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_分卷阅读_148(2 / 4)
章钏咧嘴笑了笑:“到了这个时候都护又何必还执着于文辞?”
这边整个都护府都迅速运转了起来,而李显收到奏疏比神皇那边快一步,在看到大食打过来的时候,李显当时就冷笑了,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当初怎么揍的他们哭爹喊娘都忘了!
只是长安现在有李显坐镇,所以张仁愿他们不敢过来,如果李显也走了……那么如果对方来偷袭怎么办?李重义和郑瑾两个人……他们两个有自知之明,哪怕兵法什么的都学过了,但是没有实际经验也没用,当然李显的兵法或许学的还不如他们好,但是李显有各种奇思妙想是别人比不了的。
更何况李重义如今是皇帝,虽然是匆忙登基却也用不着他亲自上战场,而郑瑾如今被李显塞去给李重义做散骑常侍,让他依旧跟着李重义混,这相当于郑家独苗,更不能扔出去了啊。
李显没办法只能让人写了一封国书,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给皇帝的,这相当于承认了神皇的地位,不过他也是没办法,谁愿意对着大食割地赔款啊?当年咱们打的他们嗷嗷叫好吗?
李显说的很简单,我要去打大食,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不能拖后腿,如果真的拖后腿的话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啊?
神皇那边收到国书之后,神皇这些日子病了还没发表什么意见,武承嗣就直接喷了回来:你还手下留情了?你要手下留情现在遍地战火是怎么回事?
李显回答的相当简单粗暴:你丫算老几,我代表我家小皇帝在说话,你没资格跟我对话,哪儿远滚哪儿去。
武承嗣收到这个简单粗暴的回应之后气的手直发抖,当时他心里暗暗发狠:等我当上了太子,你这个摄政王算什么?
只不过他也只能这么想想,多新鲜啊,摄政王仅次于皇帝了,哪怕有皇太子皇太弟在,权柄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摄政王不是?不过武承嗣想什么他也不敢发声了,李显说的很明白了,这封国书是皇帝发的,只不过他家小皇帝太小所以由他代发,在名义上他还真没资格跟李显呛声,除非神皇批准,然而神皇……如今还病着呢。
不过好在武曌也不过是感染风寒,发作的并不算大,还能理事,只是在听说武承嗣已经率先回嘴之后,神皇看着武承嗣的眼神显得有些意味深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武承嗣才是太子人选,当然这个所有人也不包含以武玄辉和狄仁杰为首的李唐派。
是的,好多人虽然在大周做官心里却还是向着李唐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走主要就是想要劝服神皇不要对儿子赶尽杀绝。
武玄辉和狄仁杰最近是非常煎熬的,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但是到了如今还能怪谁呢?
武曌在看完国书之后轻笑一声:“他还能怎么不客气?”这一点她和武承嗣的想法是一样的,长安那边的兵力他们心里多少都清楚,李显想要快刀斩乱麻只怕没那么容易。
倒是武曌很想趁着现在赶紧将李显他们摆平,然后再去攻打大食,颇有一些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所以她还在犹豫。
李显那边一看就知道神皇打的什么主意,他只好又发了一封国书警告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要是坚持打也无所谓,明年的祭祀……对不起啊,我只管我家地盘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卧槽!怎么忘了这码事儿呢?这封国书一出整个洛阳都慌了,前些年李显刚登基结果被武曌软禁然后错过祭祀导致春夏大雪之类的自然灾害泛滥他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啊,这万一对方真的不管了,李唐的地盘一片风调雨顺,他们这里各种自然灾害,那还怎么玩?
就算兵力多对方拖也能把他们给拖死啊,更何况如今对方其实就是缺人,之前情报显示人家的各种粮食武器之类的充足的很,比洛阳这边强多了。
武曌在看到这封国书之后也不禁哑然,她也险些忘了这件事情,虽然说就算李显不祭祀也不一定会真的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但是这是能够影响民心的,看看朝堂上这段时间的浮躁气氛,连读圣贤书的官员们都这样,老百姓会更加深信不疑。
到时候真的觉得这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到时候老百姓自然会跑到李唐那边去,武曌只能叹了口气,让武玄辉拟国书,同意暂时停战,当然也是有限定的,那就是大食退兵之前停战。
她也想了,放李显去跟大食死磕,不管哪边赢,到时候都是疲惫之师,他们正好坐收渔翁之利。更何况,现在洛阳这边的国库也支撑不了远线作战,否则他们何至于被长安一共才四路的兵马压着打?
