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44节(2 / 4)
虞衡顿时笑出声,“太子真孝顺。”
景隆帝虽然觉得太子这会儿跳出来扛锅,时机有点不对,但对于太子这份孝心,还是十分受用的,看虞衡也没那么大的火气了,冷哼一声道:“便宜你了。”
虞衡见景隆帝眼底带笑,心知这茬便过去了,还胆大包天顶嘴道:“我可没得什么便宜,真正得了实惠的是国库。胡尚书该乐得见牙不见眼了,我得写封信给他,好好邀个功。”
“你就没觉得你越来越像胡尚书了?”景隆帝吐槽。
虞衡断然否认,“怎么可能!”
自己行事这么稳重大气,哪里抠门了?景隆帝这分明就是污蔑!
第121章
虞衡拒不承认自己像胡尚书, 还觉得自己特大方,整个大宣都没几个比他更大方。
这话其实也没太大的毛病,就橡胶厂那些东西, 虞衡要是不拿出来充当公用, 给国库创收,就那些橡胶制品的利润, 都够虞衡八辈子了。
从这一点来看, 天底下比虞衡大气的人真不多。
不然的话,虞衡直接以秦溶月的名义开个店铺,在里头卖这些玩意儿,早就赚回来金山银山了。
要不,虞衡拿着银子在岐州轰轰烈烈的搞建设, 朝廷的反对之声并不多呢。
御史也都不是傻的, 也有脑子不清楚的想要一波虞衡刷刷自己的名声,结果还没开始撸袖子干, 就被御史大夫给拍了回去。
废话, 这些玩意儿可都是虞衡自己想出来的,人家愿意拿出来给官府创收,那是人家大气, 你们这帮二傻子还吃饱了撑的去参别人, 真把虞衡参烦了,撂挑子不干, 岐州原本能得的银子,你们来补上?那数目,怕是卖了你们整个家都补不上。
既然得了好处,那就偷着乐,别跳出来蹦跶讨人嫌。吃了人家的饭还嫌人家的饭不好吃, 做人不能太无耻。他们是御史,虽然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但总归还是要点脸的。
景隆帝心中未尝没有想给昭宁帝提议,让虞衡接胡尚书班的想法。不过眼下说这话还太早了,还得再历练虞衡一番。
这小子想弄个贫困户免费就医,还想在岐州试点,要干的事情那么多,再在岐州待一任吧。
其他人要是知道自己少了个入京机会,怕是要悔青肠子。但虞衡不一样,这货对自己有着迷之自信,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有天是要入阁的,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当上首辅才是。对于进京这方面,虞衡表示:那不就是早晚的事吗?反正都能进京,再担任一届岐州刺史就任呗。
说实在的,岐州现在百废待兴,虞衡一顿操作猛如虎,愣是把岐州慢慢给盘活了。这种从无到有稳扎稳打向上走的成就感,还真就不比入阁差。
巧了,虞衡这会儿也不太想离开,他还想把岐州打造成一个实业和旅游业都十分兴旺的特色州呢,哪能干活干一半就把事情扔给别人。那爽点都砍半了。
再说了,虞衡已经把最艰难的部分,发展方向和实业都弄好了,接下来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就行。真要别人调过来摘了这个大桃子……虞衡觉得其他人可能是在想桃子吃。
虞衡说把景隆帝当岐州旅游大使,那真不是随口说说,行动力也是杠杠滴。景隆帝前脚刚走,虞衡后脚就把这事儿给宣扬开了,还不是这年头儿的街头巷尾流言风,而是根据不同年龄层制订了不同宣传模式。
对于读书人,那不用说,先把虞衡写的那篇送别名篇给扔出去,等到诸多读书人交口称赞拍案叫绝时,再甩出接下来的话术,“这文章里说的这个有诸多奇处的地方就是岐州,太上皇都对那儿赞不绝口,离开时还特别舍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嘉国公才作了这篇文章呢!”
在这种天子受命于天坐拥天下的环境中,一个让帝王都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绝妙去处,对其他人的吸引是巨大的。尤其是,许多读书人还真不差钱,想也可以理解,念书就是一件烧钱的活,家底不殷实的,根本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另外,读书人也讲究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倡导大家多出门走走,到处游学,增加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
有钱,有出去旅游的正当理由,不少读书人一听这话。心里就活络开来,都是一个想法:岐州有那么多新奇事物,又有个传奇人物坐镇,这些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不去见识一番,真是可惜了。
再说了,虞衡可是六元及第的科考大佬,要是他们能侥幸得虞衡点拨一二,那不就赚大发了吗?
