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_分卷阅读_149(1 / 4)
郑玘提醒道:“别忘了你自己,娄相也要有个位置才好。”
这都不是事儿,于是李显过去跟李重义说了一下,李重义立马同意让人诏书发出去,娄师德进太师,郑玘进太傅,李显……头上就多了个太保的名号,只不过这只是他要保证自己对李重义的思想教育能够插得进手,还要在找几个人真正的给李重义讲课才行。
毕竟如今娄师德在外面跟大食死磕,郑玘身为宰相忙了个底朝天,李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个人都没什么功夫跟他讲课。
不过骆宾王虽然是才子,李显也没打算让他去教李重义,皇帝可以文采不好不会写诗也没什么,但是万万不能变成榆木脑袋,骆宾王在朝堂之上混的这么艰难,真让他一朝去当皇帝的老师,只怕没过两天就被人给弄下来了。
李显有些同情骆宾王转眼就给他请了个闲职回来:朝议大夫。因为骆宾王没啥突出的政治事迹,倒是诗文写的不错,李显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不是很高正五品下阶,却也比他之前的官职要好很多了。
骆宾王十分感激李显,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的贫困交加,晚年也不知何去何从,如今李显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就是让他养老的意思了。
骆宾王今年已经七十一了,李显看着他身体似乎不太好,想想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谋反然后逃亡估计路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李显看他独个前来,以为是他不放心便温言问道:“老翁亲友如今都在何方?我派人将他们接到长安同老翁一家团圆吧。”
骆宾王听了之后不由得老泪横流:“臣的家人……都已亡故。”
骆宾王当年能够逃走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太过匆忙凌乱,家人在路上就失散了,等他跑到西边安定下来之后也曾经打探过家人行踪,最后得到的结果十分不好,家里人都被抓了起来,因为他谋反的缘故,他的家人也没别的好说的了,皇室谋反还能留一条命被贬为庶人流放,他这种就是只能是一死一户口本了。
李显听了之后心下恻然,一边给骆宾王选了处好的房子送给他,一边安排了侍婢小厮都是按照他的品级来定的,骆宾王新下感激更甚,甚至还写了几篇诗文称赞李显。
骆宾王当官的本事不行,但是他写诗作文的水平可是一等一的高,而且也是士人认证的,大概因为他人品好的关系,他说李显好,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真的觉得李显好了,于是长安又来了一波人过来投奔。
李显心里松了口气,该说是善有善报吗?虽然他一开始只是可怜骆宾王,却不想他那糊了一半的名声又给转回来了,李显眼睛转了转就去找骆宾王问道:“不知老翁可愿将自身所学授与别人?”
骆宾王听了之后连忙摆手,自嘲笑道:“我这一生须臾蹉跎,有哪里能够为人师表?”
李显微微一笑:“老翁为天下读书人典范,乃我辈楷模,书院之中学子望眼欲穿只盼老翁能不吝赐教。”
别的不说,如果能学到骆宾王写文作诗的本事,文科在文采这方面那就不用担心了,至于时政方面那只能是看个人的领悟能力,这个有老师教却未必还能教好了。
骆宾王听了之后颇为心动,他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然而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他既文采斐然也是想要在官场上一展身手的,如今熄了那个心思,想了想若是能够教书育人也是不错。
李显开开心心的将骆宾王介绍到了梅花书院,一时之间梅花书院也门庭若市了起来——一开始这地方就是李显为了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孤儿用的,到了后来因为他当上了摄政王这里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些普通平民家或者是富商家的孩子也给送了过来,而骆宾王来了之后,很多读书人也都愿意过来了。
骆宾王日子过的滋润起来,还给李显推荐了三个人:富嘉谟、吴少微以及谷倚。这三个人在后世名声并不如骆宾王大,但是在当下他们却是和骆宾王其名的文学大家,被称为北京三杰,尤其是富嘉谟和吴少微写的诗作更是被并称为吴富体。
不过大概是文辞华丽的人在政治道路上都不太顺利,这三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如骆宾王坎坷,却也并不十分顺遂,官职不是很大,因为年纪也不小了,上进心没有年轻时那样强,在看到骆宾王寄来的书信之后思考了一下梅花书院的来历,也就带着包袱直接跑到了李显那里。
李显同样收留了两个人,赐给了他们房子,这两个人比较幸运家当什么的都带出来了,所以也不用李显过多安置。
休战之后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渐渐的开始有了不同的景象,长安这边旧族门阀都隐隐靠拢了过来,而洛阳那边则是各种新贵,大概还是跟出身有关系,旧族门阀都看不惯武曌很久了,只是之前没得选,现在终于有的选了,赶紧过来吧。
而对于李显光明正大的从自己这边挖人的举动,武曌也没办法,那些人要么就是一个人光杆司令无牵无挂,要么就是居家迁移,还有一些没有居家迁移的是因为人家是世家!所谓的世家就是地盘贼大人口贼多,虽然被武曌打击了这么多年,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因为一个人迁怒整个家族,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洛阳的朝廷就也要空一半了。
“压制世家果然任重而道远。”武曌叹了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长安那边作何打算?”
