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夫人重生后_分卷阅读_198(1 / 2)
可这明白归明白,不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总是差点什么。
几个此起彼伏的念头闪过,荀澈到底还是认输了,将前一日得到的消息,交换的意思以及他后手的计划都大致给俞菱心讲了一回。
俞菱心倒是听得十分认真,只是等到这个话题说完,茶也都喝完了,荀澈再问俞菱心当初为什么总是烹煮白茶时候,俞菱心给的答案却是完全没想到的:“因为家里有很多啊,不喝就浪费了。”
荀澈简直气结:“你果然是岳丈大人的女儿,家学渊源。”
俞菱心不由失笑,主动转身去抱他:“哎呦,都老夫老妻了,难不成还要我天天说那样的话吗。再者那都是上辈子的事情,那些伤心的时候,我都不太记得了。”
“真的?”荀澈摸了摸她的脸颊,“好吧,我还是宁可你每日都开心些,前尘旧事,不记得也罢。”
俞菱心在他掌心蹭了蹭,又主动踮了一点脚去轻轻亲他的嘴唇:“眼前虽然也有烦心事,可到底是与你在一处的,还有安哥儿,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是平平安安的。我有时在想,哪怕这就是一场梦呢,梦成这样,我也知足了。”
荀澈心头莫名地便是一酸,这大概就是注定的缘分罢,俞菱心总是能说到他心里。天底下大概再也没有比她更懂他的人了。
“可我不知足呢。”他不由笑了,欺身进前一步,便深深吻了下去。
最终,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休沐,也还是没有如何闲下来……
不过这样的“不闲”,大约是比休息更让荀澈神完气足的。所以转日进宫之时听到宣帝居然提出对中秋宫宴之事的再度质疑时,精神抖擞的荀澈甚至不得不强压了压心绪,才调整出一副震惊与郑重的姿态来。
其余随侍在御前议事的阁臣以及中书省重臣当然也是各自震惊的,主要是不知道宣帝此言何意。若说盘查中秋宫宴,以及魏王吴王的品行等事,应该是在中秋之后立刻进行的,而且事实上也完成了。如今隔了大半个月,连两位皇子的封地明旨都下了,宣帝要再次质疑此事?这是觉得皇家丢脸程度还不够么?
宣帝倒是也很快给出了解释,起因果然是在皇后身上。简单地说,就是在过去这大半个月宣帝又愤怒又羞惭,又是因为西北局势烦忧,总体上已经心力交瘁的状态下,皇后所体现出对两个皇子以及丽妃的宽待,对宣帝的温柔体贴,都让宣帝很是欣慰。
所以宣帝在认可皇后所提“多休息,将国事多放手给太子”这样建议的同时,也听进去了皇后为吴王魏王的求情,或许也是身为一个父亲,宣帝内心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并没有真的那么不堪。
而当皇后指出,吴王好像在到露华殿之前是见过齐珂的,吴王与齐珂的说法又彼此矛盾等疑点的时候,宣帝还是带着几分期许,想要再翻此事。
阁臣们面面相觑,斟酌半晌之后还是首辅英国公禁言:“陛下的意思,臣等明白。只是齐珂到底是去岁的案首,不可刑讯。且此事到底关乎天家颜面,亦关乎士林学子之心,还望陛下慎重,以千秋声名为要。倘若当真要审,臣以为,大内天牢并不妥当,还是交由大理寺处置为上。”
此时倒也显出宣帝性子和软的好处,虽然容易听取后妃的意见,但被臣子们再拉回来也是不难。再斟酌两回之后,宣帝最终还是下旨,命宗景司司正协同大理寺卿,再次询问齐珂有关吴王之事。
因为如果齐珂确实是无辜指错路,他应该根本就不知道露华殿里有什么香料之类的设计布局,那么按道理来说,不管如何问询,都应该不出问题。
反过来,倘若是问询的过程中提到了什么不该提的,那么就是攀诬皇子,构陷郡王,以及欺君之罪,后果也不用多说了。齐珂自己必定满门抄斩之外,还要继续追究齐珂身后之人。
宣帝将话说到这里的时候,群臣自然都是躬身领旨的。而荀澈身为中书舍人,站在右侧的最靠边的位置,居然本能地感觉到似乎有人在看着他,就像是在针对宣帝的最后一句“齐珂身后之人”一样。
但荀澈随着余人一同直身的时候,神色却是依旧坦然的,甚至还顺着他的直觉回望过去,注意到了侍立在书架前的御前中官常山。
常山显然是没有料到荀澈会这样微微侧头回望过来,作为御前的积年中官,不言不动面上无波的本事自然是有的,只是人再如何强自克制,也还是会互相打量的。
看着眼前年轻而俊秀的中书长史,回望过来的目光这样坦然而平静,唇边也好像含着一丝丝似是而非的笑意,常山心里居然莫名的一哆嗦——对那位齐案首的讯问,真的能如主子所愿吗?
