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母的六零年代_分卷阅读_63(1 / 4)
晚餐比较简单,一碗白菜炒腊肉片一碗咸菜疙瘩,主食是馍馍跟窝窝头,虽说他们这条件是兵团里比较好的,但是冬日新鲜菜蔬少,最近又降雪了供应没到,这晚餐也是目前有的材料了,不过明儿就好,这去拉了菜蔬回来,明天再去供销社副食品厂排队买菜,今天也只能先将就下。
而且她马上要去上班,暂且整弄不出什么好菜色来,先做出饭菜让小客人吃,吃完让马姑娘跟小儿子大孙女照顾家里四个小客人,马姑娘她大哥大嫂在城里工作,二哥当兵,家里头人少,晚点马姑娘她爹回来,也是有大人在。
马姑娘她妈料想的也没错,走了没多久马姑娘她爹也回来了,是个高高壮壮的男人,眉毛上有一块疤,早年上战场留下来的,是个挺有气势的男人,不过对马姑娘这唯一的姑娘倒是挺宠爱的,见到她回来绷着的脸就露出了笑容,抬手抹了把马姑娘的脑袋,“闺女,回来了?”他的话带着本地的口音,大概是在这边驻守太多年了,铁柱他们仔细挺才能听清。
或许是因为这是马姑娘带回来的客人,又或许是铁柱他们也是从部队出来的,马姑娘她爹对铁柱四个态度也不错,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跟他们交流,问他们家里情况。
如今的红卫兵很乱,有人拥护就有人厌恶,他们驻扎这块儿,本地情况还好,但城里局势如何他是看得清楚的,哪怕铁柱他们年纪不大,但是穿上那身皮冠上那三个字,为非作歹的也不少,像他这样的老军人,退伍后还驻扎在西北为祖国继续燃烧奉献的,对一些行为是挺看不过去的,对红卫兵率先也会带上审视的目光,这打听家里情况绝对是正常的。
当然那打听的方式也不是质问语气,就跟长辈对小辈的关心闲聊似的,一来一往的家常叙话中就把自己想要的信息给到手了,确认了这不是为非作歹那一挂,也就是为了见主席(加旅游)才当上了红卫兵,还是家里人支持出来见见世面的,而家里长辈也是上过战场的军人,心里就有数了,不是爱搞事的就好。
而且家里长辈是军人,这也是加分项,虽然打听之后不是认识的战友,那也无碍,这个年代军人对军人的认同感是比较高的,四个孩子看起来也还不错,挺懂礼貌的,马姑娘他爹看他们的眼神就比较和蔼了,又聊了会这才去把留给他的锅里热着的饭菜端出来吃掉。
兵团水不多,天气又干又冷,冬天没事很少洗澡,外出工作不是特别脏的三天或者一周洗一次澡的都有,不过这刚到第一天,还是有弄来些水让他们洗洗的,很节俭不能浪费,铁柱这些没缺过水的其实不大懂,但哪个山头唱哪个山头的歌,在别人家做客是要讲礼貌的,用少量的水从头到尾洗了一遍,身体都觉得舒爽,但要快点儿穿衣服到炕上去,虽然墙壁改造过也热乎,但还是有夹着冷气的风进来,不大习惯。
天黑的快,秋冬时分除了上晚班的大家伙更是早早上床,隔壁顾家过来一次,也关心了一下铁柱他们之后,确定他们今晚都在马家睡觉,这才回去。
也是跟马家夫妇一样挺热情和善的一伙人。
晚上四个孩子跟马家的小儿子睡在一张炕上,堂屋既是客厅又可以是卧室,都睡炕,把炕烧暖和了,睡在上面不觉得冷。
都没睡炕的经历,还挺新奇,摸摸索索了一阵,又跟马家小儿子聊天,七八岁的年纪,聊得来,对树根他们这么小就干四处跑挺佩服的,驴蛋就在那儿吹牛逼,小儿子很捧场,聊的可嗨,到最后铁柱他们都睡了,他们俩还在那儿聊,实在困的不行了,这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认床是不存在认床的,换成是炕也一样,又因为炕烧的热乎,这比在接待站睡得还香呢。
只是翌日栓子跟树根都感冒了,大概是不适应这气候,不够皮实,好在也不是重感冒,不会头重脚轻,喝完新鲜的生姜牛奶没多久也就活蹦乱跳了。
