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分卷阅读_569(2 / 4)
大家都想着做生意,打仗就没啥趣味了。
这些都是公事,是大局,是程卿要关心的。
私事上,小磐和谷宏泰已成亲三年,小磐在西北很快活,却总惦记着程卿的身体,现在打算开阔自己的眼界,先在西北各地给人看病,下一步就是和谷宏泰一起去福建。至于小磐所教的学生,有些愿意跟着她走,有些则会留在西北,医学理论很重要,但医术的提升更离不开实践,学生们总要自己去面对病人。
到了福建,小磐可以建新的学堂,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会一直教下去,她还把自己这几年累积的药方,从大内典籍里抄下来的治病良方整理成册,请教了西北的数位名医,大家一起校正。
这些医书医典小磐还不打算刊印发行,只当学堂的内部教材用,倒是一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已经过了检验,是值得推广的,可以公开刊印的。
普通人随便给人治病是要出问题的,但懂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总没有坏处,小磐整理出来的两本书送到京城就受到了嘉奖。
孟怀谨认为不仅是有文化的官员和读书人该学,没文化不识字的百姓更该学,有了这些常识,再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懂得自救。
小磐整理的内容,就是程卿一直在做的,只是那时候先帝不重视,根本没有推广罢了。
小磐都能“著书”了,自然算是出师了,马老大夫年老,无法再跟着小磐奔波,留在西北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兰州城的医馆和学堂留给马家人照看,小磐自己也放心。
还有一个喜事是何婉和荣九。
崔俊臣在西北贸易司顶了几年,人老心不老,又把目光瞄向了日益繁盛的海贸,不想再管西北贸易司了,荣九自然要接班。
荣九磨磨蹭蹭好几年,才打动了何婉。
这两人会不会成亲不确定,反正现在是在一起了。
程卿为朋友们高兴。
爱情对程卿来说是奢侈品,她不能拥有,朋友们拥有了当然很好呀。
朝堂上有了女官,养在后宅的女眷们都蠢蠢欲动。
什么结伴踏青,进寺礼佛,开茶会,这些事干多了也没意思。
程卿三个姐姐,程慧跟着夫婿董劲秋外放山东,是自己搞试验田培育良种,最接地气的知府夫人。
程慈嫁了茂国公府的孙栩是武官,夫妻俩早从国公府搬了出来自己住,蜀王事败后,孙栩被调去了蜀地卫所,程慈平日里性子温柔,程家三姐妹她存在感最低,可关键时候她同样是说走就走,孙栩去哪里她就到哪里。
此时各地都有了女子办学的风气,只是大多不成气候,程慈心想自己干不了别的,好歹是程卿的姐姐,又有茂国公府的大旗撑腰,干脆也办学呗。
程家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程氏女不给人做妾,一般人家怕女儿被教左了性子,程慈顶着程氏女的身份,蜀地的百姓对她天然就有几分信任,愿意把家里的小姑娘送给她教。
程慈自己的学问不够,那就一边教一边学呗,更重要是她写信回南仪,要从南仪书院借两个夫子,娘家是给她撑了面子的。
南仪书院的名头着实太响亮,这学堂别说女眷们,就是蜀地的男子们也想进,就这样,程慈慢慢把自己的女子学堂撑了起来。
程慈的学堂里不学什么礼教规矩,也不学女红厨艺,程卿说过朝廷以后会开女子科考,程慈就按科考的标准去教,从南仪书院借来的夫子们要比寻常酸儒开化,而且程慈安排教授这些,没准儿是得了什么信,夫子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女子能不能科考先不说,就算是男子科考,要教授的内容现在都有了变化,当今天子登基后举行了三次大比,每一次录取的是什么样的举子,每一次的试题变化,授课们的夫子必须跟上时事,否则他们的学生就会落榜!
四书五经要学,可现在的天子喜好懂实务的官员,上面的喜好影响着民间的风气,以前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一套老黄历行不通了。
原来给官员当师爷,是完全放弃了科考的读书人会做的事。
现在能给官员当师爷,有志科考的读书人们都想试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懂实务,当然要去实践呀!
