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9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总督,本侯早就说过,彼辈虏贼,畏威而不怀德,当初朝廷欲开互市,本侯便曾上疏陛下,以为不可,然而朝中诸臣,皆以为王道德化,可昭人心,觉得只要开放互市,便可让草原各部对大明心悦诚服,如今如何?”
  “彼辈不仅不思感念陛下天恩,反而视朝廷禁令,互市条例如无物,勾结商贾,走私货物,借私下交易之际劫掠边境,如今更是敢陈兵边境之外,要挟大明交出从三品朝廷命官,若再纵容下去,恐怕下一步,就是该要我大明献城割地了。”
  “如此忘恩负义,不识恩德之辈,早该禁绝互市,任其自生自灭,捣其巢穴,扬我边军之威!”
  一番话,说的寒意森森,杀气四溢。
  以至于,在场的几个使者,似乎都感受到,有一并无形的刀子,好似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一样。
  杨洪这话,要说没有几分私人怨恨在内,怕是没有人信,但是问题就在于,即便是掺杂了私人情感,可杨洪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重要的不是他因何而起的杀机,重要的是,他手中握着宣府大军,有这个能力能起杀机。
  一众使者都没有想到,他们原本是来兴师问罪的,结果这一转眼,竟成了被质问和威胁的对象。
  这番角色转变来的太快,以至于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他们的目光就看向了一旁的达巴拉干。
  他们几部虽然是联合而来,但是,也仅仅只是短暂的联合而已,对于各部内部的情况,互相都是不清楚的,也不可能清楚。
  所以,这个时候,就算是他们想帮察哈尔部辩驳,也没有办法,所幸的是,达巴拉干在短暂的愣了一下之后,也很快意识到,不能再继续由对方把持话语权了。
  要知道,此次前来之前,他们都觉得,大明不会轻易开战,但是随着杨洪的到来,以及金濂在谈判过程当中的强硬态度,再加上宣府这些日子,真真假假到处传的,说是大明的皇帝正在暗中找机会动兵开战,这种种迹象,都让他们开始动摇起来。
  这种情况之下,一旦让对方拿到了切实的理由,说不准真的会借机开战,他们此来,可不是为了真的要打仗的……
  第1001章 变故
  所谓谈判,一种情况下,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相当,谁都没有把握获得胜利的时,另一种情况,就是建立在,双方都希望以更小的代价,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
  现在大明和鞑靼各部的情况,属于这两者的混合体,从实力上而言,大明能够调动的兵力,能够支撑的战事,明显要比鞑靼各部强的多,但是,对于大明来说,打仗百害而无一利。
  草原部族,从来都不怕打仗,他们就像是野草,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对于他们来说,战争是家常便饭,寒冷的冬季,衣物,粮食的缺乏,都会导致部族的兴衰,战争,不过是他们需要对抗的灾难之一而已。
  大明或许可以打赢草原上所有的部落,但是,却无力统御如此庞大的疆土,只要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一代人两代人之间,总会有强大的部族重新出现。
  所以,大明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这是这些使者们有底气来谈判的基础。
  但是,随着他们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他们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简单。
  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打仗除了所谓的‘煊赫国威’,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对于京城里的皇帝陛下来说,煊赫国威的益处,就足够了。
  大明的利益,和皇帝陛下的利益,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
  这让他们感到不安!
  诚然,草原部族并不怕打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所代表的部族不怕打仗。
  草原辽阔,有无数的部族,大明无法征服所有的部族,也无法统治整个草原,但是,他们的部族覆灭了,就是覆灭了,别的部族会在他们的牧场中重新崛起,可……那已经不是他们了。
  所以说,所谓谈判,无非是试探对方的心理底线而已,他们此来,是有所求,但是所求,却绝不是真的开启战事。
  各方的目光汇聚在达巴拉干身上,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脑子飞速的转动着,他将目光转向杨杰,道。
  “杨大人这话,难不成是欺我草原之人,不懂大明之事?”
  “你身为杨王之子,大明的朝廷命官,为了抓几个走私的商人,千里迢迢的赶到草原上?”
  “这番说辞,杨大人自己觉得可信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