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攻穿成农家媳_分卷阅读_125(2 / 4)
等林山县局势稳定下来后,方天林着令各村对民壮进行训练,不说全民皆兵,至少青壮年都得有一战之力。方天林也是无奈,林山县人口太少,男女老少全算上,总人口都还不到十万,养不起太多兵,要加强战力,只能培养一些预备役兵源。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方天林打算逐渐向外推广沈家良种,为了保证沈家优势,会在良种上加一个限制,使种出来的种子不能繁衍后代,现在这么做显然不行,至少在林山县内不行。好在事情是发生在秋收之前,这道工序还没完成,倒也不耽误事。
林山县生产力低下,农忙时需要大量劳动力,眼看即将秋收,沈家河提前吩咐荒谷工匠连日赶工,制作出了一批农田机械,分派到各村,不足的由工房督促下属工匠制作。
虽说只是一些简单的器具,秋收效率也大为提高。
林山县由于四面环山,气候受外界影响不是很大,发生灾情的频率要比外面稍低,但有利就有弊,土地不是很肥沃,平均亩产并不比外面高多少。
今年却是让人大开眼界,但凡种植沈家良种的地主乡绅,粮食产量明显比以往高出一大截,越是贫瘠的土地,增产幅度越高,当然,只是增幅大,亩产总量肯定是肥沃之地更高。
事实摆在面前,百姓眼睛贼利,不用人说,便颠颠跑去打听消息,听说星火村开有沈家种子店,纷纷前往购买。冬季能种的庄稼不比春夏,但也不少,只要种子价格不高,他们愿意现在就进行尝试。
“天林,这么做合适吗?”沈家河有些担忧,林山县好不容易秩序恢复正常,加这么一把料,就不怕再起动荡?
在座其他人也都不约而同附和,方天林这个决定确实过于冒险。
“家河,大哥、二哥、四弟,要是让你们选择,你们觉得现在快刀斩乱麻容易接受,还是等林山县发展壮大后,再颁布这一法令更能经受?”方天林没有说其他,直接反问道。
闻言,在场众人仔细思索后,顿时默然。推后发行沈家星币只会越加困难,他们的意思其实不在于此,而是压根就不赞同发行新货币。星币在荒谷中使用问题还不大,反正这种货币不出荒谷,不会对外造成任何影响,但要是推广至整个林山县,这阻力就大了。
这么些年过去,沈家海等人已不同于以往,不再是广延村没多少见识,畏官如虎的乡下农户。一开始他们或许不清楚发行货币的好处,时间一长,也看出点端倪。这一条比之前任何政策都要狠,这等于是釜底抽薪,彻底将林山县百姓跟沈家绑在一起。
沈家荣,他们荣,沈家败,最多只上位一方得力,其他人将一败涂地。而这还是在由林山县本地人代替沈家之位的情况下,要是林山县被外乡人攻占,恐怕整个林山县没有一家能落好。
无他,一旦沈家落败,货币系统就彻底崩溃,以前积攒的财富将全部付诸东流,外来势力可没人会承认沈家发行的货币。
沈家河四兄弟面面相觑,这个道理他们都懂,好处摆在那,阻力也可以想见,若一定要发行新货币,那自然是宜早不宜晚,问题是发行新货币真的好?
沈家河沉吟半晌,最先同意这个方案。富贵险中求,除非星币始终只局限在荒谷,否则错过眼下,恐怕越往后阻碍只会越大,这事沈家干了。
余下三兄弟满脸无奈,既然做主的沈家河夫夫都同意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只能舍命陪君子。他们心里清楚,要不是方天林把沈家迁到这,现在他们还不知道是何处境。
沈家自己人意见达成一致后,方天林立刻在荒谷中加开了一个铸币作坊,这次就不仅仅是制作纸币,同时还铸造合金硬币。当然,就现在荒谷工艺来说,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合金配方,太过繁杂之物,目前他们还制作不出来。
当新一批钱币出来后,没在荒谷流通,直接被拉到星火村。
方天林也没有做什么,只是下令沈家所有产业,旧钱照收不误,但发工钱或找钱时都使用沈家发行的星币,兑换比率目前为一星币换一文,以后随行就市。
底下果然哗然一片,方天林没有解释,直接出动沈家护卫和巡逻队维持秩序,笔杆子干不过枪杆子,更不用说手无寸铁的百姓。
东西可以不买,但雇工们不能不领钱。在林山县商会下属作坊干活的人不少,他们拿到崭新的钱币之后怕会变成废纸一张废铁一坨,有些反应快的,攥着还没捂热乎的工钱便直奔沈家铺子,开始大肆消费。
林山县现在由沈家说了算,他们总不至于这么快就出尔反尔,赶紧把星币换成物资才是最佳应对之法。
有人带头,效仿的人不要太多,这一天,沈家铺子门庭若市,生意前所未有的兴隆。
林山县士绅耳目众多,他们很快便得知这一消息,各家反应不一。但不管是跟沈家交好,还是关系不深之人,无一例外,脸色都不太好看。
可惜,有时候错过机会,那便是一步错步步错,当初妥协,现在再来反抗,显然迟了。发行新币一事,影响最大的不是林山县百姓,而是这些地主乡绅。
百姓手上能有多少余钱?一家能拿出几贯那都算好的,更多的恐怕还在为填饱肚子努力。林山县大半财富都集中在士绅之中,别看现在星币只小范围流通,照这个势头下去,总有一天会扩大至整个林山县。
那时候他们手中的钱财势必都会被沈家发行的货币蚕食鲸吞,沈家靠这个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尽数拿下。以后他们除非有抛弃一切从头开始的魄力,否则只能跟着沈家一条路走到底。
当地士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林山县官吏反应只怕会更大。现在县衙和部队经费都来自沈家,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发放俸禄的那天收到一堆星币的场面。
“大人,这沈家、沈家……”丁仲秋此时不禁有些口拙。 ↑返回顶部↑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方天林打算逐渐向外推广沈家良种,为了保证沈家优势,会在良种上加一个限制,使种出来的种子不能繁衍后代,现在这么做显然不行,至少在林山县内不行。好在事情是发生在秋收之前,这道工序还没完成,倒也不耽误事。
林山县生产力低下,农忙时需要大量劳动力,眼看即将秋收,沈家河提前吩咐荒谷工匠连日赶工,制作出了一批农田机械,分派到各村,不足的由工房督促下属工匠制作。
虽说只是一些简单的器具,秋收效率也大为提高。
林山县由于四面环山,气候受外界影响不是很大,发生灾情的频率要比外面稍低,但有利就有弊,土地不是很肥沃,平均亩产并不比外面高多少。
今年却是让人大开眼界,但凡种植沈家良种的地主乡绅,粮食产量明显比以往高出一大截,越是贫瘠的土地,增产幅度越高,当然,只是增幅大,亩产总量肯定是肥沃之地更高。
事实摆在面前,百姓眼睛贼利,不用人说,便颠颠跑去打听消息,听说星火村开有沈家种子店,纷纷前往购买。冬季能种的庄稼不比春夏,但也不少,只要种子价格不高,他们愿意现在就进行尝试。
“天林,这么做合适吗?”沈家河有些担忧,林山县好不容易秩序恢复正常,加这么一把料,就不怕再起动荡?
