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当痞子穿成捕快_分卷阅读_92(2 / 2)
“虽然,你们这次追查贼人有功,但让贼人潜入府中却是你们的失职。身为头领,你自己领二十军棍,跟随你的部下也都领十军棍吧!也算是有个警戒。还有,告诉外面久等的徐将军,屋里备了好酒请他来品尝。”看到了破军的反应,庞统十分的满意,赏了他二十军棍以儆效尤。实际上这二十军棍对于他们这些身怀武艺的人并不算是什么,只是这惩罚是一定要有的,至少要让他们记住今天的教训。
而那位徐将军,除了他,估计也只有飞云骑和皇上,才知道他今天来的目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展大哥,我们就这么离开了?”时间已经过了三天,作为包拯的嫡系,完成假死任务的柳长兴自然是要跟着包拯前往南漳县上任。然而面对着自己从来到大宋后就住着的开封府,面对即将要与府里好朋友的别离,就算这小子一贯没心没肺,总归还是有点感伤。
“当然要走,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瞧柳长兴驾着马一步三回头的模样,展昭就知道他对开封府有很多不舍,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他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之前被派往陈州时,这个小家伙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是作为一名开封府捕快出去办差的。而现在顶着包大人随从的名头,这个家伙,可能真的觉得这归期遥遥无际。想起包大人在临行前的嘱托,展昭虽然不忍看到柳长兴因别离而产生的伤感,但也只能和他说这么一句。只要一段时间,只要一段时间,我们就能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所以,长兴,你无需太多伤感。
“真的能么?”虽然在自己的记忆力,包拯作为一代开封府尹是绝对活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而且他在卒后,还被皇帝赐谥号孝肃,赠礼部尚书,以表彰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但现在这个被贬官的状况,是柳长兴未曾料到的。
南漳县,柳长兴在回到开封府后可是好好的查了一下这个地方,它位于大宋中部,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东临宜城,南依远安,东南与荆门毗连,幅员广大,有“八百里金南漳”的美誉,可以说是一个水陆交接的好地方。而重点就在它的东北部,正好是与襄阳王的封地接壤。这代表什么?代表宋仁宗这是将包拯派为先锋去打探这个地方!大家都清楚这包拯是宋仁宗手下的头一号直臣,没有谁比这位老者更得皇帝的信任了,而襄阳王自然也清楚这点,一旦两方开站,必定会击杀包拯,以泄王军士气。这派包拯出任南漳县县令,可以说是把这个老人的性命架在了刀尖上!
“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回来。”看出了柳长兴心里的犹豫,展昭驾着马与柳长兴并排行走。他知道这个聪明的小捕快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些,所以内心很是惶恐,但以他对包大人的信任,他相信自家大人绝对不会把自己这一行人往火堆里推。而那高堂之上坐着的天下统治者,想来会比那已经年迈还不愿意放权的襄阳王更得民心。
而就在开封府一行人马铃响叮当往南行进的时候,在汴京皇城的大殿之上,却掀起了一阵众臣的恐慌。原因不为别的,就是为那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吴文峰,他在死去的十五位大臣家里,都发现了与襄阳王的书信来往。而且这家伙竟然没有按下此事,而是明目张胆的将那些书信放在了宋仁宗的台案之上。
“这就是你认为大臣们被杀的缘由?”拿着那些信件,宋仁宗都没有打开来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所以他的脸色也变得极为差。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到朝中大臣与藩王私通,因为那不仅代表着藩王势力强大,还代表着皇帝对中央掌控的无能!
