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存_分卷阅读_89(2 / 4)
管家马上道:“老爷英明。”管家拍了一通马屁,舔着脸道:“永平伯当日入京气势可不小,好几十辆马车,人都说里面装得是金银珠宝。”
“无知小民的话,你也信?”杨阁老道,“陈茂闵手中能有多少银子。”
“小的知道,他那点银子在我们老爷眼中不值一提,可小的也是羡慕的。”
杨阁老踢了管家一脚,“去吧,你那点心思,记住,别给我留了痕迹。”最后一句话,杨阁老说的有些阴森。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4章
管家作势要滚出去。
杨阁老突然想起一事, 喝道:“回来。”
管家应声垂头侍立,听候吩咐。
“派人去请马侍郎过来。”马侍郎是吏部左侍郎,吏部石尚书的心腹, 实则马侍郎是杨阁老的一个学生,只是无人知道罢了。
管家候着一会,见杨阁老没有别的话吩咐, 方退了出去。
子时至,杨阁老的书房仍有烛光。一小厮推门而入, 进门后,侍立在侧, 没有惊动正在低头挥笔急书的杨阁老。
半晌,杨阁老放下笔。
那小厮方上前几步,弓身道:“老师。”
“你来了。”杨阁老瞧着马侍郎的小厮打扮,点点头, “不妨谨慎些。”
“谨遵老师教诲。”马侍郎恭敬地回道。
“吴王那边如何?”杨阁老有如此一句,皆因前不久马侍郎被石尚书举荐成了吴王的老师。
吴王是昌平帝的老来子, 眼下还是个五岁岁的娃娃,比昌平帝的长孙子还小,自是备受宠爱, 连国师都声称吴王是是昌平帝的福运。自此, 吴王的宠爱更甚, 在宫里简直是横着走,成年的皇子皆要避其三分,除了秦 王。据传吴王的母妃丽嫔是石淑妃的远房亲戚, 是石淑妃装着侍女弄入宫中固宠的。这丽嫔倒是实诚人,即便儿子如此受宠,她对石淑妃依然是恭恭敬敬,形同侍女。吴王也被教导的对石淑妃和秦 王恭敬有礼。
“吴王性聪敏,只是被皇上宠得有些狂妄自大。”马侍郎答道。
“如今他年幼正是性子养成之际,你务必好生教导,教会他谦逊,日后自有你的好处。”杨阁老意味深长道。
“学生明白。”
“你明日跟石尚书进言,让他这一二日上折子废掉太子。”
马侍郎一怔,如今九月初,重阳节将至,万寿节又正是重阳节。今年的万寿节,昌平帝尤其重视,从内库出银子大肆操办,极尽奢华。银钱又不用户部出,内阁也乐得睁只眼闭只眼。之前,凡是昌平帝要大肆操办万寿节,户部都叫苦没有银子,杨阁老也极力阻拦。朝堂上下一心,找出先帝的寿宴规制,硬是把奢侈的寿宴降了几个等级。但每年万寿节前后,昌平帝是听不得任何不舒心的事,他觉得那是给他添晦气。别看平时昌平帝不爱管事,但这时触了他的霉气,他饶不任何人。自知道他这一习惯后,每年万寿节前后朝堂必是一派和气。尤其今年,昌平帝自觉长生不老有望,大喜之下掏出自个儿的银子办寿宴,岂能听废太子这些让他头痛的事。
想到此,马侍郎道:“老师,如此一来,岂不让皇上对秦 王生厌?石尚书必不会答应的。”
杨阁老笑了,“你跟他说,文德留下的人手,我们是丁点不知,他们在暗,我们在明,倘他们有甚行动对我们极为不利。此时上书废太子,逼一逼那些人,狗急了总得跳墙吧。与这相比,石尚书知道如何选择,且有国师帮他们说好话,皇上不过气几日而已。”
马侍郎道:“国师未必站在他们那边。”
“国师?不过妖道………”杨国老住了口,又道,““人回光返照时,脸色红润,耳聪眼明,状若年轻,谁会想到下一刻他就再也起不来了。”
马侍郎心头突突,并不敢直视杨阁老,垂头侍立。
