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_172(1 / 3)
关羽肃容接道:“待他缓过一口气来,定要罪坐我等。而在此城当中,哪怕有飞天遁地之能,也难逃一劫。”
刘备道:“正是。”
撺掇这一切的刘协到底是大汉天子,只要燕清暂不想取而代之,就不会动他,可要将涉事人员杀害殆尽,为吕布报仇雪恨,那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了。
在燕清的滔天怒火下,有名无权的刘协,又如何保得住这些为清君侧不惜性命的功臣?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千辛万苦截杀吕布的这三兄弟。
关羽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何不弃吕布而杀燕清?”
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怎么看都比直接杀武艺天下无双的吕布要容易成事。
最视作心腹的爱臣燕清身殒,吕布定会怒不可遏,但同时也使他心神大乱,行报复之事时毫无分寸,给人可乘之机。
他要能清醒过来,不过失了一重要臂膀,要重振旗鼓,也非难事。可他若自此恢复刚愎自用、多疑猜忌的本性,又失了精调和之道的燕清辅佐,不过凡庸。
那些胸怀大志的智能之士会否失望之下弃他而去,就不得而知了。
虽未有十成把握,亦可奋身一赌。
刘备道:“我刚才所书,正是为此。只是他们自有主张,我等人微言轻,不见得会被他们采纳。”
恐怕认为他们之所以这般建议,是贪生怕死,不愿对上吕布罢了。
关羽长叹一声,也是想到这种可能,默然无语。
刘备接着道:“意见不合,便无法共事。他们要以卵击石,以身表志,可我等明知这是无用功,既无法救陛下于水火,又无法动吕布势筋骨,还愚从之,就非是君子所为。”
关羽道:“无论如何,秉忠贞之志下,大哥仍当将此事相告。只是若他们不肯听取,便会另我等进退维谷。”
假使他们不信,当这是托辞,那为防走漏消息,少不了要杀他们灭口。
刘备道:“云长所见,与我略同。待我将此信送出,无需等待回音,我们便即刻私服出城,速暂去益州避祸。”
而缺了能跟武勇无双的吕布正面抗衡的兄弟三人,也能逼得他们更慎重地考虑他所给的提示。
燕清这会儿还不知史上参与进衣带诏的刘备、这回并没有蹚浑水的打算,而是将那谏书送去宫中后,就火速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了。
甚至比杨彪暗中派去联系他的亲随,还早一步。
武艺不凡、却不巧总要辗转流离的三兄弟,要避开并未特别提防这点的城中守备的耳目,可谓是驾轻就熟,十分顺利地就出了城,驭马朝西去了。
正如刘备所想的那般,缺了这最关键的一环,他们极感震怒,又对他唾弃不已的同时,也不得不多看几眼那封书信中所言的道理。
这番计划的变更,自然没能瞒得过燕清。
关乎满府满族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杨彪不可谓不小心,严格依照那条被调包过的玉带中的“密诏”行事。
那写满愿为重振汉威而赴汤蹈火的义士名讳的义状,只交予玉带中所提之人代管,接着由杨彪去挨个试探,这人则负责安排密议场所。
于是他们一番言辞激战下,当真决定计划变更后,燕清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得到了消息。
他早知道刘备非是迂腐不知变通之人,却也没想到对方如此精明狡猾,一下就看出这伙人难以成事,又不想等他们问到自己头上,面临两相为难的被动境地,直接把提示一写,就逃出城去了。
而张飞在临行前,还在案桌上留下一副人物与燕清眉眼颇为相似的画作。
可惜这次让他们跑了,未能真正一网打尽。 ↑返回顶部↑
刘备道:“正是。”
撺掇这一切的刘协到底是大汉天子,只要燕清暂不想取而代之,就不会动他,可要将涉事人员杀害殆尽,为吕布报仇雪恨,那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了。
在燕清的滔天怒火下,有名无权的刘协,又如何保得住这些为清君侧不惜性命的功臣?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千辛万苦截杀吕布的这三兄弟。
关羽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何不弃吕布而杀燕清?”
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怎么看都比直接杀武艺天下无双的吕布要容易成事。
最视作心腹的爱臣燕清身殒,吕布定会怒不可遏,但同时也使他心神大乱,行报复之事时毫无分寸,给人可乘之机。
他要能清醒过来,不过失了一重要臂膀,要重振旗鼓,也非难事。可他若自此恢复刚愎自用、多疑猜忌的本性,又失了精调和之道的燕清辅佐,不过凡庸。
那些胸怀大志的智能之士会否失望之下弃他而去,就不得而知了。
虽未有十成把握,亦可奋身一赌。
刘备道:“我刚才所书,正是为此。只是他们自有主张,我等人微言轻,不见得会被他们采纳。”
恐怕认为他们之所以这般建议,是贪生怕死,不愿对上吕布罢了。
关羽长叹一声,也是想到这种可能,默然无语。
刘备接着道:“意见不合,便无法共事。他们要以卵击石,以身表志,可我等明知这是无用功,既无法救陛下于水火,又无法动吕布势筋骨,还愚从之,就非是君子所为。”
关羽道:“无论如何,秉忠贞之志下,大哥仍当将此事相告。只是若他们不肯听取,便会另我等进退维谷。”
假使他们不信,当这是托辞,那为防走漏消息,少不了要杀他们灭口。
刘备道:“云长所见,与我略同。待我将此信送出,无需等待回音,我们便即刻私服出城,速暂去益州避祸。”
而缺了能跟武勇无双的吕布正面抗衡的兄弟三人,也能逼得他们更慎重地考虑他所给的提示。
燕清这会儿还不知史上参与进衣带诏的刘备、这回并没有蹚浑水的打算,而是将那谏书送去宫中后,就火速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了。
甚至比杨彪暗中派去联系他的亲随,还早一步。
武艺不凡、却不巧总要辗转流离的三兄弟,要避开并未特别提防这点的城中守备的耳目,可谓是驾轻就熟,十分顺利地就出了城,驭马朝西去了。
正如刘备所想的那般,缺了这最关键的一环,他们极感震怒,又对他唾弃不已的同时,也不得不多看几眼那封书信中所言的道理。
这番计划的变更,自然没能瞒得过燕清。
关乎满府满族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杨彪不可谓不小心,严格依照那条被调包过的玉带中的“密诏”行事。
那写满愿为重振汉威而赴汤蹈火的义士名讳的义状,只交予玉带中所提之人代管,接着由杨彪去挨个试探,这人则负责安排密议场所。
于是他们一番言辞激战下,当真决定计划变更后,燕清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得到了消息。
他早知道刘备非是迂腐不知变通之人,却也没想到对方如此精明狡猾,一下就看出这伙人难以成事,又不想等他们问到自己头上,面临两相为难的被动境地,直接把提示一写,就逃出城去了。
而张飞在临行前,还在案桌上留下一副人物与燕清眉眼颇为相似的画作。
可惜这次让他们跑了,未能真正一网打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