第197章 尴尬
随着齐珂被带进大理寺的那一刻到来, 这位因着秋闱高中而扬名天下的少年才子再次在大盛史书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一则,是随着对齐珂的审问, 正式将有关吴王与魏王之间的暧昧往来一字一句地留在了大理寺的记档上。也就是仗着如今的大理寺卿素有铁骨刚正之名,虽然听着齐珂的言语也有几分心中凛然, 但还是叫人一一记录。
再者, 便是引发了天旭年间最大的一次士林风波。因为齐珂被带去大理寺之时,正是书院学子们商议着要给即将离京返乡的齐珂送别的时候。当时便有年轻气盛的学子质问大理寺公差,为何对齐珂如此粗鲁。大理寺公差所奉之命为抓捕齐珂, 哪里理会这些文人措辞,当场便有些争执。
而后到了齐珂上堂受审, 因着宫里的传旨中颇有严审之意, 以及齐珂自己也说已经自请革去功名,所以不算有功名在身的举子, 可以受刑,甚至是愿意以此来证明自己先前所说,绝无虚言。
于是当天晚上,当以俞正杉为首的几个青阳书院学子经过疏通打点, 进到大理寺去探视齐珂的时候, 立刻便被他身上的伤痕血渍震惊。这个消息几乎是连夜就传到了京城内外的所有书院,无数诗句迅速作出, 而转日一早, 俞正杉等人便直接到大理寺去鸣冤, 质问为什么齐珂会受刑被逼供, 难道皇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儿子的私德而逼死学子吗?
若说这样的言辞传到大理寺以及言官耳中, 也不过以为是学子之间为了同窗情谊的胡闹,只管驳回便是,然而随后俞正杉等人却又抛出另一件事——先前吴王殿下就给齐珂下药、使其生病而无法参加春闱,随后又以齐珂之母的性命要挟他成为幕僚,在京城内外往来走动,招揽学子,甚至要齐珂昼夜随侍对谈。如此逼迫种种,齐珂与众学子皆因畏惧天威不敢言讲,如今却还要将齐珂刑求致死,天理何在? ↑返回顶部↑
几个此起彼伏的念头闪过,荀澈到底还是认输了,将前一日得到的消息,交换的意思以及他后手的计划都大致给俞菱心讲了一回。
俞菱心倒是听得十分认真,只是等到这个话题说完,茶也都喝完了,荀澈再问俞菱心当初为什么总是烹煮白茶时候,俞菱心给的答案却是完全没想到的:“因为家里有很多啊,不喝就浪费了。”
荀澈简直气结:“你果然是岳丈大人的女儿,家学渊源。”
俞菱心不由失笑,主动转身去抱他:“哎呦,都老夫老妻了,难不成还要我天天说那样的话吗。再者那都是上辈子的事情,那些伤心的时候,我都不太记得了。”
“真的?”荀澈摸了摸她的脸颊,“好吧,我还是宁可你每日都开心些,前尘旧事,不记得也罢。”
俞菱心在他掌心蹭了蹭,又主动踮了一点脚去轻轻亲他的嘴唇:“眼前虽然也有烦心事,可到底是与你在一处的,还有安哥儿,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是平平安安的。我有时在想,哪怕这就是一场梦呢,梦成这样,我也知足了。”
荀澈心头莫名地便是一酸,这大概就是注定的缘分罢,俞菱心总是能说到他心里。天底下大概再也没有比她更懂他的人了。
“可我不知足呢。”他不由笑了,欺身进前一步,便深深吻了下去。
最终,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休沐,也还是没有如何闲下来……
不过这样的“不闲”,大约是比休息更让荀澈神完气足的。所以转日进宫之时听到宣帝居然提出对中秋宫宴之事的再度质疑时,精神抖擞的荀澈甚至不得不强压了压心绪,才调整出一副震惊与郑重的姿态来。
其余随侍在御前议事的阁臣以及中书省重臣当然也是各自震惊的,主要是不知道宣帝此言何意。若说盘查中秋宫宴,以及魏王吴王的品行等事,应该是在中秋之后立刻进行的,而且事实上也完成了。如今隔了大半个月,连两位皇子的封地明旨都下了,宣帝要再次质疑此事?这是觉得皇家丢脸程度还不够么?