这么想的人还真不少,反正听到这消息后,收拾行李前去岐州的人还真不少。
对于其他不念书的百姓,虞衡就不可能拿文章给他们看,得到的回应肯定是人家看都不看就来上一句我不识字。
对于这类人,虞衡直接让说书先生上场,上来就是一段震惊体,“震惊,这地方竟然让太上皇舍不得回京!” ↑返回顶部↑
景隆帝虽然觉得太子这会儿跳出来扛锅,时机有点不对,但对于太子这份孝心,还是十分受用的,看虞衡也没那么大的火气了,冷哼一声道:“便宜你了。”
虞衡见景隆帝眼底带笑,心知这茬便过去了,还胆大包天顶嘴道:“我可没得什么便宜,真正得了实惠的是国库。胡尚书该乐得见牙不见眼了,我得写封信给他,好好邀个功。”
“你就没觉得你越来越像胡尚书了?”景隆帝吐槽。
虞衡断然否认,“怎么可能!”
自己行事这么稳重大气,哪里抠门了?景隆帝这分明就是污蔑!
第121章
虞衡拒不承认自己像胡尚书, 还觉得自己特大方,整个大宣都没几个比他更大方。
这话其实也没太大的毛病,就橡胶厂那些东西, 虞衡要是不拿出来充当公用, 给国库创收,就那些橡胶制品的利润, 都够虞衡八辈子了。
从这一点来看, 天底下比虞衡大气的人真不多。
不然的话,虞衡直接以秦溶月的名义开个店铺,在里头卖这些玩意儿,早就赚回来金山银山了。
要不,虞衡拿着银子在岐州轰轰烈烈的搞建设, 朝廷的反对之声并不多呢。
御史也都不是傻的, 也有脑子不清楚的想要一波虞衡刷刷自己的名声,结果还没开始撸袖子干, 就被御史大夫给拍了回去。
废话, 这些玩意儿可都是虞衡自己想出来的,人家愿意拿出来给官府创收,那是人家大气, 你们这帮二傻子还吃饱了撑的去参别人, 真把虞衡参烦了,撂挑子不干, 岐州原本能得的银子,你们来补上?那数目,怕是卖了你们整个家都补不上。
既然得了好处,那就偷着乐,别跳出来蹦跶讨人嫌。吃了人家的饭还嫌人家的饭不好吃, 做人不能太无耻。他们是御史,虽然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但总归还是要点脸的。
景隆帝心中未尝没有想给昭宁帝提议,让虞衡接胡尚书班的想法。不过眼下说这话还太早了,还得再历练虞衡一番。
这小子想弄个贫困户免费就医,还想在岐州试点,要干的事情那么多,再在岐州待一任吧。
其他人要是知道自己少了个入京机会,怕是要悔青肠子。但虞衡不一样,这货对自己有着迷之自信,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有天是要入阁的,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当上首辅才是。对于进京这方面,虞衡表示:那不就是早晚的事吗?反正都能进京,再担任一届岐州刺史就任呗。
说实在的,岐州现在百废待兴,虞衡一顿操作猛如虎,愣是把岐州慢慢给盘活了。这种从无到有稳扎稳打向上走的成就感,还真就不比入阁差。
巧了,虞衡这会儿也不太想离开,他还想把岐州打造成一个实业和旅游业都十分兴旺的特色州呢,哪能干活干一半就把事情扔给别人。那爽点都砍半了。
再说了,虞衡已经把最艰难的部分,发展方向和实业都弄好了,接下来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就行。真要别人调过来摘了这个大桃子……虞衡觉得其他人可能是在想桃子吃。
虞衡说把景隆帝当岐州旅游大使,那真不是随口说说,行动力也是杠杠滴。景隆帝前脚刚走,虞衡后脚就把这事儿给宣扬开了,还不是这年头儿的街头巷尾流言风,而是根据不同年龄层制订了不同宣传模式。
对于读书人,那不用说,先把虞衡写的那篇送别名篇给扔出去,等到诸多读书人交口称赞拍案叫绝时,再甩出接下来的话术,“这文章里说的这个有诸多奇处的地方就是岐州,太上皇都对那儿赞不绝口,离开时还特别舍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嘉国公才作了这篇文章呢!”
在这种天子受命于天坐拥天下的环境中,一个让帝王都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绝妙去处,对其他人的吸引是巨大的。尤其是,许多读书人还真不差钱,想也可以理解,念书就是一件烧钱的活,家底不殷实的,根本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另外,读书人也讲究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倡导大家多出门走走,到处游学,增加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
有钱,有出去旅游的正当理由,不少读书人一听这话。心里就活络开来,都是一个想法:岐州有那么多新奇事物,又有个传奇人物坐镇,这些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不去见识一番,真是可惜了。
再说了,虞衡可是六元及第的科考大佬,要是他们能侥幸得虞衡点拨一二,那不就赚大发了吗?
这么想的人还真不少,反正听到这消息后,收拾行李前去岐州的人还真不少。
对于其他不念书的百姓,虞衡就不可能拿文章给他们看,得到的回应肯定是人家看都不看就来上一句我不识字。
对于这类人,虞衡直接让说书先生上场,上来就是一段震惊体,“震惊,这地方竟然让太上皇舍不得回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