皇兄何故造反? 第2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在这等场合下有点不合适,但是沈翼还是感到有点尴尬。
  他们这位陛下什么都好,就是喜欢跟臣下抢话说。
  您都说完了,让臣下说啥?
  拱了拱手,陈尚书道。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前宋之祸殷鉴在前,若这两点问题不能解决,这互市,怕是开不起来的。”
  要说和别的部族互市最为频繁的,不外乎是前宋之时,但是前宋的覆灭,也给了大明的朝臣,一个强大的警示。
  虽然说,前宋之亡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这一点,但是终归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关内的民族因为占据着最优渥的生存环境,天生就会被关外部族觊觎。
  在中央王朝强盛的时候,关外部族自然是蛰伏下来,苟延残喘。
  但是一旦他们变得强大,或者是中央王朝出现动乱而变得衰弱,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朝关内进发。
  所以历朝历代,实行的边境政策无非就两点,遏制关外的发展,保持中央王朝的稳定。
  无论是战争,还是禁止互市,都只是抑制关外部族变得强大起来的手段而已。
  盐,茶,铁,粮,甚至是布匹珠宝,这些物资在大明境内司空见惯,但是在草原上,却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一旦这些物资足够,蒙古的部族可以迅速获得发展,变得强盛起来。
  这才是大明不开互市的根本原因所在。
  至于所谓的自矜上国,不愿自降身份和外族交易,不过是民间谣传罢了。
  大明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其实曾经尝试过,针对跟大明关系较好的少部分部族,有限程度的开放互市。
  但是结果很不好。
  大明的商人们,因为跋山涉水前往边境展开贸易,而且交换过后,需要运回内地周转,成本很高。
  再加上大明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这些商人通常将价格都定的很高,数倍于内地的物价。
  因此,有很多的蒙古部族,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抢了东西之后扬长而去。
  甚至到了后来,这些部族根本就不再交易,而是直接带着骑兵过来掳劫市场。
  这么一闹,商人们人人自危,不愿意拿性命冒险,再加上朝廷本身就担忧互市会让蒙古部族发展过快,威胁到王朝安危。
  朝廷,民间,两方都没有意愿,这互市自然也就开不起来了……
  第255章 下一剂猛药
  如果说前两点原因,只是大明不开互市的表层原因的话。
  那么互市带来的附加问题,就是压垮这个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草原部族虽然善战,但也不是没有脑子,他们图谋中原王朝,也不仅仅只会通过战争的方式。
  互市一开,边境抓到了细作数量,日益倍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