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猫]皇上万岁_分卷阅读_200(1 / 2)
果然方静安摇头道:“不对,搅乱会试的人,是当年被拐的孩子们。”
赵臻皱眉,“你们好不容易重获自由,不赶紧着回家认亲,跑来京城胡闹什么?若要伸冤,就该早些将前因后果说清楚。若要报仇,也该等那个人落网之后。就因为你们胡乱出手,案子的线索都被搅乱了,又横生出多少枝节!”说起来都是血泪,难道真被八贤王不幸言中,这些人无家可归了?
方静安苦笑道:“回家,我们何尝不想回家!只是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被拐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当初痛失爱子的父母却是儿孙满堂,失子之痛渐渐淡忘,缺失了十几年的亲情却再也找不回来。更何况……”方静安顿了顿,“更何况那个人是反贼,我们为他卖命,自然就是反贼的同伙,那些文臣、武将、勋贵但凡身在高位的,哪个不爱惜羽毛?那个敢承认我们这样的不肖子孙?”
“想必皇上也知道小红,小红也是当年被拐的孩子,她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沦落风尘,孙家当年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从未被那个人放在眼里,自然不知道我们是反贼的事,孙家只因小红失节就嫌弃她,不肯让她认祖归宗,可见世人对女子有多苛刻,若换成其它女子,想必结果也是一样的。”
果然!赵臻暗叹一声,最麻烦的情况出现了。
方静安道:“像我这样的贫民之子若想认祖归宗,只要隐瞒这些年的经历,我父母平白多了一个读书识字儿的儿子,只有高兴的。那些官宦之后则正相反,他们的父母都被那个人威胁过,有的还为那个人做过事。我们的存在,就是铁证如山的把柄,就是一柄悬而未落的斩首刀,骨鲠在喉,焉能不除?除了少数几家甘冒奇险,大多数身居高位又不缺子嗣的,都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赵臻开始头疼了,“这跟你们闹会试有啥关系?”
“关系大了!”方静安道:“会试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盛事,只要他们考入殿试,当着满朝文武和皇上的面说出当年的真相,这件事就再也兜不住了,往好了说是想伸冤,往坏了说是鱼死网破!父视子如草芥,子视父如寇仇,黄泉路上好歹一家团圆,下了地狱也不寂寞。”
赵臻只觉得头皮发麻,这已经不是愤青了,已经上升到蛇精病的高度!
赵臻用同情的眼神望着方静安,作为一个正常人,和一群不正常的蛇精病朝夕相处也是蛮醉的。“他们处心积虑谋杀你,是因为你想说出当年的真相?姜维刺杀包大人,也是为了把事情闹大?”
“不错。”方静安叹气,“我不知道是谁下的手,但凶手很可能是当时在场的几个人,或许是几个人合谋,或许是某个人临时起意,不过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不明白,不甘心,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只因选择了不同的路,就非要用这么惨烈的方式分道扬镳吗?”
赵臻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方静安,他也被承影欺骗过,当时满心委屈愤怒,觉得自己一片真心被糟蹋,觉得承影对不起自己。现在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儿吧,本就是各为其主,何况人心隔肚皮,谁能一辈子对你掏心掏肺、不计回报地为你好呢?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好在方静安只是感叹,并没指望赵臻来安慰他,“我送皇上回宫。”
赵臻偷瞄一眼李百味。
李百味果然不再沉默,起身走到门口堵住路,他的态度很明确——没门儿。
方静安不会武功,赵小臻只是个半吊子三脚猫,两人论口才能战十个李百味,论武功只能干瞪眼。赵臻扯了扯方静安,小声道:“你俩平时交情咋样?”
方静安嘴角抽抽,“他……经常被我骂得狗血淋头。”
赵小臻很欣慰,“看来交情不错!”
方静安很诧异,“被骂得狗血淋头也算交情不错?我还以为他烦死我了呢。”
“当然算!”赵臻严肃道:“他武功那么好,却被你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骂得狗血淋头,既没动手宰了你,也没把你先奸后杀再奸再杀当然是交情好了!大大的好!”
方静安首次领教赵臻口无遮拦的嘴炮,脸色变化十分很美妙。
赵臻继续跟方静安咬耳朵,“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方静安想了想,“具体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是那个人的亲信,和你祖上有深仇大恨,他从小就阴沉沉着脸不爱说话,现在比以前随和多了,至少有个人样了。对了,他最拿手的绝活是易容术!”
赵臻一愣,“那他……不是李百味?”
方静安歪头,“李百味?谁呀?那个人一直叫他十一。”
赵臻索性直接问十一,“你为何扮成李百味的样子?”
十一冷着脸不说话,他十分膈应赵臻,不想回答他的问题。方静安却接过话茬道:“他以前说过,他这辈子有两大仇家,一个姓赵,一个姓李,姓赵是赵氏皇族,姓李的听说也是名门望族。”
赵小臻被勾起好奇心,不依不饶地追问:“你不是无名小国的后裔吗,怎么和御厨李家有仇?”
十一被他问烦了,只得缓缓道:“当年,国主将赵光义打得丢盔弃甲,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走,国主说赵光义此人心胸狭隘瑕疵必报,吃了这么大亏,一定不肯善罢甘休,就想带领族人迁徙,离开沙漠去中原避祸。可惜大多数族人眷恋故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千里之外的中原。国主无奈,最后只带走少部分愿意追随他的人,临走前教会剩下的族人阵法,又命族人加高白骨城的城墙。”
“果然不出国主所料,没过多久,赵光义就带重兵前来围剿,只是国主留下的阵法精妙,白骨城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宋军数次进攻皆无功而返。就在赵光义考虑退兵时,李家人向赵光义献策,将无色无味的毒药在上风口撒下,致使白骨城陷落,宋军如入无人之境。” ↑返回顶部↑
赵臻皱眉,“你们好不容易重获自由,不赶紧着回家认亲,跑来京城胡闹什么?若要伸冤,就该早些将前因后果说清楚。若要报仇,也该等那个人落网之后。就因为你们胡乱出手,案子的线索都被搅乱了,又横生出多少枝节!”说起来都是血泪,难道真被八贤王不幸言中,这些人无家可归了?
