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_分卷阅读_153(1 / 4)
所有人都以为神皇是看中了武三思,只不过之前武三思名声不显,这次派他出去就是为了让他捞军功好回来晋封的,就算这次不足下次也可以了,反正他们跟大唐的地盘争夺战要好久。
武三思意气风发的走了,就连武玄辉跟着他也没在意,当然他也更想武玄辉跟着,他一直在思考武承嗣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跟这个长相俊秀的男人有多大的关联。
反正这个人肯定是不能得罪的,枕头风什么时候都十分霸道,不管男人女人。
武玄辉这个人对武三思还是十分恭敬的,毕竟对方是梁王还是主帅,武三思从来不干涉武玄辉的行动,他总觉得武玄辉突然跟着他过来有点问题,武曌怎么舍得放他走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既然武曌不想让他知道,他最好就不要知道,知道的太多说不定太子之位就飞了。
而李显知道武玄辉到前线的时候十分惊讶:“武玄辉怎么会……派人悄悄的跟他接触一下吧。”
武玄辉在洛阳的时候都能不动声色的将消息透露给李显,到了前线不在武曌眼皮子底下那就更方便了。
于是李显就知道了武曌的想法,他顿时有些无奈,这的确是武曌能够提出来的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他不可能接受的,他一旦接受了,那么李重义就只能去死了。
毕竟李重义当过皇帝,现在要承认对方是大一统皇帝的话,李重义就是变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承受的压力是会非常大的。至于太孙什么的,武曌不会立李重义,甚至她很可能喧杂一个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说现在被她养在身边的武崇训。
改姓氏什么的,武曌已经玩的很纯熟了,更何况这件事儿牵连的太广了,李贤还活着啊,虽然他现在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宗室,那是因为这边的朝廷基本上没有几个认识李贤的,就算是认识的也都很惋惜这位太子,不可能拖后腿,到了洛阳那边……嘿。
李显果断的拒绝了武曌的提议,他肚子里一堆的真实理由都没有说,他只是说道:“大唐国号不容更改。”
是的,这个比任何道理都能让他站得住脚,也更符合众人心中的大义。
武曌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有些迷茫,而这个时候李显又通过武玄辉送来了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承认李重义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后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局,要么继续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依旧姓李,要么她就退位让贤,李重义登基大权必然还是在李显手里的。武曌柄权那么多年,她真的可能放弃吗?
对于这一点李显和郑玘心里都没有底,所以他们在面对大周的句那对的时候也没有放水,正好对方也没放水,不过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没办法看,别看张仁愿被李显和郑玘两个人折腾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对别的将领比如说裴延休和刘锦遥的时候,他还是有很大的胜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这里,就没用了,武三思会对武玄辉低头,是因为武玄辉目前的权柄比他还大,但是对于张仁愿,他就一般了,毕竟张仁愿连吃了两场败仗,在武三思眼里就是无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读过兵书,然而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庐来打仗的人难免会自信心膨胀,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将,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
张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武三思去攻打长安,武三思偏不听,他的想法是张仁愿没本事自然打不下长安,但是他不一样,他可是未来的大周太子,怎么能怕呢?
当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战胜李显,李显自从出道带兵一起来,无论他赢的方法再怎么匪夷所思,但是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赢。
而且李显当年当太子的时候,他还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人赢了踩在脚下,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辉冷眼看着武三思犯蠢,却并没有提醒,只是说自己不善武艺,还有别的事情要禀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乐得这个牢头闪人,等武玄辉走了之后他就带着兵马冲到了长安,然后武玄辉在半路上就听闻了梁王大败,被大唐摄政王生擒的消息。
武玄辉叹了口气,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摄政王那是谁都能打败的吗?更何况郑玘也还在,怎么可能让他赢?