有些聪明的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后甚至会缓一缓,不着急参加会试,而是先去竞聘下师爷,再考进士。 ↑返回顶部↑
这些都是公事,是大局,是程卿要关心的。
私事上,小磐和谷宏泰已成亲三年,小磐在西北很快活,却总惦记着程卿的身体,现在打算开阔自己的眼界,先在西北各地给人看病,下一步就是和谷宏泰一起去福建。至于小磐所教的学生,有些愿意跟着她走,有些则会留在西北,医学理论很重要,但医术的提升更离不开实践,学生们总要自己去面对病人。
到了福建,小磐可以建新的学堂,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会一直教下去,她还把自己这几年累积的药方,从大内典籍里抄下来的治病良方整理成册,请教了西北的数位名医,大家一起校正。
这些医书医典小磐还不打算刊印发行,只当学堂的内部教材用,倒是一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已经过了检验,是值得推广的,可以公开刊印的。
普通人随便给人治病是要出问题的,但懂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总没有坏处,小磐整理出来的两本书送到京城就受到了嘉奖。
孟怀谨认为不仅是有文化的官员和读书人该学,没文化不识字的百姓更该学,有了这些常识,再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懂得自救。
小磐整理的内容,就是程卿一直在做的,只是那时候先帝不重视,根本没有推广罢了。
小磐都能“著书”了,自然算是出师了,马老大夫年老,无法再跟着小磐奔波,留在西北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兰州城的医馆和学堂留给马家人照看,小磐自己也放心。
还有一个喜事是何婉和荣九。
崔俊臣在西北贸易司顶了几年,人老心不老,又把目光瞄向了日益繁盛的海贸,不想再管西北贸易司了,荣九自然要接班。
荣九磨磨蹭蹭好几年,才打动了何婉。
这两人会不会成亲不确定,反正现在是在一起了。
程卿为朋友们高兴。
爱情对程卿来说是奢侈品,她不能拥有,朋友们拥有了当然很好呀。
朝堂上有了女官,养在后宅的女眷们都蠢蠢欲动。
什么结伴踏青,进寺礼佛,开茶会,这些事干多了也没意思。
程卿三个姐姐,程慧跟着夫婿董劲秋外放山东,是自己搞试验田培育良种,最接地气的知府夫人。
程慈嫁了茂国公府的孙栩是武官,夫妻俩早从国公府搬了出来自己住,蜀王事败后,孙栩被调去了蜀地卫所,程慈平日里性子温柔,程家三姐妹她存在感最低,可关键时候她同样是说走就走,孙栩去哪里她就到哪里。
此时各地都有了女子办学的风气,只是大多不成气候,程慈心想自己干不了别的,好歹是程卿的姐姐,又有茂国公府的大旗撑腰,干脆也办学呗。
程家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程氏女不给人做妾,一般人家怕女儿被教左了性子,程慈顶着程氏女的身份,蜀地的百姓对她天然就有几分信任,愿意把家里的小姑娘送给她教。
程慈自己的学问不够,那就一边教一边学呗,更重要是她写信回南仪,要从南仪书院借两个夫子,娘家是给她撑了面子的。
南仪书院的名头着实太响亮,这学堂别说女眷们,就是蜀地的男子们也想进,就这样,程慈慢慢把自己的女子学堂撑了起来。
程慈的学堂里不学什么礼教规矩,也不学女红厨艺,程卿说过朝廷以后会开女子科考,程慈就按科考的标准去教,从南仪书院借来的夫子们要比寻常酸儒开化,而且程慈安排教授这些,没准儿是得了什么信,夫子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女子能不能科考先不说,就算是男子科考,要教授的内容现在都有了变化,当今天子登基后举行了三次大比,每一次录取的是什么样的举子,每一次的试题变化,授课们的夫子必须跟上时事,否则他们的学生就会落榜!
四书五经要学,可现在的天子喜好懂实务的官员,上面的喜好影响着民间的风气,以前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一套老黄历行不通了。
原来给官员当师爷,是完全放弃了科考的读书人会做的事。
现在能给官员当师爷,有志科考的读书人们都想试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懂实务,当然要去实践呀!
有些聪明的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后甚至会缓一缓,不着急参加会试,而是先去竞聘下师爷,再考进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