“回官家,臣认为,这十五位与襄阳王有信件往来的大臣极易有可能因此身亡。臣奉陛下指令,对这案子全权负责,所以臣搜查了各位大人的府邸,发现他们都与襄阳王有瓜葛。其中,被杀的枢密使张大人,他与襄阳王曾探讨过西北边陲事务,此乃国家机密要务,未经官家允许,本不可擅自泄露一字,但张大人却对襄阳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两人在之后的信件中便产生分歧,也渐渐没了来往。户部主事田大人,与襄阳王曾聊过国家税收,并以襄阳作比。襄阳作为襄阳王的封地,除了上交国库部分之外,其余均归其个人所有。而襄阳王拿襄阳赋税来对比我大宋赋税,其心即使不用多言亦能明了。还有兵部刘大人、吏部朱大人、大理寺的齐大人,均与上情况相同。但这些被杀害的大臣们,在庆历五年后与襄阳来往的信件逐步减少,甚至已经断绝往来。臣推断,这些大臣的死,乃是襄阳王派杀手而为!故请官家准臣请襄阳王来京,以便彻查案情!”
吴文峰一番话让整个大殿都静了下来,他像一个二愣子一样,将朝廷几十年来的隐况给扒了出来,一丁点儿掩饰都没有。朝臣们都知道襄阳王曾经是夺得帝位的热门人选,也知道当今圣上能坐稳皇位,是因为有刘太后在背后支持他和襄阳王对抗。不然以官家当时的年纪和手段,即使有众臣支持,也早就被他的叔叔给拉下了皇位。但这些事情属于皇家隐秘,众人皆知,却没人敢说。
而对待襄阳王,除了纯臣们能避就避之外,剩下的左右逢源的朝臣们也不得不与他有些联系。逢年过节,即使不喜欢襄阳王,但其作为皇帝的叔叔,大宋唯一的藩王,怎么着这年礼是不能少的!这代表了对其的恭敬。而在襄阳来人述职的时候,人家拜见你,你也不能不接受,因为从背后主子的官位上讲,人家就比你高。再加上当今圣上一向注重孝道,虽然襄阳王不是他的父亲,但作为父亲的兄弟,自己的长辈,他一向是礼遇有加。每一次年尾,就算是朝廷没有什么庆祝,宋仁宗都会借着劳苦功高的名头,对襄阳方面有所赏赐,以表其信任。
众人虽然知道,这可能只是皇帝不得不做的妥协,但谁也没有提出异议。然而,在今天,就在今日,这样一块皇室的遮羞布就被扒了下来,宋仁宗和襄阳王的矛盾,也就如此这般的被放在了明面上!这让底下的群臣在吃惊的同时,也不由得怀疑,这是否是宋仁宗将要动手削藩的前兆!还是说这襄阳王的手段,已经逼得宋仁宗不得不亮出皇帝的权威!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十五人的死了,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一个讯号,还是只不过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巧合!
“荒谬!吴文峰,你可知罪!”待大殿上的气氛渐渐凝滞的时候,独坐在高位上的宋仁宗终于表明了他的态度。他用自己的言语,亲自证明了他是有多么信任自己的叔叔,这个大宋土地上唯一的藩王。
“襄阳王作为朕的皇叔,其人远在襄阳,又怎么可能对京中的大臣实行如此大规模的刺杀!而且,身为皇族,皇叔对大宋的财政和军事关心,那是理所应当的!又何来意见不同便要把人刺死的说法?再者说,你又有何证据证明这信是皇叔亲自所写?”将那一摞子信扔在地上,宋仁宗摆明了是不相信。他的脸色涨的发红,瞳孔也微微变大,粗浅的看来,那就是一副信任之人被冤枉后盛怒的模样。只不过你看他说话的言语,将断绝来往后的刺杀变为意见不同便要将人刺死,这样的说法在朝臣的心里深深的划下了一刀!也让他们对这襄阳王起了一丝警戒。只不过,这都是在无意之间完成的,现在的众臣,并没有心思去分辨这样的事,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有这次吴文峰汇报的结果。
“官家,臣绝无虚言。这些信,臣的的确确是从各位大臣的书房中搜出来的,有些甚至还藏在了密室之中。而且臣检查过,在每一封信笺的上面,都有独属于襄阳王府的标记,只要拿出来一看,您绝对就可以知道,这信绝对出自襄阳王,不可能有第二个人仿冒。”感觉到皇帝的震怒,吴文峰当即挺直了后背跪在地上。他那倔强的表情,从身上透出来的刚正,让大家浑然以为,好像有第二个包拯出现在这大殿之上。而他所说的话,也不由得将大家的关注点由皇帝对襄阳王的信任变为这信到底是不是出自襄阳王。
“这是真的?”听着吴文峰的话,宋仁宗好像也对这标记有了兴致,开始打量起下面那些散乱的信笺来。 ↑返回顶部↑
而那位徐将军,除了他,估计也只有飞云骑和皇上,才知道他今天来的目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展大哥,我们就这么离开了?”时间已经过了三天,作为包拯的嫡系,完成假死任务的柳长兴自然是要跟着包拯前往南漳县上任。然而面对着自己从来到大宋后就住着的开封府,面对即将要与府里好朋友的别离,就算这小子一贯没心没肺,总归还是有点感伤。