“我们得加紧些,日子怕不多矣。”
“学生立马去办。”马侍郎道。 ↑返回顶部↑
“无知小民的话,你也信?”杨阁老道,“陈茂闵手中能有多少银子。”
“小的知道,他那点银子在我们老爷眼中不值一提,可小的也是羡慕的。”
杨阁老踢了管家一脚,“去吧,你那点心思,记住,别给我留了痕迹。”最后一句话,杨阁老说的有些阴森。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4章
管家作势要滚出去。
杨阁老突然想起一事, 喝道:“回来。”
管家应声垂头侍立,听候吩咐。
“派人去请马侍郎过来。”马侍郎是吏部左侍郎,吏部石尚书的心腹, 实则马侍郎是杨阁老的一个学生,只是无人知道罢了。
管家候着一会,见杨阁老没有别的话吩咐, 方退了出去。
子时至,杨阁老的书房仍有烛光。一小厮推门而入, 进门后,侍立在侧, 没有惊动正在低头挥笔急书的杨阁老。
半晌,杨阁老放下笔。
那小厮方上前几步,弓身道:“老师。”
“你来了。”杨阁老瞧着马侍郎的小厮打扮,点点头, “不妨谨慎些。”
“谨遵老师教诲。”马侍郎恭敬地回道。
“吴王那边如何?”杨阁老有如此一句,皆因前不久马侍郎被石尚书举荐成了吴王的老师。
吴王是昌平帝的老来子, 眼下还是个五岁岁的娃娃,比昌平帝的长孙子还小,自是备受宠爱, 连国师都声称吴王是是昌平帝的福运。自此, 吴王的宠爱更甚, 在宫里简直是横着走,成年的皇子皆要避其三分,除了秦 王。据传吴王的母妃丽嫔是石淑妃的远房亲戚, 是石淑妃装着侍女弄入宫中固宠的。这丽嫔倒是实诚人,即便儿子如此受宠,她对石淑妃依然是恭恭敬敬,形同侍女。吴王也被教导的对石淑妃和秦 王恭敬有礼。
“吴王性聪敏,只是被皇上宠得有些狂妄自大。”马侍郎答道。
“如今他年幼正是性子养成之际,你务必好生教导,教会他谦逊,日后自有你的好处。”杨阁老意味深长道。
“学生明白。”
“你明日跟石尚书进言,让他这一二日上折子废掉太子。”
马侍郎一怔,如今九月初,重阳节将至,万寿节又正是重阳节。今年的万寿节,昌平帝尤其重视,从内库出银子大肆操办,极尽奢华。银钱又不用户部出,内阁也乐得睁只眼闭只眼。之前,凡是昌平帝要大肆操办万寿节,户部都叫苦没有银子,杨阁老也极力阻拦。朝堂上下一心,找出先帝的寿宴规制,硬是把奢侈的寿宴降了几个等级。但每年万寿节前后,昌平帝是听不得任何不舒心的事,他觉得那是给他添晦气。别看平时昌平帝不爱管事,但这时触了他的霉气,他饶不任何人。自知道他这一习惯后,每年万寿节前后朝堂必是一派和气。尤其今年,昌平帝自觉长生不老有望,大喜之下掏出自个儿的银子办寿宴,岂能听废太子这些让他头痛的事。
想到此,马侍郎道:“老师,如此一来,岂不让皇上对秦 王生厌?石尚书必不会答应的。”
杨阁老笑了,“你跟他说,文德留下的人手,我们是丁点不知,他们在暗,我们在明,倘他们有甚行动对我们极为不利。此时上书废太子,逼一逼那些人,狗急了总得跳墙吧。与这相比,石尚书知道如何选择,且有国师帮他们说好话,皇上不过气几日而已。”
马侍郎道:“国师未必站在他们那边。”
“国师?不过妖道………”杨国老住了口,又道,““人回光返照时,脸色红润,耳聪眼明,状若年轻,谁会想到下一刻他就再也起不来了。”
马侍郎心头突突,并不敢直视杨阁老,垂头侍立。
“我们得加紧些,日子怕不多矣。”
“学生立马去办。”马侍郎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