李显收到国书之后一想就明白了洛阳那边的意思,当时他就嗤笑了一声,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步好棋,虽然洛阳那边不派兵似乎不用承担损失,但是李显他们这边一路到安西都护府的地盘说不定就都被李显收服了,到时候安西都护府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不要小看西域啊,丝绸之路的利润多大?之前这些税金都是交到洛阳那边的,如今……他打跑了大食就必定是长安的囊中物啦。
只不过……派谁去呢?李显有些犹豫,他有些不相信洛阳那边,神皇本身就不是个正人君子,咳咳,恩,应该说她颇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洛阳那边吧,端方君子之前都快被杀没了,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话语权也并不是非常重,万一到时候偷袭怎么办?
所以还是要派人去坐镇的,别的地方还好,前线地方一定要守住才行,李显想来想去,直接将裴延休和刘锦遥给拆开了,之前让他们两个行军一路是担心他们两个经验不够,现在经过这一场厮杀两个人表现的都不错,至少在面对张仁愿的时候也没处于下风,哪怕进攻做不好,守城也绰绰有余。
然后李显把娄师德给调了回来,让他同自己一同西进去会会大食,结果娄师德一封奏疏过来劝李显三思,还说他一个人就够了,李显必须坐镇朝廷——他怕小皇帝威严不够,压不住那些大臣。
是啦,现在的大臣都还满腔热血的想要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党争了,或许现在还没到党争的地步,只不过抱团取暖是避免不了的,将来发展大了可不就是党争?
如今小皇帝还在学习阶段,也没什么功勋能够让他虎躯一震收服四方,长安必须有一个老资历的朝臣坐镇,不是李显就是娄师德要么就是郑玘,这三个人一个摄政王两个宰相,娄师德还是首相,然而……娄师德现在是李唐这边的顶梁柱,如果是大一点的战争就要让他上阵了。
李显无奈想了想也是,不过他却将之前看好的一些武将胚子给塞了进去,让娄师德带带,如果娄师德能够找到喜欢的学生那就再好不过啦。
而这个时候郑玘的书信也到了,他让李显把郑瑾给他打包过去!李显看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亲,你开什么玩笑? ↑返回顶部↑
这边整个都护府都迅速运转了起来,而李显收到奏疏比神皇那边快一步,在看到大食打过来的时候,李显当时就冷笑了,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当初怎么揍的他们哭爹喊娘都忘了!
只是长安现在有李显坐镇,所以张仁愿他们不敢过来,如果李显也走了……那么如果对方来偷袭怎么办?李重义和郑瑾两个人……他们两个有自知之明,哪怕兵法什么的都学过了,但是没有实际经验也没用,当然李显的兵法或许学的还不如他们好,但是李显有各种奇思妙想是别人比不了的。
更何况李重义如今是皇帝,虽然是匆忙登基却也用不着他亲自上战场,而郑瑾如今被李显塞去给李重义做散骑常侍,让他依旧跟着李重义混,这相当于郑家独苗,更不能扔出去了啊。
李显没办法只能让人写了一封国书,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给皇帝的,这相当于承认了神皇的地位,不过他也是没办法,谁愿意对着大食割地赔款啊?当年咱们打的他们嗷嗷叫好吗?
李显说的很简单,我要去打大食,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不能拖后腿,如果真的拖后腿的话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啊?
神皇那边收到国书之后,神皇这些日子病了还没发表什么意见,武承嗣就直接喷了回来:你还手下留情了?你要手下留情现在遍地战火是怎么回事?
李显回答的相当简单粗暴:你丫算老几,我代表我家小皇帝在说话,你没资格跟我对话,哪儿远滚哪儿去。
武承嗣收到这个简单粗暴的回应之后气的手直发抖,当时他心里暗暗发狠:等我当上了太子,你这个摄政王算什么?
只不过他也只能这么想想,多新鲜啊,摄政王仅次于皇帝了,哪怕有皇太子皇太弟在,权柄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摄政王不是?不过武承嗣想什么他也不敢发声了,李显说的很明白了,这封国书是皇帝发的,只不过他家小皇帝太小所以由他代发,在名义上他还真没资格跟李显呛声,除非神皇批准,然而神皇……如今还病着呢。
不过好在武曌也不过是感染风寒,发作的并不算大,还能理事,只是在听说武承嗣已经率先回嘴之后,神皇看着武承嗣的眼神显得有些意味深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武承嗣才是太子人选,当然这个所有人也不包含以武玄辉和狄仁杰为首的李唐派。
是的,好多人虽然在大周做官心里却还是向着李唐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走主要就是想要劝服神皇不要对儿子赶尽杀绝。
武玄辉和狄仁杰最近是非常煎熬的,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但是到了如今还能怪谁呢?