这边是真的有游牧民族,本地兵团也是养牛羊的,牛奶羊奶要喝很方便,不像址城一开始江舒瑶想订点牛奶给铁柱他们几个喝了长身体都订不到,马妈妈爱喝,加点杏仁或者茶叶末都可以,味儿好,加姜还能去去感冒,家里的孩子就是这样给她养的壮实的,老二去当兵体检身子那是倍儿棒。
栓子倒不是很爱这味道,但也能喝得下,对身体好,他还想玩,身边有没家里长辈,总不能让弟弟哄,虽然驴蛋也不是会哄人的人,一碗灌下去热乎乎的也舒服。
能活蹦乱跳之后就去玩,兵团跟部队挺不一样的,但人的精神风貌是挺好的,平时来这儿的也少,知道他们远道而来乐意带他们玩的人也多,平时在当地人玩腻的景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鲜的,还堆雪人打雪仗,在这面前感冒都是浮云,高高兴兴的蹦跶了一天,回去后没咳嗽就有点流鼻涕,能忍受,带了草纸也带了手帕呢。
后面马姑娘跟顾小哥还带他们去游牧民族那儿玩,顾小哥跟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有亲戚关系,问过了这段时间在这块儿放牧,带他们过去住蒙古包骑大马,真真是把四个孩子乐到了,到后面忍不住把照相机拿出来,拍了不少照片,还给马姑娘顾小哥和他们的亲戚们拍照。
栓子他们也不是没心眼的,知道财不外露,对照相机还是比较珍视的,一开始并不想拿出来,后来见他们确实是赤诚之心,草原的场景又很不一样,想带回去给家里人看,没忍住才拿出来拍照的。
好在马姑娘他们虽然很意外栓子四个有相机,但也只是羡慕没有表现其他的觊觎之心,还提醒他们回去后要小心收好别拿出来,尤其是回程时候,并不是特别安全,要注意。
然后就略带羞涩又高兴地拍照了,在照相馆里拍过照,但是这种在外面拍的还是第一次,而且拍照本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再多几次都开心不减!
最后是在蒙古包住了两晚,在马家逗留了三天,铁柱几个就准备要回去了,虽然在这儿玩是很高兴,但是不好打扰人家太久,毕竟这不是接待站,大家又是萍水相逢,靠着共同的‘革命’情谊和热情(以及厚脸皮)走到一块儿,不能老是麻烦人家的,玩一玩儿见识了草原和兵团就可以回去了。
逗留几天还成,待久了不说主家怎么想,自己得有那么厚的脸皮。
不过走的时候马姑娘她爹倒是挺贴心地借来了拖拉机送他们,他是机耕队长,在当地地位和人缘都是不错的,借来送送人没问题,而且刚巧有一批新来的知青,顺道把他们带回来。
兵团这边除了退伍转业下来的军人,本地人,也接收了不少来支援西部工作建设的,近几年知青更是多了,天南地北都有,在六八年之前,知青去的最多的还是西北这些比较偏僻需要支援的地儿,到兵团的也不少,而且这个时候他们是有自己的补贴,还不像六八年知青下乡**那样,因为人数太多各种情况很少能拿到补贴。
当然这也不关铁柱他们的事,暂且他们是没想到要到自己也可能会成为知青的,而且要来估计也不会来这儿,真的太干太冷了,洗澡用水都不方便,玩儿几天还成,住这儿是要命了,不来的。
马姑娘他爹直接把铁柱四个送到火车站那儿搭车去,别在城里逗留,这边治安还是没首都那么好的,四个孩子在城里乱晃容易给盯上,要见世面也到别的地儿去,这里没本地人带着是不成的,而且外地人很好辨认,那些混混变成的红卫兵就喜欢搞外地人下手,无依无靠,所以也别去买什么特产,送点儿大枣给他们,再去别的地儿,越是穷越是荒的地方就越是乱,而且这边不全是汉人,会有矛盾冲突,他们四个这么来马姑娘他爹都觉得大胆,叮嘱他们上车注意安全,就是要见世面也别往偏僻的地儿跑。
