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闺秀的七零生活 第1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了蒋英的话,王学恩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抬头看向蒋英,“我想告诉你,我……”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喇叭声打断,是村里的拖拉机。
  蒋英侧身让拖拉机先过,等车子过了,又转回去准备接着听王学恩到底想说什么。
  第33章 可当蒋英侧身的时候,已……
  可当蒋英侧身的时候, 已经没有王学恩的身影了,她疑惑的看了看空旷的小路,有些莫名, 王学恩他跑的这么快的吗!横竖不跟着自己了, 蒋英甩着耳后的两条小辫子,继续踏上回家的路途。
  王学恩躲在小路旁的斜坡里, 看着蒋英渐渐模糊的背影, 懊恼的拍了拍脑袋。他也不知道, 刚刚怎么就脑子一热,借着拖拉机经过,躲进了斜坡。蒋英张望的时候, 他心里紧张得不行,生怕自己被看到。
  王学恩有些颓然的站起来, 连裤脚上的灰尘都忘记拍了。
  另一边,魏希和徐衍也从城里回来了。魏希带了一些试卷和一瓶白酒,试卷是孙依云友情赠送的,白酒是魏希在县里面买的。
  因为过几天还要去城里考试, 魏希没有直接回去,而是顺道去了大队长赵柱国家里。白酒就是为赵柱国准备的, 她在柜台上一看到就想买回来,她见过赵叔喝酒时宝贵的模样,她觉得赵叔一定会喜欢这瓶酒。
  之前事情还没有定下来,魏希担心会空欢喜一场, 就没有和大队长以及吴桂兰说这件事。 * 这次去城里, 把事定下来了,魏希才准备说出来。
  魏希到大队长家的时候,青烟正从烟囱缓缓向天空飘去, 不知哪户人家的大黄狗蹲在草垛里,对着低飞的燕子大声作吠,配着天边的半轮夕阳,满是乡村宁静的生活气息。
  农家白天很少有把大门紧锁的习惯,魏希轻轻一推,门就打开了。这段时间魏希出入赵家已经很习惯了,吴桂兰对魏希是真的视若亲女,有好吃的好喝的,从来不会忘了魏希的一份。天冷嘘寒,天热问暖。
  可能是天生的缘分,魏希和赵家其他人相处的也很不错,每次去赵家,赵为民都是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赵柱国是长辈,倒不会表现出来。不过,他对吴桂兰给魏希时不时送东西的事情也是默许的,有时候得了好东西,钓到鱼了,也会提一句,让吴桂兰给魏希送点。
  魏希进门的时候,吴桂兰正在摆碗筷,一抬头看到魏希,就笑着招呼,“你这小鼻子可真灵,我今天刚做了香椿干炒鸡蛋,你就过来了,还挑着我摆碗筷的点刚好添你一副。”
  魏希亲昵的挽着吴桂兰的手臂,撒娇道:“还不是您做的饭菜香嘛,我在家就闻到香味了。”
  吴桂兰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就抑不住了,捏了捏魏希的鼻子,“你这小嘴,越发甜了。”
  换成魏希刚来的时候,夸人肯定是既让人感到高兴,又不会显得露骨。可待的时间久了,和吴桂兰的感情愈加深厚,魏希就更像一个小姑娘,会对着吴桂兰撒娇耍乖。而不是小心翼翼,把握着说话的分寸,生怕自己言语之间有不得体的地方。
  魏希又把藏在身后的白酒拿到吴桂兰面前晃了晃,“我特意买给赵叔的,我在县里的时候,一看到这个就觉得赵叔会喜欢。”
  吴桂兰又是高兴魏希有这份心意,又是心疼钱,轻轻的点了下魏希的额头,“你这丫头,净瞎买东西,你有这份心就好了,花这份冤枉钱做什么。”嘴上是抱怨,眼里却满满都是对魏希的喜爱。
  在两人聊天的间隙,赵为民和赵柱国也一前一后的回来了。有魏希在,赵家晚上显得很热闹,尤其是魏希带的那瓶酒,赵柱国果然很喜欢,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才打开这酒,小酌了一杯。
  见气氛正好,魏希也拿了一个小杯子,拿起酒往里一倒,就站了起来,举着杯子道:“这段时间,多亏了赵叔赵婶的照顾,我才能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这杯酒,我敬你们!”
  说完,魏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白酒初入喉,魏希只觉得喉间火辣辣的,她皱着眉头,一张素白的小脸通红,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吴桂兰连忙站起来帮魏希拍了拍背,脸上带着关切,“你的心意,你赵叔和我是知道的,更何况我们是长辈,多照顾你也是应该的。”
  魏希摇了摇头,眉头微蹙,带着 * 歉然“我原来想留在赤溪村,您和赵叔也为我打算颇多,替我寻了记工分的活。为了让我可以顶村里会计的缺,我知道赵叔花费了很多心思。
  可我或许要白费赵叔花的这番心思了,我想去县里上学。”
  这话一说,吴桂兰脸上透着惊讶,赵柱国也把视线投向魏希,想听听是怎么回事。
  魏希解释道:“我前段时间去县里的高中,机缘巧合之下,学校给了一个机会,让我参加高一的期末考,考得好下学期就能直接进高中读书。”
  吴桂兰一听就放下了心,脸上还透着喜意,“这是好事啊!害,你赵叔知道这事只有高兴的份,能上县城读高中,等你毕业了,分配到厂里,也算有个铁饭碗了,可比待在村里要有出息的多。”
  和吴桂兰相比,赵柱国就沉稳多了,思虑也更加周全,“不管是留在村里做会计,还是上县城念高中,都有各自的好处,你不管做什么决定,只要心里想得清楚,赵叔都是支持的。
  人只要有决心,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能发光发亮,都能走出好前程。你心里既然有了主意,多余的话,赵叔就不说了。如果你在学费和生活费上有困难的话,尽管开口。你能读到哪,赵叔赵婶就供到哪,只当多养了个女儿。”
  赵柱国这一番话,语气平淡,却很有力量,包含着一份承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