武曌在看完国书之后轻笑一声:“他还能怎么不客气?”这一点她和武承嗣的想法是一样的,长安那边的兵力他们心里多少都清楚,李显想要快刀斩乱麻只怕没那么容易。
倒是武曌很想趁着现在赶紧将李显他们摆平,然后再去攻打大食,颇有一些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所以她还在犹豫。
李显那边一看就知道神皇打的什么主意,他只好又发了一封国书警告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要是坚持打也无所谓,明年的祭祀……对不起啊,我只管我家地盘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卧槽!怎么忘了这码事儿呢?这封国书一出整个洛阳都慌了,前些年李显刚登基结果被武曌软禁然后错过祭祀导致春夏大雪之类的自然灾害泛滥他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啊,这万一对方真的不管了,李唐的地盘一片风调雨顺,他们这里各种自然灾害,那还怎么玩?
就算兵力多对方拖也能把他们给拖死啊,更何况如今对方其实就是缺人,之前情报显示人家的各种粮食武器之类的充足的很,比洛阳这边强多了。
武曌在看到这封国书之后也不禁哑然,她也险些忘了这件事情,虽然说就算李显不祭祀也不一定会真的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但是这是能够影响民心的,看看朝堂上这段时间的浮躁气氛,连读圣贤书的官员们都这样,老百姓会更加深信不疑。
到时候真的觉得这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到时候老百姓自然会跑到李唐那边去,武曌只能叹了口气,让武玄辉拟国书,同意暂时停战,当然也是有限定的,那就是大食退兵之前停战。
她也想了,放李显去跟大食死磕,不管哪边赢,到时候都是疲惫之师,他们正好坐收渔翁之利。更何况,现在洛阳这边的国库也支撑不了远线作战,否则他们何至于被长安一共才四路的兵马压着打?
李显收到国书之后一想就明白了洛阳那边的意思,当时他就嗤笑了一声,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步好棋,虽然洛阳那边不派兵似乎不用承担损失,但是李显他们这边一路到安西都护府的地盘说不定就都被李显收服了,到时候安西都护府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不要小看西域啊,丝绸之路的利润多大?之前这些税金都是交到洛阳那边的,如今……他打跑了大食就必定是长安的囊中物啦。
只不过……派谁去呢?李显有些犹豫,他有些不相信洛阳那边,神皇本身就不是个正人君子,咳咳,恩,应该说她颇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洛阳那边吧,端方君子之前都快被杀没了,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话语权也并不是非常重,万一到时候偷袭怎么办?
所以还是要派人去坐镇的,别的地方还好,前线地方一定要守住才行,李显想来想去,直接将裴延休和刘锦遥给拆开了,之前让他们两个行军一路是担心他们两个经验不够,现在经过这一场厮杀两个人表现的都不错,至少在面对张仁愿的时候也没处于下风,哪怕进攻做不好,守城也绰绰有余。
然后李显把娄师德给调了回来,让他同自己一同西进去会会大食,结果娄师德一封奏疏过来劝李显三思,还说他一个人就够了,李显必须坐镇朝廷——他怕小皇帝威严不够,压不住那些大臣。
是啦,现在的大臣都还满腔热血的想要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党争了,或许现在还没到党争的地步,只不过抱团取暖是避免不了的,将来发展大了可不就是党争?
如今小皇帝还在学习阶段,也没什么功勋能够让他虎躯一震收服四方,长安必须有一个老资历的朝臣坐镇,不是李显就是娄师德要么就是郑玘,这三个人一个摄政王两个宰相,娄师德还是首相,然而……娄师德现在是李唐这边的顶梁柱,如果是大一点的战争就要让他上阵了。
李显无奈想了想也是,不过他却将之前看好的一些武将胚子给塞了进去,让娄师德带带,如果娄师德能够找到喜欢的学生那就再好不过啦。
而这个时候郑玘的书信也到了,他让李显把郑瑾给他打包过去!李显看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亲,你开什么玩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