这是肺腑之言了,铁柱几个也只好歹,谢过之后便上了火车,直说回家再写信联络,让他们有空也到他们家去玩,到时候肯定好吃好喝好玩儿接待,跟个小大人的语气,也是让马姑娘她爹乐。
“走,路上小心点。”
就这样说了再见。 ↑返回顶部↑
而且她马上要去上班,暂且整弄不出什么好菜色来,先做出饭菜让小客人吃,吃完让马姑娘跟小儿子大孙女照顾家里四个小客人,马姑娘她大哥大嫂在城里工作,二哥当兵,家里头人少,晚点马姑娘她爹回来,也是有大人在。
马姑娘她妈料想的也没错,走了没多久马姑娘她爹也回来了,是个高高壮壮的男人,眉毛上有一块疤,早年上战场留下来的,是个挺有气势的男人,不过对马姑娘这唯一的姑娘倒是挺宠爱的,见到她回来绷着的脸就露出了笑容,抬手抹了把马姑娘的脑袋,“闺女,回来了?”他的话带着本地的口音,大概是在这边驻守太多年了,铁柱他们仔细挺才能听清。
或许是因为这是马姑娘带回来的客人,又或许是铁柱他们也是从部队出来的,马姑娘她爹对铁柱四个态度也不错,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跟他们交流,问他们家里情况。
如今的红卫兵很乱,有人拥护就有人厌恶,他们驻扎这块儿,本地情况还好,但城里局势如何他是看得清楚的,哪怕铁柱他们年纪不大,但是穿上那身皮冠上那三个字,为非作歹的也不少,像他这样的老军人,退伍后还驻扎在西北为祖国继续燃烧奉献的,对一些行为是挺看不过去的,对红卫兵率先也会带上审视的目光,这打听家里情况绝对是正常的。
当然那打听的方式也不是质问语气,就跟长辈对小辈的关心闲聊似的,一来一往的家常叙话中就把自己想要的信息给到手了,确认了这不是为非作歹那一挂,也就是为了见主席(加旅游)才当上了红卫兵,还是家里人支持出来见见世面的,而家里长辈也是上过战场的军人,心里就有数了,不是爱搞事的就好。
而且家里长辈是军人,这也是加分项,虽然打听之后不是认识的战友,那也无碍,这个年代军人对军人的认同感是比较高的,四个孩子看起来也还不错,挺懂礼貌的,马姑娘他爹看他们的眼神就比较和蔼了,又聊了会这才去把留给他的锅里热着的饭菜端出来吃掉。
兵团水不多,天气又干又冷,冬天没事很少洗澡,外出工作不是特别脏的三天或者一周洗一次澡的都有,不过这刚到第一天,还是有弄来些水让他们洗洗的,很节俭不能浪费,铁柱这些没缺过水的其实不大懂,但哪个山头唱哪个山头的歌,在别人家做客是要讲礼貌的,用少量的水从头到尾洗了一遍,身体都觉得舒爽,但要快点儿穿衣服到炕上去,虽然墙壁改造过也热乎,但还是有夹着冷气的风进来,不大习惯。
天黑的快,秋冬时分除了上晚班的大家伙更是早早上床,隔壁顾家过来一次,也关心了一下铁柱他们之后,确定他们今晚都在马家睡觉,这才回去。
也是跟马家夫妇一样挺热情和善的一伙人。
晚上四个孩子跟马家的小儿子睡在一张炕上,堂屋既是客厅又可以是卧室,都睡炕,把炕烧暖和了,睡在上面不觉得冷。
都没睡炕的经历,还挺新奇,摸摸索索了一阵,又跟马家小儿子聊天,七八岁的年纪,聊得来,对树根他们这么小就干四处跑挺佩服的,驴蛋就在那儿吹牛逼,小儿子很捧场,聊的可嗨,到最后铁柱他们都睡了,他们俩还在那儿聊,实在困的不行了,这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认床是不存在认床的,换成是炕也一样,又因为炕烧的热乎,这比在接待站睡得还香呢。
只是翌日栓子跟树根都感冒了,大概是不适应这气候,不够皮实,好在也不是重感冒,不会头重脚轻,喝完新鲜的生姜牛奶没多久也就活蹦乱跳了。
这边是真的有游牧民族,本地兵团也是养牛羊的,牛奶羊奶要喝很方便,不像址城一开始江舒瑶想订点牛奶给铁柱他们几个喝了长身体都订不到,马妈妈爱喝,加点杏仁或者茶叶末都可以,味儿好,加姜还能去去感冒,家里的孩子就是这样给她养的壮实的,老二去当兵体检身子那是倍儿棒。