武玄辉说道:“只怕要多有掣肘了。”
从太宗开始到武曌一直走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成效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李显抗不扛得住?洛阳很多新贵都在等着看长安的笑话,那些世家他们了解的很,都是一副你不用我就不是明君的嘴脸,当然也有好一点的世家人家埋头苦干真的凭本事往上走,还有一些除了个姓氏基本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偏偏还想要大块的蛋糕,武曌这么务实的人能留他们?滚吧你们,大周不需要你们来指手画脚。
这些人只能愤愤不平的去长安了,结果……到了长安也碰了一鼻子的灰!首先摄政王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皇帝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见的,他们能够见到的大多都是从李显的摄政王府提拔上去的,这些人大多出身不是特别好,很多都是梅花书院出来的,没有背景就只能依靠摄政王或者郑相,他们的立场还用说吗?
武曌好歹还要想想朝堂平衡,一些没啥本事但是不能赶走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了,但是李显这边比武曌那边还干脆,手上没有真本事的一概都不要,虽然给这些人特赦不用必须科举,但是也要通过考试的,那个考试实际上也不比科举简单到哪里去。
那些本来打着长安人少他们到这边就能得一二官位的人瞬间傻眼了,不少人都愤愤不平的表示李显这是倒行逆施,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样跟逆周有何不同?
李显眼皮都不抬的说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然有所不同,更大的不同就是……我这里不要废物。”
这一句话得罪了许多人,于是之前李显那被糊过来一点的名声又开始被世家集体抹黑,李显一点也不在乎。 ↑返回顶部↑
这都不是事儿,于是李显过去跟李重义说了一下,李重义立马同意让人诏书发出去,娄师德进太师,郑玘进太傅,李显……头上就多了个太保的名号,只不过这只是他要保证自己对李重义的思想教育能够插得进手,还要在找几个人真正的给李重义讲课才行。
毕竟如今娄师德在外面跟大食死磕,郑玘身为宰相忙了个底朝天,李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个人都没什么功夫跟他讲课。
不过骆宾王虽然是才子,李显也没打算让他去教李重义,皇帝可以文采不好不会写诗也没什么,但是万万不能变成榆木脑袋,骆宾王在朝堂之上混的这么艰难,真让他一朝去当皇帝的老师,只怕没过两天就被人给弄下来了。
李显有些同情骆宾王转眼就给他请了个闲职回来:朝议大夫。因为骆宾王没啥突出的政治事迹,倒是诗文写的不错,李显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不是很高正五品下阶,却也比他之前的官职要好很多了。
骆宾王十分感激李显,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的贫困交加,晚年也不知何去何从,如今李显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就是让他养老的意思了。
骆宾王今年已经七十一了,李显看着他身体似乎不太好,想想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谋反然后逃亡估计路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李显看他独个前来,以为是他不放心便温言问道:“老翁亲友如今都在何方?我派人将他们接到长安同老翁一家团圆吧。”
骆宾王听了之后不由得老泪横流:“臣的家人……都已亡故。”
骆宾王当年能够逃走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太过匆忙凌乱,家人在路上就失散了,等他跑到西边安定下来之后也曾经打探过家人行踪,最后得到的结果十分不好,家里人都被抓了起来,因为他谋反的缘故,他的家人也没别的好说的了,皇室谋反还能留一条命被贬为庶人流放,他这种就是只能是一死一户口本了。
李显听了之后心下恻然,一边给骆宾王选了处好的房子送给他,一边安排了侍婢小厮都是按照他的品级来定的,骆宾王新下感激更甚,甚至还写了几篇诗文称赞李显。
骆宾王当官的本事不行,但是他写诗作文的水平可是一等一的高,而且也是士人认证的,大概因为他人品好的关系,他说李显好,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真的觉得李显好了,于是长安又来了一波人过来投奔。
李显心里松了口气,该说是善有善报吗?虽然他一开始只是可怜骆宾王,却不想他那糊了一半的名声又给转回来了,李显眼睛转了转就去找骆宾王问道:“不知老翁可愿将自身所学授与别人?”