方静安苦笑道:“回家,我们何尝不想回家!只是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被拐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当初痛失爱子的父母却是儿孙满堂,失子之痛渐渐淡忘,缺失了十几年的亲情却再也找不回来。更何况……”方静安顿了顿,“更何况那个人是反贼,我们为他卖命,自然就是反贼的同伙,那些文臣、武将、勋贵但凡身在高位的,哪个不爱惜羽毛?那个敢承认我们这样的不肖子孙?”
“想必皇上也知道小红,小红也是当年被拐的孩子,她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沦落风尘,孙家当年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从未被那个人放在眼里,自然不知道我们是反贼的事,孙家只因小红失节就嫌弃她,不肯让她认祖归宗,可见世人对女子有多苛刻,若换成其它女子,想必结果也是一样的。”
果然!赵臻暗叹一声,最麻烦的情况出现了。
方静安道:“像我这样的贫民之子若想认祖归宗,只要隐瞒这些年的经历,我父母平白多了一个读书识字儿的儿子,只有高兴的。那些官宦之后则正相反,他们的父母都被那个人威胁过,有的还为那个人做过事。我们的存在,就是铁证如山的把柄,就是一柄悬而未落的斩首刀,骨鲠在喉,焉能不除?除了少数几家甘冒奇险,大多数身居高位又不缺子嗣的,都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赵臻开始头疼了,“这跟你们闹会试有啥关系?”
“关系大了!”方静安道:“会试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盛事,只要他们考入殿试,当着满朝文武和皇上的面说出当年的真相,这件事就再也兜不住了,往好了说是想伸冤,往坏了说是鱼死网破!父视子如草芥,子视父如寇仇,黄泉路上好歹一家团圆,下了地狱也不寂寞。”
赵臻只觉得头皮发麻,这已经不是愤青了,已经上升到蛇精病的高度!
赵臻用同情的眼神望着方静安,作为一个正常人,和一群不正常的蛇精病朝夕相处也是蛮醉的。“他们处心积虑谋杀你,是因为你想说出当年的真相?姜维刺杀包大人,也是为了把事情闹大?”
“不错。”方静安叹气,“我不知道是谁下的手,但凶手很可能是当时在场的几个人,或许是几个人合谋,或许是某个人临时起意,不过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不明白,不甘心,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只因选择了不同的路,就非要用这么惨烈的方式分道扬镳吗?”
赵臻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方静安,他也被承影欺骗过,当时满心委屈愤怒,觉得自己一片真心被糟蹋,觉得承影对不起自己。现在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儿吧,本就是各为其主,何况人心隔肚皮,谁能一辈子对你掏心掏肺、不计回报地为你好呢?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好在方静安只是感叹,并没指望赵臻来安慰他,“我送皇上回宫。”
赵臻偷瞄一眼李百味。
李百味果然不再沉默,起身走到门口堵住路,他的态度很明确——没门儿。
方静安不会武功,赵小臻只是个半吊子三脚猫,两人论口才能战十个李百味,论武功只能干瞪眼。赵臻扯了扯方静安,小声道:“你俩平时交情咋样?”
方静安嘴角抽抽,“他……经常被我骂得狗血淋头。”
赵小臻很欣慰,“看来交情不错!”
方静安很诧异,“被骂得狗血淋头也算交情不错?我还以为他烦死我了呢。”
“当然算!”赵臻严肃道:“他武功那么好,却被你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骂得狗血淋头,既没动手宰了你,也没把你先奸后杀再奸再杀当然是交情好了!大大的好!”
方静安首次领教赵臻口无遮拦的嘴炮,脸色变化十分很美妙。
赵臻继续跟方静安咬耳朵,“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方静安想了想,“具体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是那个人的亲信,和你祖上有深仇大恨,他从小就阴沉沉着脸不爱说话,现在比以前随和多了,至少有个人样了。对了,他最拿手的绝活是易容术!”
赵臻一愣,“那他……不是李百味?”
方静安歪头,“李百味?谁呀?那个人一直叫他十一。”
赵臻索性直接问十一,“你为何扮成李百味的样子?”
十一冷着脸不说话,他十分膈应赵臻,不想回答他的问题。方静安却接过话茬道:“他以前说过,他这辈子有两大仇家,一个姓赵,一个姓李,姓赵是赵氏皇族,姓李的听说也是名门望族。”
赵小臻被勾起好奇心,不依不饶地追问:“你不是无名小国的后裔吗,怎么和御厨李家有仇?”
十一被他问烦了,只得缓缓道:“当年,国主将赵光义打得丢盔弃甲,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走,国主说赵光义此人心胸狭隘瑕疵必报,吃了这么大亏,一定不肯善罢甘休,就想带领族人迁徙,离开沙漠去中原避祸。可惜大多数族人眷恋故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千里之外的中原。国主无奈,最后只带走少部分愿意追随他的人,临走前教会剩下的族人阵法,又命族人加高白骨城的城墙。”
“果然不出国主所料,没过多久,赵光义就带重兵前来围剿,只是国主留下的阵法精妙,白骨城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宋军数次进攻皆无功而返。就在赵光义考虑退兵时,李家人向赵光义献策,将无色无味的毒药在上风口撒下,致使白骨城陷落,宋军如入无人之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