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6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祁玉当然能看得出来,刚刚在殿中,陈镒感叹于他对吏部的轻拿轻放。
  但是,除开对王文的偏宠,朱祁玉更清楚的是,去岁的京察,本质上并不是一次彻底的以澄清吏治为目的的行动。
  那个时候,他刚刚登基,朝中有大量顽固的太上皇一党,与其说那是一次整饬吏治的行动,其实更像是以吏部为尖刀排除异己。
  不管外界如何议论,但是朱祁玉自己,对于这些事情,认知是很清晰的。
  那次京察,衡量官员的标准除了才能,德行,更重要的是立场。
  借着那次机会,他把一些德行不修,才能不足,更重要的是,立场坚定支持太上皇的大臣,给统统贬谪了出去。
  但是,出于稳定朝局的考虑,很多立场中立或者是亲近新天子的大臣,哪怕存在问题,也依旧没有过分苛责。
  如果纯粹以朝政的角度而言,这样做其实是有问题的。
  可是,朱祁玉心里也同样明白的是,很多时候,道理和利益,是要取平衡的。
  他当然不是朱祁镇那样任性妄为的君主,也不是嘉靖那样只顾利益的权谋之徒,但是,这不代表,他是一个只会拘泥于道理的君子,该变通时变通,该持正是持正。
  朱祁玉清楚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目的是什么,坚守本心,一切就不会出错。
  至于这其中的取舍得失,是一个君王也必经之路,没什么好说的。
  既然京察的核心目的并非整饬吏治,那么,拿这一点来苛责王文,显然是不妥的。
  只不过,这些话,明面上不能说出来而已,落在朝臣的眼中,也只能是天子对王文的偏爱了。
  当然,即便京察的核心目的不是整饬吏治,但是,也对澄清官场是有一定作用的。
  至少,朱祁玉能够担保的是,如今的朝堂上,重臣当中,大多是能够持正的。
  似于谦这种纯纯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全心全意为大明奉献的道德模范就不说了,其他的重臣,诸如沉翼,陈镒,乃至是江渊,朱鉴这些人,固然性格各有不同,立场也有殊异,但是至少在德行一道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当然,身为朝廷重臣,他们也不可能跟于谦一样,纯靠俸禄过日子,常例银子,炭敬冰敬之类的灰色收入,该有还是有的,不过贪污受贿这种事情,基本是不存在的。
  这一点,朱祁玉是有把握的。
  这也是他迄今为止,除了于谦和王文之外,鲜少对大臣有所偏宠,或者说基本没有将很多大臣收为左膀右臂的原因所在。
  天子的信任,很多时候其实是双刃剑,稍有不慎,若是宠信的人德行不修,那么,便是奸臣奸宦,对于朝堂社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天子居九重,不偏不倚,实际上才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可惜,这基本不可能做到。
  而且,即便是朱祁玉能够谨慎自守,但是,如今能够保证的,也只有朝堂上重臣的基本操守,底下的很多官员,依旧旧习难改,上林苑之事,就是一次典型事件。
  京城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地方上,只怕更是严重。
  这些事情,朱祁玉心中都有数,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要沉着冷静,不能任性妄为,哪怕做的是对的事,也是一样。
  借着上林苑监一事,朱祁玉原本可以掀起一场吏治整顿,但是,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吏治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军屯,互市,漕运,赋役,朝廷当中亟待处置的事情有很多,还是要一件件来。
  至于财政问题,它跟吏治息息相关,但又不尽相同。
  还是那句话,历来财政,无非开源节流,所谓
  节流,实际上就是整顿吏治,清查账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