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宠 第92节(1 / 4)
若要有孩子,自然要行床事,身为男子,李玄心里清楚,即便醉得再死,也不可能毫无所觉,所以大概率是后宅那些手段,当时还是庶女的谢贵妃,将这事安在了自己的头上。所以许给太子,做了贵妃的人,成了她。
那谢贵妃一定不希望阿梨的身世暴露。
至于陛下,看他的反应,对谢云珠有旧情,可对阿梨,却只是寻常,应当不知道阿梨的身世,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与谢云珠有过一夜。
李玄在脑海中将众人又过了一遍,良久,在面前摆着的纸上画了几个圈。
苏隐甫、谢老太太、贵妃……
李玄垂眸,谢老太太年长,又疼爱女儿,这份爱屋及乌,也同样落在阿梨身上,是最不可能违背谢云珠遗愿,公布阿梨身世的人。谢贵妃为了自保,更不可能提及。
剩下的,只有苏隐甫。
他那日在牢中的反应,便是要把这个秘密,带进棺材里的意思。
他若要活,势必要从陛下入手,除了把当年与谢云珠假成亲一事告诉陛下,没有任何法子,让陛下打消心上人有可能是被害死的疑心。
陛下要的根本不是证据,他早就在心里把谢云珠的死,安在了苏隐甫头上。是愧疚也好,还是执念也罢,眼下已经无法深究陛下究竟是什么心思,皇帝认定的事,轻易动摇不得。
但一旦如此,阿梨的身世便会暴露,这是李玄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苏隐甫若死了,陛下消了气,失了执念,自然不会再把注意力放在阿梨身上。在陛下心里,她毕竟是苏隐甫的女儿,见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不会自讨苦吃。
等谢老太太百年,这世上便只剩下一个是否知情还不一定、但一定会牢牢守住这个秘密的谢贵妃。
对李玄而言,保护妻女不被卷进这些事的最好方式,便是束手旁观。
苏隐甫一死,一切都结束了。
李玄闭着眼睛,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在心里将整个计划都谋划好了,连仅有的几个漏洞,也可以推到旁人身上,譬如是武安侯逼迫,又譬如皇帝的决定,他作为臣子无法动摇。他甚至可以今日便入宫,激怒皇帝,挨些责罚,闭门思过,顺水推舟将案子推给旁人。
不用想都知道,到那个时候,以阿梨的性子,非但不会怪他,反而会自责内疚。
这些操作起来,对混迹官场的李玄而言,太容易不过了。
可等睁开眼后,他却几乎只用了一秒钟,就把方才想好的计划全部推翻了,只露出个无奈的苦笑。
他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能这么做罢了。
万分之一的可能,阿梨知道了,她该多难过?
李玄不敢想,一想到,便一改以往果决做派,变得前瞻后顾,甚至是他最为不屑的妇人之仁了。
第101章
转眼又过去几日, 苏隐甫的案子依旧没什么进展,厉晦叛国的案子,却是有了结果。
李玄一进大理寺, 便先得知了消息, 大理寺卿视他为接班人,一贯很看重他, 一有消息,便早早过来了, 出于保密的缘由, 未曾直言, 却也隐约露了个口风。
翌日一早, 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撰写的案情折子,由一部一寺长官亲自盖了章后, 二人一起入宫,递到了陛下案前。
原本厉晦叛国一案,就没有铁证, 更兼当年时任监军对自己从何处得到那所谓的出自厉晦帐中、后被交由敌军的军情,说不清楚。一问起, 便是颠来倒去, 连自圆其说都难做到。偏偏这位监军年纪已经很大, 再过几年, 便是要致仕的人了, 审案人也不好逼问得太狠。
来来回回问了几遍, 未曾得到什么有用的证据, 但也间接证明了,当年厉晦叛国确无铁证,人证物证俱无, 仅凭原监军的一面之词,案子本身便有失偏颇。
案子查到这里,可谓是陷入僵局,一方面证明了厉晦叛国一案有失偏颇,但另一方面,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偏颇究竟落在何处。