宣帝倒是也很快给出了解释,起因果然是在皇后身上。简单地说,就是在过去这大半个月宣帝又愤怒又羞惭,又是因为西北局势烦忧,总体上已经心力交瘁的状态下,皇后所体现出对两个皇子以及丽妃的宽待,对宣帝的温柔体贴,都让宣帝很是欣慰。
所以宣帝在认可皇后所提“多休息,将国事多放手给太子”这样建议的同时,也听进去了皇后为吴王魏王的求情,或许也是身为一个父亲,宣帝内心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并没有真的那么不堪。
而当皇后指出,吴王好像在到露华殿之前是见过齐珂的,吴王与齐珂的说法又彼此矛盾等疑点的时候,宣帝还是带着几分期许,想要再翻此事。
阁臣们面面相觑,斟酌半晌之后还是首辅英国公禁言:“陛下的意思,臣等明白。只是齐珂到底是去岁的案首,不可刑讯。且此事到底关乎天家颜面,亦关乎士林学子之心,还望陛下慎重,以千秋声名为要。倘若当真要审,臣以为,大内天牢并不妥当,还是交由大理寺处置为上。”
此时倒也显出宣帝性子和软的好处,虽然容易听取后妃的意见,但被臣子们再拉回来也是不难。再斟酌两回之后,宣帝最终还是下旨,命宗景司司正协同大理寺卿,再次询问齐珂有关吴王之事。
因为如果齐珂确实是无辜指错路,他应该根本就不知道露华殿里有什么香料之类的设计布局,那么按道理来说,不管如何问询,都应该不出问题。
反过来,倘若是问询的过程中提到了什么不该提的,那么就是攀诬皇子,构陷郡王,以及欺君之罪,后果也不用多说了。齐珂自己必定满门抄斩之外,还要继续追究齐珂身后之人。
宣帝将话说到这里的时候,群臣自然都是躬身领旨的。而荀澈身为中书舍人,站在右侧的最靠边的位置,居然本能地感觉到似乎有人在看着他,就像是在针对宣帝的最后一句“齐珂身后之人”一样。
但荀澈随着余人一同直身的时候,神色却是依旧坦然的,甚至还顺着他的直觉回望过去,注意到了侍立在书架前的御前中官常山。
常山显然是没有料到荀澈会这样微微侧头回望过来,作为御前的积年中官,不言不动面上无波的本事自然是有的,只是人再如何强自克制,也还是会互相打量的。
看着眼前年轻而俊秀的中书长史,回望过来的目光这样坦然而平静,唇边也好像含着一丝丝似是而非的笑意,常山心里居然莫名的一哆嗦——对那位齐案首的讯问,真的能如主子所愿吗?
第197章 尴尬
随着齐珂被带进大理寺的那一刻到来, 这位因着秋闱高中而扬名天下的少年才子再次在大盛史书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一则,是随着对齐珂的审问, 正式将有关吴王与魏王之间的暧昧往来一字一句地留在了大理寺的记档上。也就是仗着如今的大理寺卿素有铁骨刚正之名,虽然听着齐珂的言语也有几分心中凛然, 但还是叫人一一记录。
再者, 便是引发了天旭年间最大的一次士林风波。因为齐珂被带去大理寺之时,正是书院学子们商议着要给即将离京返乡的齐珂送别的时候。当时便有年轻气盛的学子质问大理寺公差,为何对齐珂如此粗鲁。大理寺公差所奉之命为抓捕齐珂, 哪里理会这些文人措辞,当场便有些争执。
而后到了齐珂上堂受审, 因着宫里的传旨中颇有严审之意, 以及齐珂自己也说已经自请革去功名,所以不算有功名在身的举子, 可以受刑,甚至是愿意以此来证明自己先前所说,绝无虚言。
于是当天晚上,当以俞正杉为首的几个青阳书院学子经过疏通打点, 进到大理寺去探视齐珂的时候, 立刻便被他身上的伤痕血渍震惊。这个消息几乎是连夜就传到了京城内外的所有书院,无数诗句迅速作出, 而转日一早, 俞正杉等人便直接到大理寺去鸣冤, 质问为什么齐珂会受刑被逼供, 难道皇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儿子的私德而逼死学子吗?
若说这样的言辞传到大理寺以及言官耳中, 也不过以为是学子之间为了同窗情谊的胡闹,只管驳回便是,然而随后俞正杉等人却又抛出另一件事——先前吴王殿下就给齐珂下药、使其生病而无法参加春闱,随后又以齐珂之母的性命要挟他成为幕僚,在京城内外往来走动,招揽学子,甚至要齐珂昼夜随侍对谈。如此逼迫种种,齐珂与众学子皆因畏惧天威不敢言讲,如今却还要将齐珂刑求致死,天理何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