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宫令 第64节(2 / 4)
赵皑进到楼中,见是这般情形,不由蹙了蹙眉。卫清浔见状,故意一搂蒖蒖的腰,笑着与她碰杯,两厢依偎着将酒饮下,然后怡然问赵皑:“大王要不要坐下饮一杯?”
赵皑不答,径直走到蒖蒖面前,把蜡梅递给她,然后转身便要走,蒖蒖当即起立,问他:“二哥,你用晚膳了么?”
她声音隐含关切,听得赵皑心中一暖。他沉默一下,摇了摇头。蒖蒖便道:“这里的膳食凉了,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蒖蒖把花插入瓶中,便朝厨房疾步走去。赵皑稍待片刻,实在不欲与卫清浔独处,便尾随蒖蒖而去。
蒖蒖在灶台前烧水煮面。赵皑默默在桌边坐下,奔波一天后,在这充满烟火气的环境里,凝视着她烛光中为自己忙碌着的身影,忽然鼻端一酸,感觉到一阵从未体会过的寻常百姓的俗世温暖。
“圩堤修筑得还顺利吧?你最近在忙些什么?”蒖蒖随口问,手中动作仍未停歇,也没有回过头来看他。
“还好。工程没问题,只是圩堤腹内被废弃的荒田太多,目前在招佃户耕种。”赵皑定了定心神,开始回答她的问题,“我规定每亩将来只须纳课子五升,是很优惠的条件了,但此事进展仍不太顺利。那些荒田多年无人认领,佃户们也不敢轻易报名耕作,担心地将有收成时原主忽然出现,要收回田产,如此佃户会血本无归。我承诺若原主回来,也须待佃户收完庄稼后才能收回田产,可佃户还是顾虑重重。”
“这个容易。”蒖蒖道,“你不如报请朝廷批准,以后明文规定,凡耕种荒田满五年,又按时纳课子者,可将耕种的荒田充自己田产。五年内如有原主来找,就等当时种的庄稼成熟后,让佃户收了,再把田还给原主。佃户没什么资产,一定渴望拥有自己的田地,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如此,佃户有了把荒田收归自己所有的希望,一定会积极去领荒田来种。就算原主回来,根据此前规定分配,原主和佃户也应无异议。”
赵皑遂问:“原主是五年后回来的又该如何?”
蒖蒖答道:“佃户辛苦耕作荒田多年,五年后理应把田地判给他们。不过若寻来的真是原主,也不能让他们蒙受损失。宁国府被废弃的荒田很多,到时带他们去认领另一块便是了。”
赵皑斟酌后道:“听起来颇有理。我会上奏请示朝廷。”
不久后蒖蒖煮好一碗菌蕈鸡汁面,端至赵皑桌上。那汤色黄澄澄地,煞是诱人,赵皑立即引箸开始进食。
蒖蒖见他吃得迅速,像饿了许久,便问他:“你今日进过午膳么?”
“没有。”赵皑道,“白天太忙,又是在田野里,周围人烟稀少,没有食肆可进食……倒是带了些干粮,但也没什么胃口吃。”
“如今天凉了,干粮冷冰冰的,肯定也不好吃。”蒖蒖想想,在厨房里翻找一番,取出个银食盒给赵皑看,“以后你再要去圩田,便提前一天告诉我,我一大早做好饭菜盛入这种食盒,让人送到府治给你,你带去圩田……还可以请工匠打造一个小支架,到了午膳时,你找个避风的地方,把食盒搁在支架上,下面燃一小截蜡烛,便可以加热饭菜了。”
赵皑运箸的手暂缓,刻意埋低了头,不欲让蒖蒖看见他泛红的眼眶。
蒖蒖倒没留意他此刻的变化,仍在想怎么完善自己的方案,须臾叮嘱他道:“加热饭菜时你先在食盒中加一点点水,这样饭菜不易糊。”
赵皑仍垂着头,低低应了声“嗯”,然后快速搛起剩余的面条,两口吃完,随即端起碗,把汤也饮尽了。
第三章 萤火虫
自听上次蒖蒖说师姑秔杂以十里香可为米饭增香后,卫清浔一直让鹿鸣楼用此法煮饭,近日师姑秔存货不多,她便又吩咐人去湖州购买,蒖蒖知道后对她道:“师姑秔这两年产量不高,价被哄抬太甚,如今未必值得购买。其实江南两浙一带品种佳、味道好的稻米有很多,例如徽州有桃花米,色白偏红,煮成米饭格外香软,苏州有红莲稻,米粒较肥,吃起来也很香,而昆山有一种在湖边生长的香稻,香味尤在红莲稻之上。另外,镇江的灰鹤、芦花白、早红芒、晚红芒,以及临安的早占城和晚熟的雷里盆,都是粳米中的精品。我们不妨都买一些来试试,说不定客人会更喜欢。”
