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_191(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探花法正。
  让燕清暗暗感到可惜的是,因只有前三题的答案能被录入,哪怕再逆天,也终丢了最后一道题的份。
  诸葛亮的名次,就只能委屈地落到二甲去了。
  毕竟连弩的图纸被列作机密,不可能能与其他答案一起刊印出去,供学子随意翻阅学习。而且诸葛亮的剑走偏锋,盖因他有惊世之才,却不应当鼓励,更不可开此先河。倘若惹来庸人效仿,各个不正经答题,只画些狗屁不通的图来求一鸣惊人,那简直不堪设想。
  别说是这东汉末年了,纵观上下五千年,才出了几个诸葛亮?
  在寻诸葛亮来细谈有关连弩研制上事宜的时候,燕清就将这点坦白相告,诸葛亮却毫不在意,只说早有准备,就盼这兵械能真派上用场了。
  他这份胸襟心性,吕布也有些刮目相看,再三斟酌后,决定提前带他多去军中历练。
  诸葛亮欣然应下。
  尽管这次科考人才济济,没了最强劲的对手的陆逊,还是一路稳打稳扎,凭一身傲人的真才实学,一下脱颖而出。
  这状元之位予他,的确称得上名至实归。
  要单纯为避嫌,非得将陆逊名次降低一些,那才叫愚不可及。
  古有甘罗十二拜相,陆逊这成绩,耀眼又不至于扎眼,燕清自是高兴得无以复加,拿着陆逊的答卷翻来覆去,不知看了几次,几乎都要将那几篇文章倒背如流了。
  供人拿去抄录、准备刊印后,燕清就毫不客气地将这五十份答案卷全纳入自己收藏当中了。
  至于那些重诗词歌赋、写华词丽句的,虽有那基础在,不至于落榜,名次却多不算高。然这些人的心气却是最高的,待放榜之日一过,便有吊在尾巴上的几人勃然大怒,不屑一顾,拂袖而去。
  燕清才懒得搭理他们。
  要是天下歌舞升平,国泰民安,重他们倒也无妨,可在这乱世当中,要么民生,要么军事,要么政略……连一门实用点的学问都不肯掌握,也不肯看他人之长,甚至不肯揣摩上头心思,那腰杆挺得再直,话说得再漂亮,也没什么用的。
  写得一手漂亮檄文的,有从袁绍那收来的陈琳就足够了。
  就是法正跟庞统的评分只在伯仲之间,谁先谁后都可以,吕布懒得纠结这些,大笔一挥,就想将庞统安在探花之位上,却被燕清抓住,调转过来。
  对燕清关于‘探花必须是俊美少年郎’的坚持,吕布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却还是顺了他意。
  除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和谐音符外,无论是御马游街,还是琼林赐宴,都进行得极为顺利,可谓皆大欢喜。
  等正式官职批下,这场长达数月、引起极大轰动的士林盛事,也终于圆满落幕了。
  而其中最辛苦的燕清,也获益无穷,各方面都赚得盆满钵满,稳稳地打下科举考试的根基。
  他在高兴之余,却敏锐地注意到,理应最为风光的陆逊,其实不甚痛快。
  他将这个发现与郭嘉分享后,郭嘉懒懒道:“自是跟亮公子有关。”
  燕清恍然大悟:“他是觉得亮公子的名次有些蹊跷罢?”
  郭嘉颔首:“虽对外说是他在落笔后粗心大意,不慎打翻了砚台,叫墨污了卷面,方作废了一整道题的答案,但这套说辞,又怎能让伯言释怀?”
  燕清莞尔道:“如此看来,有关他们交恶一说,倒是言过其实了。”
  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真讨厌一个人,就该盼着对方倒霉,还得伺机落井下石才对。
  岂会当那人落得跟真实水平不符的成绩时,非但不觉痛快,还感到忿忿不平,觉对方未尽全力,留有遗憾呢?
  郭嘉狡猾地笑了一笑:“你若想证实,还不简单?他们不是都将去军中历练,再定职务么?你便动用一下职权,将他们安排在一处,一主一辅,假以时日,就能一清二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