在座其他人也都不约而同附和,方天林这个决定确实过于冒险。
“家河,大哥、二哥、四弟,要是让你们选择,你们觉得现在快刀斩乱麻容易接受,还是等林山县发展壮大后,再颁布这一法令更能经受?”方天林没有说其他,直接反问道。
闻言,在场众人仔细思索后,顿时默然。推后发行沈家星币只会越加困难,他们的意思其实不在于此,而是压根就不赞同发行新货币。星币在荒谷中使用问题还不大,反正这种货币不出荒谷,不会对外造成任何影响,但要是推广至整个林山县,这阻力就大了。
这么些年过去,沈家海等人已不同于以往,不再是广延村没多少见识,畏官如虎的乡下农户。一开始他们或许不清楚发行货币的好处,时间一长,也看出点端倪。这一条比之前任何政策都要狠,这等于是釜底抽薪,彻底将林山县百姓跟沈家绑在一起。
沈家荣,他们荣,沈家败,最多只上位一方得力,其他人将一败涂地。而这还是在由林山县本地人代替沈家之位的情况下,要是林山县被外乡人攻占,恐怕整个林山县没有一家能落好。
无他,一旦沈家落败,货币系统就彻底崩溃,以前积攒的财富将全部付诸东流,外来势力可没人会承认沈家发行的货币。
沈家河四兄弟面面相觑,这个道理他们都懂,好处摆在那,阻力也可以想见,若一定要发行新货币,那自然是宜早不宜晚,问题是发行新货币真的好?
沈家河沉吟半晌,最先同意这个方案。富贵险中求,除非星币始终只局限在荒谷,否则错过眼下,恐怕越往后阻碍只会越大,这事沈家干了。
余下三兄弟满脸无奈,既然做主的沈家河夫夫都同意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只能舍命陪君子。他们心里清楚,要不是方天林把沈家迁到这,现在他们还不知道是何处境。
沈家自己人意见达成一致后,方天林立刻在荒谷中加开了一个铸币作坊,这次就不仅仅是制作纸币,同时还铸造合金硬币。当然,就现在荒谷工艺来说,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合金配方,太过繁杂之物,目前他们还制作不出来。
当新一批钱币出来后,没在荒谷流通,直接被拉到星火村。
方天林也没有做什么,只是下令沈家所有产业,旧钱照收不误,但发工钱或找钱时都使用沈家发行的星币,兑换比率目前为一星币换一文,以后随行就市。
底下果然哗然一片,方天林没有解释,直接出动沈家护卫和巡逻队维持秩序,笔杆子干不过枪杆子,更不用说手无寸铁的百姓。
东西可以不买,但雇工们不能不领钱。在林山县商会下属作坊干活的人不少,他们拿到崭新的钱币之后怕会变成废纸一张废铁一坨,有些反应快的,攥着还没捂热乎的工钱便直奔沈家铺子,开始大肆消费。
林山县现在由沈家说了算,他们总不至于这么快就出尔反尔,赶紧把星币换成物资才是最佳应对之法。
有人带头,效仿的人不要太多,这一天,沈家铺子门庭若市,生意前所未有的兴隆。
林山县士绅耳目众多,他们很快便得知这一消息,各家反应不一。但不管是跟沈家交好,还是关系不深之人,无一例外,脸色都不太好看。
可惜,有时候错过机会,那便是一步错步步错,当初妥协,现在再来反抗,显然迟了。发行新币一事,影响最大的不是林山县百姓,而是这些地主乡绅。
百姓手上能有多少余钱?一家能拿出几贯那都算好的,更多的恐怕还在为填饱肚子努力。林山县大半财富都集中在士绅之中,别看现在星币只小范围流通,照这个势头下去,总有一天会扩大至整个林山县。
那时候他们手中的钱财势必都会被沈家发行的货币蚕食鲸吞,沈家靠这个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尽数拿下。以后他们除非有抛弃一切从头开始的魄力,否则只能跟着沈家一条路走到底。
当地士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林山县官吏反应只怕会更大。现在县衙和部队经费都来自沈家,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发放俸禄的那天收到一堆星币的场面。
“大人,这沈家、沈家……”丁仲秋此时不禁有些口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