卫清浔觉得可行,蒖蒖又道:“既要去当地买米,不如顺道把那里上好的糯米也买一些回来,例如徽州的牛虱糯,临安的金钗糯,昆山的乌丝糯、佛手糯、闺女糯,镇江的羊脂、虎斑、柏枝……都是适合做食品和酿酒的好糯米。”
“不愧是掌过御膳先尝的人,说起天下米粮,如数家珍。”卫清浔笑道,“本来煮点饭,酿点酒而已,用不上那么多不同品种的米,不过听你列举这些好听的名字,我倒生出几分兴趣,想看看这些米到底有何异处。”
蒖蒖随后列出清单,卫清浔遂派几路人分别往这些稻米产地去购买,最后买回来的米多达数十种。蒖蒖想起临安嘉会门外有一片供皇帝躬耕劝农,祈求农事丰收的天家籍田,为八卦状,中间有圆阜,周围八丘,每一丘分为四块横田,每块田地里种着不同的庄稼,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糯、黍和稷之类,庄稼生长时从高处看去,色彩各异,十分悦目。于是蒖蒖画出八卦田的图样,改为银盘图纸,交给银匠,打造出多个可盛食物的大银盘,然后在每一格横田中加以产地、形状、色泽不同的粳米或部分杂粮,又以白糯米和黑糯米填充太极部分,放进大甑子中蒸熟,凡在鹿鸣楼或湛乐楼订八人以上宴席者,皆赠一盘这样的八卦米,并附上一张可按图查询各格粮食品名的八卦图纸。
这八卦米别致的造型便很引人注目,客人得知每一格中粮食产地、味道各异,更是大感兴趣,往往会各取少许,逐一品尝,并加以点评。蒖蒖又让使女们以小布袋盛各种米,注明品名,在酒楼旁售卖,如此一来,品尝过八卦米的顾客常会挑自己喜欢的品种再买一些回家食用。
一次可令食客品尝到三十四种粮食的八卦米很快名扬宁国府,又为酒楼吸引来一大批顾客。许多客人订的宴席不足八人也会自愿出钱求购,其中有些是喜欢钻研美食的老饕,有些则是家有田产,欲寻求良种耕种者。卫清浔为售卖的小袋米定价颇高,然而卖家仍络绎不绝,好些品种很快销售一空,令卫清浔不得不迅速派人去补货。
蒖蒖根据稻米断货的情况,结合酒楼侍者们上报的客人反馈意见,列出最受欢迎的品种名单及购买地点,交给了赵皑,对他道:“圩田工程进展顺利,圩内荒田也分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让田主和佃户选种耕作。这些品种是鹿鸣楼和湛乐楼的客人愿意花钱买的,品质上佳,可建议农户广泛耕种。种好了,产量足的话,或许还能卖到外地去。”
赵皑薄露喜色:“我正在处理选种的事呢。领荒田耕种的佃户许多连购买稻种的钱都没有,我已决定由官府出面购买稻种,借贷给他们播种,等庄稼成熟后他们再偿还。目前在考虑去何处购买,看来我们心有灵犀,你这名单来得正是时候。”
蒖蒖微笑道:“你能用上最好了,我还担心你早已定夺,我多此一举。”
“你关于饮食的意见总是很有道理,只要你愿意告诉我,我任何时候都愿意听。”赵皑语气淡淡地,却显得很诚挚,须臾又提起另一个话题,“对了,还有一事,也须请你相助:宁国府位于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家家户户主食多为稻米。但是南渡之后,大量北人南迁,迁来的北方民众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人种麦较少,非但宁国府,如今整个江南两浙,面粉都供不应求,所以麦价大涨。官家一向提倡农户五月种水稻,十月收获后,再翻耕田地种二麦,来年四月麦子成熟收割,翻耕之后又可继续种水稻。如此,一年之中稻麦两熟,二麦产量大增,能平抑麦价,田地也不至于闲置几个月。但南方人重稻米而轻二麦,宁国府农户也是这样,大多宁愿种双季稻也不愿种二麦,而无论早稻晚稻,皆不能越冬,从土地利用上看,也不如稻麦两熟。你可否带着酒楼厨师,多做些好吃的面食,让更多人品尝,从而接受面食,让农户意识到种麦的好处,自发地种麦?”
