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5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结果现在,天子又说,杨信‘只递家信,不送公文,不报朝廷’,这……到底哪句才是真话?
  不对,只是短短的片刻,老大人们便反应了过来。
  如果说,现在天子所说的才是实情,那也就意味着,勋贵谋刺朝廷重臣,这么严重的政治事件,杨信……竟然真的敢隐瞒不报?
  要知道,地方上的确有很多的事情都会瞒报朝廷,这是官场陋习。。
  但是,总有些事情是瞒不得的。
  似谋刺重臣这样的事情,犯了整个朝堂的忌讳,无论到最后怎么处置,第一时间向上禀报,是绝对需要的。
  杨信身为宣府副总兵,他虽然没有直奏之权, 但是, 杨洪却是有的。
  所以, 之前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杨洪代为转交了密奏,这也符合廷议上天子的说法。
  但是,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所谓的杨信的奏疏, 竟然是天子为了配合杨洪所说的谎言。
  如此一来, 性质就严重了。
  要知道, 宣府乃是边陲重镇,杨信身为宣府副总兵, 且前一任总兵官又是他的伯父,在宣府可谓根基深厚。
  这种身份地位,最忌讳的就是和朝廷离心。
  再得力的将领, 如果对朝廷不能赤诚一片, 那么, 便是祸患!
  因此, 一时之间,陈镒和金濂望着杨洪的目光, 便多了几分不善,就连李贤和范广,也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见此状况, 杨洪也坐不住了,赶忙道。
  “陛下容禀, 此等大事,家侄万万不敢隐瞒不报, 实是因干系重大,臣在给陛下的奏本当中已然写明, 此事非仅仅牵涉一位侯爵这么简单,何况,直到如今,家侄手中都只有一个证人,并无其他证据。”
  “事关重大,家侄并非科道官员,并无风闻言事之权, 因此,在查清情况之前,贸然上奏,恐有攻讦朝臣之嫌, 何况,此事情况复杂,没有足够的证据,家侄也不敢确认,到底是否是任侯所为。”
  “待情况明晰之后,臣第一时间便上奏于陛下,绝无半点迟滞,请陛下明鉴。”
  这解释听起来倒也算说得过去。
  但是,细细一想,却并不然,杨洪的话音刚落,一旁的陈镒便皱眉开口道。
  “杨侯,这个解释,恕老夫不能接受!”
  说着,陈镒起身,对着天子拱手一礼,然后转向杨洪,继续道。
  “诚如杨侯所说,此事干系重大,或许除了任礼之外,还有牵扯更深之人,杨信身为宣府副总兵,也的确无直奏之权,遇到这种事情,难以处理实属正常。”
  “但是,朝廷自有体制,武将总掌军务,文官提督民政,协理军务,宣府设有协理大臣耿九畴,便是代表朝廷处置一切与军政无关之事。”
  “此事既然超出杨信执掌范围,自当通报耿侍郎,由他决定如何处置,然而时至今日,朝廷未接到耿九畴的奏疏,亦无直奏密疏呈上。”
  “杨信此举,恐怕并非一句情况不明,不敢上奏能够解释的吧?”
  身为风宪官,陈镒的职责当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纠劾百司,监察群臣。
  所谓纠劾百司,监察群臣,自然不止是京师的文武官员。
  要知道,左都御史之所以之所以能够和六部尚书同列七卿,其核心原因就是,都察院和六部一样,皆是总天下之政。
  十三道御史分巡全国各地,总于都察院,无论是文是武,在地方还是京师,皆在左都御史监察范围之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