骆宾王听了之后连忙摆手,自嘲笑道:“我这一生须臾蹉跎,有哪里能够为人师表?”
李显微微一笑:“老翁为天下读书人典范,乃我辈楷模,书院之中学子望眼欲穿只盼老翁能不吝赐教。”
别的不说,如果能学到骆宾王写文作诗的本事,文科在文采这方面那就不用担心了,至于时政方面那只能是看个人的领悟能力,这个有老师教却未必还能教好了。
骆宾王听了之后颇为心动,他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然而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他既文采斐然也是想要在官场上一展身手的,如今熄了那个心思,想了想若是能够教书育人也是不错。
李显开开心心的将骆宾王介绍到了梅花书院,一时之间梅花书院也门庭若市了起来——一开始这地方就是李显为了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孤儿用的,到了后来因为他当上了摄政王这里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些普通平民家或者是富商家的孩子也给送了过来,而骆宾王来了之后,很多读书人也都愿意过来了。
骆宾王日子过的滋润起来,还给李显推荐了三个人:富嘉谟、吴少微以及谷倚。这三个人在后世名声并不如骆宾王大,但是在当下他们却是和骆宾王其名的文学大家,被称为北京三杰,尤其是富嘉谟和吴少微写的诗作更是被并称为吴富体。
不过大概是文辞华丽的人在政治道路上都不太顺利,这三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如骆宾王坎坷,却也并不十分顺遂,官职不是很大,因为年纪也不小了,上进心没有年轻时那样强,在看到骆宾王寄来的书信之后思考了一下梅花书院的来历,也就带着包袱直接跑到了李显那里。
李显同样收留了两个人,赐给了他们房子,这两个人比较幸运家当什么的都带出来了,所以也不用李显过多安置。
休战之后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渐渐的开始有了不同的景象,长安这边旧族门阀都隐隐靠拢了过来,而洛阳那边则是各种新贵,大概还是跟出身有关系,旧族门阀都看不惯武曌很久了,只是之前没得选,现在终于有的选了,赶紧过来吧。
而对于李显光明正大的从自己这边挖人的举动,武曌也没办法,那些人要么就是一个人光杆司令无牵无挂,要么就是居家迁移,还有一些没有居家迁移的是因为人家是世家!所谓的世家就是地盘贼大人口贼多,虽然被武曌打击了这么多年,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因为一个人迁怒整个家族,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洛阳的朝廷就也要空一半了。
“压制世家果然任重而道远。”武曌叹了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长安那边作何打算?”
武玄辉说道:“只怕要多有掣肘了。”
从太宗开始到武曌一直走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成效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李显抗不扛得住?洛阳很多新贵都在等着看长安的笑话,那些世家他们了解的很,都是一副你不用我就不是明君的嘴脸,当然也有好一点的世家人家埋头苦干真的凭本事往上走,还有一些除了个姓氏基本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偏偏还想要大块的蛋糕,武曌这么务实的人能留他们?滚吧你们,大周不需要你们来指手画脚。
这些人只能愤愤不平的去长安了,结果……到了长安也碰了一鼻子的灰!首先摄政王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皇帝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见的,他们能够见到的大多都是从李显的摄政王府提拔上去的,这些人大多出身不是特别好,很多都是梅花书院出来的,没有背景就只能依靠摄政王或者郑相,他们的立场还用说吗?
武曌好歹还要想想朝堂平衡,一些没啥本事但是不能赶走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了,但是李显这边比武曌那边还干脆,手上没有真本事的一概都不要,虽然给这些人特赦不用必须科举,但是也要通过考试的,那个考试实际上也不比科举简单到哪里去。
那些本来打着长安人少他们到这边就能得一二官位的人瞬间傻眼了,不少人都愤愤不平的表示李显这是倒行逆施,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样跟逆周有何不同?
李显眼皮都不抬的说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然有所不同,更大的不同就是……我这里不要废物。”
这一句话得罪了许多人,于是之前李显那被糊过来一点的名声又开始被世家集体抹黑,李显一点也不在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