“当然要走,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瞧柳长兴驾着马一步三回头的模样,展昭就知道他对开封府有很多不舍,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他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之前被派往陈州时,这个小家伙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是作为一名开封府捕快出去办差的。而现在顶着包大人随从的名头,这个家伙,可能真的觉得这归期遥遥无际。想起包大人在临行前的嘱托,展昭虽然不忍看到柳长兴因别离而产生的伤感,但也只能和他说这么一句。只要一段时间,只要一段时间,我们就能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所以,长兴,你无需太多伤感。
“真的能么?”虽然在自己的记忆力,包拯作为一代开封府尹是绝对活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而且他在卒后,还被皇帝赐谥号孝肃,赠礼部尚书,以表彰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但现在这个被贬官的状况,是柳长兴未曾料到的。
南漳县,柳长兴在回到开封府后可是好好的查了一下这个地方,它位于大宋中部,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东临宜城,南依远安,东南与荆门毗连,幅员广大,有“八百里金南漳”的美誉,可以说是一个水陆交接的好地方。而重点就在它的东北部,正好是与襄阳王的封地接壤。这代表什么?代表宋仁宗这是将包拯派为先锋去打探这个地方!大家都清楚这包拯是宋仁宗手下的头一号直臣,没有谁比这位老者更得皇帝的信任了,而襄阳王自然也清楚这点,一旦两方开站,必定会击杀包拯,以泄王军士气。这派包拯出任南漳县县令,可以说是把这个老人的性命架在了刀尖上!
“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回来。”看出了柳长兴心里的犹豫,展昭驾着马与柳长兴并排行走。他知道这个聪明的小捕快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些,所以内心很是惶恐,但以他对包大人的信任,他相信自家大人绝对不会把自己这一行人往火堆里推。而那高堂之上坐着的天下统治者,想来会比那已经年迈还不愿意放权的襄阳王更得民心。
而就在开封府一行人马铃响叮当往南行进的时候,在汴京皇城的大殿之上,却掀起了一阵众臣的恐慌。原因不为别的,就是为那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吴文峰,他在死去的十五位大臣家里,都发现了与襄阳王的书信来往。而且这家伙竟然没有按下此事,而是明目张胆的将那些书信放在了宋仁宗的台案之上。
“这就是你认为大臣们被杀的缘由?”拿着那些信件,宋仁宗都没有打开来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所以他的脸色也变得极为差。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到朝中大臣与藩王私通,因为那不仅代表着藩王势力强大,还代表着皇帝对中央掌控的无能!
“回官家,臣认为,这十五位与襄阳王有信件往来的大臣极易有可能因此身亡。臣奉陛下指令,对这案子全权负责,所以臣搜查了各位大人的府邸,发现他们都与襄阳王有瓜葛。其中,被杀的枢密使张大人,他与襄阳王曾探讨过西北边陲事务,此乃国家机密要务,未经官家允许,本不可擅自泄露一字,但张大人却对襄阳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两人在之后的信件中便产生分歧,也渐渐没了来往。户部主事田大人,与襄阳王曾聊过国家税收,并以襄阳作比。襄阳作为襄阳王的封地,除了上交国库部分之外,其余均归其个人所有。而襄阳王拿襄阳赋税来对比我大宋赋税,其心即使不用多言亦能明了。还有兵部刘大人、吏部朱大人、大理寺的齐大人,均与上情况相同。但这些被杀害的大臣们,在庆历五年后与襄阳来往的信件逐步减少,甚至已经断绝往来。臣推断,这些大臣的死,乃是襄阳王派杀手而为!故请官家准臣请襄阳王来京,以便彻查案情!”
