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09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者显然不是朱祁钰想要的,毕竟,大明的科道已经足够张狂了,再给他们无限的谏奏权,那他之前还折腾什么。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第二条路,找一个标杆出来,打造一种,好像是鼓励言事的氛围出来。
  所以,朱祁钰说,大明需要一个‘魏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需要魏征的是大明,而不是朱祁钰自己。
  这就是,他非要仿效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故事的原因。
  魏征是千古名臣,而唐太宗之所以会接纳他的谏言,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心胸宽广,更重要的是,魏征本人是有见识的,他提出的大多数谏言,都是正确的。
  这两者兼备,才促成了这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朱祁钰看来,王竑显然是达不到魏征的高度的,此人虽然正直,可是,却过分迂腐。
  如果说朱祁钰出面封赏他的话,那么,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既然赏了,便等于承认他是对的,既然是对的谏言,身为君上,就没有不接纳的道理。
  可是,朱祁钰需要的,是一个有魏征之名,而无魏征之实的大臣。
  如此一来,便只有让皇后出面‘劝谏’,如此一来,双方都能有台阶下,而且……
  朱祁钰看着眨了眨眼睛,明显有些不解的汪氏,却没有多说,只道。
  “治哥儿呢?陪朕去看看他……”
  第1153章 你说你的
  陈镒的奏疏,朱祁钰到底是没有准。
  不仅仅是他举荐王竑的没准,连带着乞骸骨的奏疏,也没有准。
  想明白了那天陈镒说的话的意思的时候,朱祁钰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陈镒这段时间一心想要致仕的原因。
  作为左都御史,他早就已经察觉到了皇帝乾纲独断的问题所在,但是,他的性格和为官之道,并非那般刚硬直率,而且,以他对皇帝的了解,也很清楚,直接跟皇帝起冲突,并非是明智之举。
  别说是他一个左都御史,就算是于谦这等声望,地位,能力都皆出众之人,跟皇帝作对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说到底,皇帝乾纲独断的前提条件是,皇帝能够乾纲独断。
  当今圣上,虽然登基不过数载,但是在朝中的权威,却并非可以任人拿捏的幼帝。
  虽然说,看似听言纳谏,怀柔谦恭,可实际上,外有和宗室联姻的勋贵重臣提督京营,内有锦衣卫,东厂俯首听命,再配合上天子本人炉火纯青的政治手腕,早已经将整个朝局牢牢掌控在手中。
  说句不客气的,任何胆敢挑战当今圣上威严的人或者势力,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这一点,从张軏,萧维祯,再到高谷,罗通,还有军屯中的一众勋贵,都已经无数次的证实了。
  唯一能够幸免的,恐怕就是南宫里的那位,不过,经过春猎一事后,太上皇虽然尊荣犹在,可实际上,早已经是令不出南宫,再难对朝局有任何干涉影响。
  这种情况下,抱着所谓的一腔热血,想要通过金殿直谏的方式,让皇帝让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前因杨杰一事,天子要出兵宣府,备战蒙古,底下群臣执意不肯,可结果还不是一样,一道圣旨,杨洪带着京营即刻出发,压根不管朝中大臣的议论。
  而且,在那之后,天子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反手就进行了科道改革,严禁科道官员越权议论非职权内之事。
  陈镒并不是那种鲁莽冲动之人,所以,他当然不会傻到正面和皇帝去对抗,更何况,在他看来,想要谏阻皇帝,完全有更好的办法。
  乾纲独断的坏处,陈镒能够看得出来,他相信,天子也能看的出来。
  所幸的是,天子无论如何,总还是将社稷家国放在心上的。
  因此,对于陈镒来说,他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并不需要限制皇帝的力量,这做不到,也不能做。
  可是,这不代表就没有办法了,乾纲独断的前提条件是,皇帝能乾纲独断,可真正落实下来,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皇帝想乾纲独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