消息传到了大周,大周朝廷从上到下……哦,或者说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武攸宁他们,武三思是武攸宁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宁要策划好久,毕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亲侄子。
现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声望降低不说,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宁想到这里就无比兴奋。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开小朝会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亢奋,只不过这份亢奋在他知道了武曌的决定之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返回顶部↑
武三思意气风发的走了,就连武玄辉跟着他也没在意,当然他也更想武玄辉跟着,他一直在思考武承嗣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跟这个长相俊秀的男人有多大的关联。
反正这个人肯定是不能得罪的,枕头风什么时候都十分霸道,不管男人女人。
武玄辉这个人对武三思还是十分恭敬的,毕竟对方是梁王还是主帅,武三思从来不干涉武玄辉的行动,他总觉得武玄辉突然跟着他过来有点问题,武曌怎么舍得放他走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既然武曌不想让他知道,他最好就不要知道,知道的太多说不定太子之位就飞了。
而李显知道武玄辉到前线的时候十分惊讶:“武玄辉怎么会……派人悄悄的跟他接触一下吧。”
武玄辉在洛阳的时候都能不动声色的将消息透露给李显,到了前线不在武曌眼皮子底下那就更方便了。
于是李显就知道了武曌的想法,他顿时有些无奈,这的确是武曌能够提出来的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他不可能接受的,他一旦接受了,那么李重义就只能去死了。
毕竟李重义当过皇帝,现在要承认对方是大一统皇帝的话,李重义就是变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承受的压力是会非常大的。至于太孙什么的,武曌不会立李重义,甚至她很可能喧杂一个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说现在被她养在身边的武崇训。
改姓氏什么的,武曌已经玩的很纯熟了,更何况这件事儿牵连的太广了,李贤还活着啊,虽然他现在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宗室,那是因为这边的朝廷基本上没有几个认识李贤的,就算是认识的也都很惋惜这位太子,不可能拖后腿,到了洛阳那边……嘿。
李显果断的拒绝了武曌的提议,他肚子里一堆的真实理由都没有说,他只是说道:“大唐国号不容更改。”
是的,这个比任何道理都能让他站得住脚,也更符合众人心中的大义。
武曌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叹了口气,一时之间也有些迷茫,而这个时候李显又通过武玄辉送来了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承认李重义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后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局,要么继续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依旧姓李,要么她就退位让贤,李重义登基大权必然还是在李显手里的。武曌柄权那么多年,她真的可能放弃吗?
对于这一点李显和郑玘心里都没有底,所以他们在面对大周的句那对的时候也没有放水,正好对方也没放水,不过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没办法看,别看张仁愿被李显和郑玘两个人折腾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对别的将领比如说裴延休和刘锦遥的时候,他还是有很大的胜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这里,就没用了,武三思会对武玄辉低头,是因为武玄辉目前的权柄比他还大,但是对于张仁愿,他就一般了,毕竟张仁愿连吃了两场败仗,在武三思眼里就是无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读过兵书,然而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庐来打仗的人难免会自信心膨胀,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将,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
张仁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武三思去攻打长安,武三思偏不听,他的想法是张仁愿没本事自然打不下长安,但是他不一样,他可是未来的大周太子,怎么能怕呢?
当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战胜李显,李显自从出道带兵一起来,无论他赢的方法再怎么匪夷所思,但是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赢。
而且李显当年当太子的时候,他还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人赢了踩在脚下,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辉冷眼看着武三思犯蠢,却并没有提醒,只是说自己不善武艺,还有别的事情要禀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乐得这个牢头闪人,等武玄辉走了之后他就带着兵马冲到了长安,然后武玄辉在半路上就听闻了梁王大败,被大唐摄政王生擒的消息。
武玄辉叹了口气,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摄政王那是谁都能打败的吗?更何况郑玘也还在,怎么可能让他赢?
消息传到了大周,大周朝廷从上到下……哦,或者说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武攸宁他们,武三思是武攸宁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宁要策划好久,毕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亲侄子。
现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声望降低不说,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宁想到这里就无比兴奋。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开小朝会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亢奋,只不过这份亢奋在他知道了武曌的决定之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