蒖蒖略一沉吟,再对赵皑道:“我回去想想,应该可以试试。” ↑返回顶部↑
赵皑不答,径直走到蒖蒖面前,把蜡梅递给她,然后转身便要走,蒖蒖当即起立,问他:“二哥,你用晚膳了么?”
她声音隐含关切,听得赵皑心中一暖。他沉默一下,摇了摇头。蒖蒖便道:“这里的膳食凉了,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蒖蒖把花插入瓶中,便朝厨房疾步走去。赵皑稍待片刻,实在不欲与卫清浔独处,便尾随蒖蒖而去。
蒖蒖在灶台前烧水煮面。赵皑默默在桌边坐下,奔波一天后,在这充满烟火气的环境里,凝视着她烛光中为自己忙碌着的身影,忽然鼻端一酸,感觉到一阵从未体会过的寻常百姓的俗世温暖。
“圩堤修筑得还顺利吧?你最近在忙些什么?”蒖蒖随口问,手中动作仍未停歇,也没有回过头来看他。
“还好。工程没问题,只是圩堤腹内被废弃的荒田太多,目前在招佃户耕种。”赵皑定了定心神,开始回答她的问题,“我规定每亩将来只须纳课子五升,是很优惠的条件了,但此事进展仍不太顺利。那些荒田多年无人认领,佃户们也不敢轻易报名耕作,担心地将有收成时原主忽然出现,要收回田产,如此佃户会血本无归。我承诺若原主回来,也须待佃户收完庄稼后才能收回田产,可佃户还是顾虑重重。”
“这个容易。”蒖蒖道,“你不如报请朝廷批准,以后明文规定,凡耕种荒田满五年,又按时纳课子者,可将耕种的荒田充自己田产。五年内如有原主来找,就等当时种的庄稼成熟后,让佃户收了,再把田还给原主。佃户没什么资产,一定渴望拥有自己的田地,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如此,佃户有了把荒田收归自己所有的希望,一定会积极去领荒田来种。就算原主回来,根据此前规定分配,原主和佃户也应无异议。”
赵皑遂问:“原主是五年后回来的又该如何?”
蒖蒖答道:“佃户辛苦耕作荒田多年,五年后理应把田地判给他们。不过若寻来的真是原主,也不能让他们蒙受损失。宁国府被废弃的荒田很多,到时带他们去认领另一块便是了。”
赵皑斟酌后道:“听起来颇有理。我会上奏请示朝廷。”
不久后蒖蒖煮好一碗菌蕈鸡汁面,端至赵皑桌上。那汤色黄澄澄地,煞是诱人,赵皑立即引箸开始进食。
蒖蒖见他吃得迅速,像饿了许久,便问他:“你今日进过午膳么?”
“没有。”赵皑道,“白天太忙,又是在田野里,周围人烟稀少,没有食肆可进食……倒是带了些干粮,但也没什么胃口吃。”
“如今天凉了,干粮冷冰冰的,肯定也不好吃。”蒖蒖想想,在厨房里翻找一番,取出个银食盒给赵皑看,“以后你再要去圩田,便提前一天告诉我,我一大早做好饭菜盛入这种食盒,让人送到府治给你,你带去圩田……还可以请工匠打造一个小支架,到了午膳时,你找个避风的地方,把食盒搁在支架上,下面燃一小截蜡烛,便可以加热饭菜了。”
赵皑运箸的手暂缓,刻意埋低了头,不欲让蒖蒖看见他泛红的眼眶。
蒖蒖倒没留意他此刻的变化,仍在想怎么完善自己的方案,须臾叮嘱他道:“加热饭菜时你先在食盒中加一点点水,这样饭菜不易糊。”
赵皑仍垂着头,低低应了声“嗯”,然后快速搛起剩余的面条,两口吃完,随即端起碗,把汤也饮尽了。
第三章 萤火虫
自听上次蒖蒖说师姑秔杂以十里香可为米饭增香后,卫清浔一直让鹿鸣楼用此法煮饭,近日师姑秔存货不多,她便又吩咐人去湖州购买,蒖蒖知道后对她道:“师姑秔这两年产量不高,价被哄抬太甚,如今未必值得购买。其实江南两浙一带品种佳、味道好的稻米有很多,例如徽州有桃花米,色白偏红,煮成米饭格外香软,苏州有红莲稻,米粒较肥,吃起来也很香,而昆山有一种在湖边生长的香稻,香味尤在红莲稻之上。另外,镇江的灰鹤、芦花白、早红芒、晚红芒,以及临安的早占城和晚熟的雷里盆,都是粳米中的精品。我们不妨都买一些来试试,说不定客人会更喜欢。”