毕竟,说句大不韪的话,最偏颇的人,便是先帝,但谁敢把矛头指向先帝、 ↑返回顶部↑
那谢贵妃一定不希望阿梨的身世暴露。
至于陛下,看他的反应,对谢云珠有旧情,可对阿梨,却只是寻常,应当不知道阿梨的身世,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与谢云珠有过一夜。
李玄在脑海中将众人又过了一遍,良久,在面前摆着的纸上画了几个圈。
苏隐甫、谢老太太、贵妃……
李玄垂眸,谢老太太年长,又疼爱女儿,这份爱屋及乌,也同样落在阿梨身上,是最不可能违背谢云珠遗愿,公布阿梨身世的人。谢贵妃为了自保,更不可能提及。
剩下的,只有苏隐甫。
他那日在牢中的反应,便是要把这个秘密,带进棺材里的意思。
他若要活,势必要从陛下入手,除了把当年与谢云珠假成亲一事告诉陛下,没有任何法子,让陛下打消心上人有可能是被害死的疑心。
陛下要的根本不是证据,他早就在心里把谢云珠的死,安在了苏隐甫头上。是愧疚也好,还是执念也罢,眼下已经无法深究陛下究竟是什么心思,皇帝认定的事,轻易动摇不得。
但一旦如此,阿梨的身世便会暴露,这是李玄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苏隐甫若死了,陛下消了气,失了执念,自然不会再把注意力放在阿梨身上。在陛下心里,她毕竟是苏隐甫的女儿,见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不会自讨苦吃。
等谢老太太百年,这世上便只剩下一个是否知情还不一定、但一定会牢牢守住这个秘密的谢贵妃。
对李玄而言,保护妻女不被卷进这些事的最好方式,便是束手旁观。
苏隐甫一死,一切都结束了。
李玄闭着眼睛,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在心里将整个计划都谋划好了,连仅有的几个漏洞,也可以推到旁人身上,譬如是武安侯逼迫,又譬如皇帝的决定,他作为臣子无法动摇。他甚至可以今日便入宫,激怒皇帝,挨些责罚,闭门思过,顺水推舟将案子推给旁人。
不用想都知道,到那个时候,以阿梨的性子,非但不会怪他,反而会自责内疚。
这些操作起来,对混迹官场的李玄而言,太容易不过了。
可等睁开眼后,他却几乎只用了一秒钟,就把方才想好的计划全部推翻了,只露出个无奈的苦笑。
他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能这么做罢了。
万分之一的可能,阿梨知道了,她该多难过?
李玄不敢想,一想到,便一改以往果决做派,变得前瞻后顾,甚至是他最为不屑的妇人之仁了。
第101章
转眼又过去几日, 苏隐甫的案子依旧没什么进展,厉晦叛国的案子,却是有了结果。
李玄一进大理寺, 便先得知了消息, 大理寺卿视他为接班人,一贯很看重他, 一有消息,便早早过来了, 出于保密的缘由, 未曾直言, 却也隐约露了个口风。
翌日一早, 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撰写的案情折子,由一部一寺长官亲自盖了章后, 二人一起入宫,递到了陛下案前。
原本厉晦叛国一案,就没有铁证, 更兼当年时任监军对自己从何处得到那所谓的出自厉晦帐中、后被交由敌军的军情,说不清楚。一问起, 便是颠来倒去, 连自圆其说都难做到。偏偏这位监军年纪已经很大, 再过几年, 便是要致仕的人了, 审案人也不好逼问得太狠。
来来回回问了几遍, 未曾得到什么有用的证据, 但也间接证明了,当年厉晦叛国确无铁证,人证物证俱无, 仅凭原监军的一面之词,案子本身便有失偏颇。
案子查到这里,可谓是陷入僵局,一方面证明了厉晦叛国一案有失偏颇,但另一方面,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偏颇究竟落在何处。
毕竟,说句大不韪的话,最偏颇的人,便是先帝,但谁敢把矛头指向先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