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当地主 第36节(3 / 4)
张信无奈地看了村长一眼,忙把草儿扶了起来:“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也不是个苛刻的,只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还有,别动不动就磕头,我这儿可不兴这套。”
又感慨了几句,村长就告辞了。
然后张信一家子就各忙各的,张信到养殖场帮着忙活,刘氏做针线活,三丫和小宝玩游戏,留大丫和二丫安慰草儿,帮着给她收拾屋子。
※※※※※※※※※※※※※※※※※※※※
见谅,今天就这样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读者“玉梅”,灌溉营养液,2018-12-1100:20:37
第46章 女儿当自强
斜阳的余晖染黄了整个天边,形成一幅绚烂的景象。
在这片景象之下,一处半游离于村子的二进青砖大瓦房的院子里,张信一家子正饭后遛食,享受春风拂来的余暖。
“老爷,您二伯过来了。”忽然,何婶过来禀报道。
张信挑了挑眉,这会儿过来,想必是为了张文科举的路费。院试的时间是四月中旬,往年张文都是三月十号去的。张信不想理会,更不想与那边再起什么纠葛,尤其是银钱方面的,对何婶道:“不见,您让他回去吧。”
在外面等着的张父,脸色满是无奈与尴尬,若非不得已,他也不会过来找张信,毕竟当初闹成那样,自己面子上也不好受。
家里的粮食都卖了,换了十两银子,老大媳妇接绣活攒下的三两银子,加上老二和老四两家各借的二两银子,拢共十八两银子,离张文往年赶考的费用,还差上不少,他不得不跑这一趟。
“我们老爷说不想见您,您回去吧。”何婶出来对张父道,来这也有些年了,她自然知道自家老爷与张家那边的关系,对张信如此态度并不奇怪。
张父闻言楞了半晌,苦笑了一声,而后叹口气道:“还请你再跑一趟,跟他说,我就借十两银子,今年卖了粮食就还,不会赖账的。”末了还添了句:“让他看在好歹是一家人的情分上,帮这一次。”
何婶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张信说了。
张信冷笑:“一家人的情分?若是有也不会变成两家人了。何婶您告诉他,让他死了这条心,这钱无论如何我是不会借的。”
“还有,让他好好去瞧瞧张文整日里看的什么书,看看那个他满怀期盼的儿子是怎么报答他的。到现在还指望着张文功成名就,改换门庭,真是可笑。”
这县城就这么一个书店,张信去买东西的时候难免会碰到张文,随口问掌柜的一句,也就知道张文买的是什么书了。也怪不得这么些年都没考上,没本事还整天看话本和小黄书,能考上就怪了,不过自己也懒得理会就是了。
但现在还要为着这么个张文过来给自己找麻烦,不说出来倒是对不起自己了。说起来,除了早些年让人揍他一顿外,张文的日子过得确实舒心了些,也该添添堵了,亏得那么一大家子为他劳心劳力。
张父是识字的,只要看一下就清楚了。他也曾上过两年学堂,只是当时遭了灾给耽搁了。张父这些年来,对于改换门庭一事如此执着也是有原因的,张信也问过张大伯,多半归咎于他娘,也就是原身那个早死的奶奶贾氏。
贾氏有个当举人的爷爷,同时还有个不争气的爹,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不说,还败光了家财。老爷子无奈,强撑着一口气,借着自己举人的名头,给贾氏找了当时家境不错的张全安,也就是原身的爷爷给嫁了。在深受老爷子影响的贾氏教育下,加之自己被耽搁了的遗憾,张父对于这事就异常执着。
没能借到银子,张父只得失望而归,他没王氏那个脸皮,也就没有闹出来。对于张信提及的事,心中存疑,这么些年他一心操劳张文的赶考银,对于张文备考一事并不怎么督促检查,主要是张文自觉,整天都待在书房里,根本不用他操心。
回到家,张父直往张文的房间去,张文的房间起得比较大,里面隔了个书房,张文正在滋滋有味的看黄书,这本最是经典,他反复咀嚼几遍了,只待到了府城,就能到寻芳阁里享受各中滋味了。
见张父突然进来,张文忙将书扣好,起身道:“爹,你怎么过来了?”