卫清浔觉得可行,蒖蒖又道:“既要去当地买米,不如顺道把那里上好的糯米也买一些回来,例如徽州的牛虱糯,临安的金钗糯,昆山的乌丝糯、佛手糯、闺女糯,镇江的羊脂、虎斑、柏枝……都是适合做食品和酿酒的好糯米。”
“不愧是掌过御膳先尝的人,说起天下米粮,如数家珍。”卫清浔笑道,“本来煮点饭,酿点酒而已,用不上那么多不同品种的米,不过听你列举这些好听的名字,我倒生出几分兴趣,想看看这些米到底有何异处。”
蒖蒖随后列出清单,卫清浔遂派几路人分别往这些稻米产地去购买,最后买回来的米多达数十种。蒖蒖想起临安嘉会门外有一片供皇帝躬耕劝农,祈求农事丰收的天家籍田,为八卦状,中间有圆阜,周围八丘,每一丘分为四块横田,每块田地里种着不同的庄稼,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糯、黍和稷之类,庄稼生长时从高处看去,色彩各异,十分悦目。于是蒖蒖画出八卦田的图样,改为银盘图纸,交给银匠,打造出多个可盛食物的大银盘,然后在每一格横田中加以产地、形状、色泽不同的粳米或部分杂粮,又以白糯米和黑糯米填充太极部分,放进大甑子中蒸熟,凡在鹿鸣楼或湛乐楼订八人以上宴席者,皆赠一盘这样的八卦米,并附上一张可按图查询各格粮食品名的八卦图纸。
这八卦米别致的造型便很引人注目,客人得知每一格中粮食产地、味道各异,更是大感兴趣,往往会各取少许,逐一品尝,并加以点评。蒖蒖又让使女们以小布袋盛各种米,注明品名,在酒楼旁售卖,如此一来,品尝过八卦米的顾客常会挑自己喜欢的品种再买一些回家食用。
一次可令食客品尝到三十四种粮食的八卦米很快名扬宁国府,又为酒楼吸引来一大批顾客。许多客人订的宴席不足八人也会自愿出钱求购,其中有些是喜欢钻研美食的老饕,有些则是家有田产,欲寻求良种耕种者。卫清浔为售卖的小袋米定价颇高,然而卖家仍络绎不绝,好些品种很快销售一空,令卫清浔不得不迅速派人去补货。
蒖蒖根据稻米断货的情况,结合酒楼侍者们上报的客人反馈意见,列出最受欢迎的品种名单及购买地点,交给了赵皑,对他道:“圩田工程进展顺利,圩内荒田也分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让田主和佃户选种耕作。这些品种是鹿鸣楼和湛乐楼的客人愿意花钱买的,品质上佳,可建议农户广泛耕种。种好了,产量足的话,或许还能卖到外地去。”
赵皑薄露喜色:“我正在处理选种的事呢。领荒田耕种的佃户许多连购买稻种的钱都没有,我已决定由官府出面购买稻种,借贷给他们播种,等庄稼成熟后他们再偿还。目前在考虑去何处购买,看来我们心有灵犀,你这名单来得正是时候。”
蒖蒖微笑道:“你能用上最好了,我还担心你早已定夺,我多此一举。”
“你关于饮食的意见总是很有道理,只要你愿意告诉我,我任何时候都愿意听。”赵皑语气淡淡地,却显得很诚挚,须臾又提起另一个话题,“对了,还有一事,也须请你相助:宁国府位于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家家户户主食多为稻米。但是南渡之后,大量北人南迁,迁来的北方民众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人种麦较少,非但宁国府,如今整个江南两浙,面粉都供不应求,所以麦价大涨。官家一向提倡农户五月种水稻,十月收获后,再翻耕田地种二麦,来年四月麦子成熟收割,翻耕之后又可继续种水稻。如此,一年之中稻麦两熟,二麦产量大增,能平抑麦价,田地也不至于闲置几个月。但南方人重稻米而轻二麦,宁国府农户也是这样,大多宁愿种双季稻也不愿种二麦,而无论早稻晚稻,皆不能越冬,从土地利用上看,也不如稻麦两熟。你可否带着酒楼厨师,多做些好吃的面食,让更多人品尝,从而接受面食,让农户意识到种麦的好处,自发地种麦?”
蒖蒖略一沉吟,再对赵皑道:“我回去想想,应该可以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