栓子倒不是很爱这味道,但也能喝得下,对身体好,他还想玩,身边有没家里长辈,总不能让弟弟哄,虽然驴蛋也不是会哄人的人,一碗灌下去热乎乎的也舒服。
能活蹦乱跳之后就去玩,兵团跟部队挺不一样的,但人的精神风貌是挺好的,平时来这儿的也少,知道他们远道而来乐意带他们玩的人也多,平时在当地人玩腻的景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鲜的,还堆雪人打雪仗,在这面前感冒都是浮云,高高兴兴的蹦跶了一天,回去后没咳嗽就有点流鼻涕,能忍受,带了草纸也带了手帕呢。
后面马姑娘跟顾小哥还带他们去游牧民族那儿玩,顾小哥跟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有亲戚关系,问过了这段时间在这块儿放牧,带他们过去住蒙古包骑大马,真真是把四个孩子乐到了,到后面忍不住把照相机拿出来,拍了不少照片,还给马姑娘顾小哥和他们的亲戚们拍照。
栓子他们也不是没心眼的,知道财不外露,对照相机还是比较珍视的,一开始并不想拿出来,后来见他们确实是赤诚之心,草原的场景又很不一样,想带回去给家里人看,没忍住才拿出来拍照的。
好在马姑娘他们虽然很意外栓子四个有相机,但也只是羡慕没有表现其他的觊觎之心,还提醒他们回去后要小心收好别拿出来,尤其是回程时候,并不是特别安全,要注意。
然后就略带羞涩又高兴地拍照了,在照相馆里拍过照,但是这种在外面拍的还是第一次,而且拍照本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再多几次都开心不减!
最后是在蒙古包住了两晚,在马家逗留了三天,铁柱几个就准备要回去了,虽然在这儿玩是很高兴,但是不好打扰人家太久,毕竟这不是接待站,大家又是萍水相逢,靠着共同的‘革命’情谊和热情(以及厚脸皮)走到一块儿,不能老是麻烦人家的,玩一玩儿见识了草原和兵团就可以回去了。
逗留几天还成,待久了不说主家怎么想,自己得有那么厚的脸皮。
不过走的时候马姑娘她爹倒是挺贴心地借来了拖拉机送他们,他是机耕队长,在当地地位和人缘都是不错的,借来送送人没问题,而且刚巧有一批新来的知青,顺道把他们带回来。
兵团这边除了退伍转业下来的军人,本地人,也接收了不少来支援西部工作建设的,近几年知青更是多了,天南地北都有,在六八年之前,知青去的最多的还是西北这些比较偏僻需要支援的地儿,到兵团的也不少,而且这个时候他们是有自己的补贴,还不像六八年知青下乡**那样,因为人数太多各种情况很少能拿到补贴。
当然这也不关铁柱他们的事,暂且他们是没想到要到自己也可能会成为知青的,而且要来估计也不会来这儿,真的太干太冷了,洗澡用水都不方便,玩儿几天还成,住这儿是要命了,不来的。
马姑娘他爹直接把铁柱四个送到火车站那儿搭车去,别在城里逗留,这边治安还是没首都那么好的,四个孩子在城里乱晃容易给盯上,要见世面也到别的地儿去,这里没本地人带着是不成的,而且外地人很好辨认,那些混混变成的红卫兵就喜欢搞外地人下手,无依无靠,所以也别去买什么特产,送点儿大枣给他们,再去别的地儿,越是穷越是荒的地方就越是乱,而且这边不全是汉人,会有矛盾冲突,他们四个这么来马姑娘他爹都觉得大胆,叮嘱他们上车注意安全,就是要见世面也别往偏僻的地儿跑。
这是肺腑之言了,铁柱几个也只好歹,谢过之后便上了火车,直说回家再写信联络,让他们有空也到他们家去玩,到时候肯定好吃好喝好玩儿接待,跟个小大人的语气,也是让马姑娘她爹乐。
“走,路上小心点。”
就这样说了再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