吴文峰一番话让整个大殿都静了下来,他像一个二愣子一样,将朝廷几十年来的隐况给扒了出来,一丁点儿掩饰都没有。朝臣们都知道襄阳王曾经是夺得帝位的热门人选,也知道当今圣上能坐稳皇位,是因为有刘太后在背后支持他和襄阳王对抗。不然以官家当时的年纪和手段,即使有众臣支持,也早就被他的叔叔给拉下了皇位。但这些事情属于皇家隐秘,众人皆知,却没人敢说。
而对待襄阳王,除了纯臣们能避就避之外,剩下的左右逢源的朝臣们也不得不与他有些联系。逢年过节,即使不喜欢襄阳王,但其作为皇帝的叔叔,大宋唯一的藩王,怎么着这年礼是不能少的!这代表了对其的恭敬。而在襄阳来人述职的时候,人家拜见你,你也不能不接受,因为从背后主子的官位上讲,人家就比你高。再加上当今圣上一向注重孝道,虽然襄阳王不是他的父亲,但作为父亲的兄弟,自己的长辈,他一向是礼遇有加。每一次年尾,就算是朝廷没有什么庆祝,宋仁宗都会借着劳苦功高的名头,对襄阳方面有所赏赐,以表其信任。
众人虽然知道,这可能只是皇帝不得不做的妥协,但谁也没有提出异议。然而,在今天,就在今日,这样一块皇室的遮羞布就被扒了下来,宋仁宗和襄阳王的矛盾,也就如此这般的被放在了明面上!这让底下的群臣在吃惊的同时,也不由得怀疑,这是否是宋仁宗将要动手削藩的前兆!还是说这襄阳王的手段,已经逼得宋仁宗不得不亮出皇帝的权威!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十五人的死了,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一个讯号,还是只不过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巧合!
“荒谬!吴文峰,你可知罪!”待大殿上的气氛渐渐凝滞的时候,独坐在高位上的宋仁宗终于表明了他的态度。他用自己的言语,亲自证明了他是有多么信任自己的叔叔,这个大宋土地上唯一的藩王。
“襄阳王作为朕的皇叔,其人远在襄阳,又怎么可能对京中的大臣实行如此大规模的刺杀!而且,身为皇族,皇叔对大宋的财政和军事关心,那是理所应当的!又何来意见不同便要把人刺死的说法?再者说,你又有何证据证明这信是皇叔亲自所写?”将那一摞子信扔在地上,宋仁宗摆明了是不相信。他的脸色涨的发红,瞳孔也微微变大,粗浅的看来,那就是一副信任之人被冤枉后盛怒的模样。只不过你看他说话的言语,将断绝来往后的刺杀变为意见不同便要将人刺死,这样的说法在朝臣的心里深深的划下了一刀!也让他们对这襄阳王起了一丝警戒。只不过,这都是在无意之间完成的,现在的众臣,并没有心思去分辨这样的事,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有这次吴文峰汇报的结果。
“官家,臣绝无虚言。这些信,臣的的确确是从各位大臣的书房中搜出来的,有些甚至还藏在了密室之中。而且臣检查过,在每一封信笺的上面,都有独属于襄阳王府的标记,只要拿出来一看,您绝对就可以知道,这信绝对出自襄阳王,不可能有第二个人仿冒。”感觉到皇帝的震怒,吴文峰当即挺直了后背跪在地上。他那倔强的表情,从身上透出来的刚正,让大家浑然以为,好像有第二个包拯出现在这大殿之上。而他所说的话,也不由得将大家的关注点由皇帝对襄阳王的信任变为这信到底是不是出自襄阳王。
“这是真的?”听着吴文峰的话,宋仁宗好像也对这标记有了兴致,开始打量起下面那些散乱的信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