张父也没说话,直接拿起那本书,张父突然来这么一手,张文阻止不及,书就已经在张父手上了。
“爹...”张文还想垂死挣扎,张父却已经看清了里面的内容,顿时怒不可遏,翻看了下书本的封面,赫然写的是《诗经》,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
最后,这事以张文挨了顿家法,且放弃今年的院试而告终。 ↑返回顶部↑
又感慨了几句,村长就告辞了。
然后张信一家子就各忙各的,张信到养殖场帮着忙活,刘氏做针线活,三丫和小宝玩游戏,留大丫和二丫安慰草儿,帮着给她收拾屋子。
※※※※※※※※※※※※※※※※※※※※
见谅,今天就这样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读者“玉梅”,灌溉营养液,2018-12-1100:20:37
第46章 女儿当自强
斜阳的余晖染黄了整个天边,形成一幅绚烂的景象。
在这片景象之下,一处半游离于村子的二进青砖大瓦房的院子里,张信一家子正饭后遛食,享受春风拂来的余暖。
“老爷,您二伯过来了。”忽然,何婶过来禀报道。
张信挑了挑眉,这会儿过来,想必是为了张文科举的路费。院试的时间是四月中旬,往年张文都是三月十号去的。张信不想理会,更不想与那边再起什么纠葛,尤其是银钱方面的,对何婶道:“不见,您让他回去吧。”
在外面等着的张父,脸色满是无奈与尴尬,若非不得已,他也不会过来找张信,毕竟当初闹成那样,自己面子上也不好受。
家里的粮食都卖了,换了十两银子,老大媳妇接绣活攒下的三两银子,加上老二和老四两家各借的二两银子,拢共十八两银子,离张文往年赶考的费用,还差上不少,他不得不跑这一趟。
“我们老爷说不想见您,您回去吧。”何婶出来对张父道,来这也有些年了,她自然知道自家老爷与张家那边的关系,对张信如此态度并不奇怪。
张父闻言楞了半晌,苦笑了一声,而后叹口气道:“还请你再跑一趟,跟他说,我就借十两银子,今年卖了粮食就还,不会赖账的。”末了还添了句:“让他看在好歹是一家人的情分上,帮这一次。”
何婶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张信说了。
张信冷笑:“一家人的情分?若是有也不会变成两家人了。何婶您告诉他,让他死了这条心,这钱无论如何我是不会借的。”
“还有,让他好好去瞧瞧张文整日里看的什么书,看看那个他满怀期盼的儿子是怎么报答他的。到现在还指望着张文功成名就,改换门庭,真是可笑。”
这县城就这么一个书店,张信去买东西的时候难免会碰到张文,随口问掌柜的一句,也就知道张文买的是什么书了。也怪不得这么些年都没考上,没本事还整天看话本和小黄书,能考上就怪了,不过自己也懒得理会就是了。
但现在还要为着这么个张文过来给自己找麻烦,不说出来倒是对不起自己了。说起来,除了早些年让人揍他一顿外,张文的日子过得确实舒心了些,也该添添堵了,亏得那么一大家子为他劳心劳力。
张父是识字的,只要看一下就清楚了。他也曾上过两年学堂,只是当时遭了灾给耽搁了。张父这些年来,对于改换门庭一事如此执着也是有原因的,张信也问过张大伯,多半归咎于他娘,也就是原身那个早死的奶奶贾氏。
贾氏有个当举人的爷爷,同时还有个不争气的爹,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不说,还败光了家财。老爷子无奈,强撑着一口气,借着自己举人的名头,给贾氏找了当时家境不错的张全安,也就是原身的爷爷给嫁了。在深受老爷子影响的贾氏教育下,加之自己被耽搁了的遗憾,张父对于这事就异常执着。
没能借到银子,张父只得失望而归,他没王氏那个脸皮,也就没有闹出来。对于张信提及的事,心中存疑,这么些年他一心操劳张文的赶考银,对于张文备考一事并不怎么督促检查,主要是张文自觉,整天都待在书房里,根本不用他操心。
回到家,张父直往张文的房间去,张文的房间起得比较大,里面隔了个书房,张文正在滋滋有味的看黄书,这本最是经典,他反复咀嚼几遍了,只待到了府城,就能到寻芳阁里享受各中滋味了。
见张父突然进来,张文忙将书扣好,起身道:“爹,你怎么过来了?”
张父也没说话,直接拿起那本书,张父突然来这么一手,张文阻止不及,书就已经在张父手上了。
“爹...”张文还想垂死挣扎,张父却已经看清了里面的内容,顿时怒不可遏,翻看了下书本的封面,赫然写的是《诗经》,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
最后,这事以张文挨了顿家法,且放弃今年的院试而告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