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十三岁 第157节(3 / 4)
移民在现代社会不算什么,数学界多得是原籍a国但最后入籍b国的,比如二战期间多少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大佬去了英国和美国,特别是美国,抢人才不遗余力(美国佬抢什么都不遗余力);而在二战之后逆流返回中国建设国家的那一批大佬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了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投奔新中国的,因此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目前在欧洲人心中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格罗莫夫想说服她留在法国。确实,法国的研究氛围比美国更好,之所以美国单看科技能力更强大,还是因为有人口优势,法国只有5千9百万多人,而美国现在有2亿6千多万人,法国人口还不如美国的零头呢。
于是便更显得有12亿人口的中国愈发的势弱了。
罗克狄复活节假期过来了,也跟她分析过欧美现况,在欧洲来说,法国是个小霸王,在很多产业上都做到了研究、设计、制造一条龙,高科技产业也如此,可以说是全产业国家,欧洲一霸。英国因为几乎独立于欧洲之外,而且人口也比法国少很多,经济体量没有法国大,因此在发达国家里,除了美国就要数法国了。
俄罗斯跟英国一样,独立于欧洲之外,欧盟北约啥的都不带苏联/俄罗斯玩,俄罗斯自己跟自己玩。
要想毕业后留在法国也不是很难,说到底,当你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几乎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打开。
这话她爱听。
*
罗克狄上学期在联合国找了个实习职位,混的相当不错,有望拿到正式合同。他正在考虑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正式职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就在巴黎第七区,距离高师也不是很远。
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中国目前在各种国际机构和组织里都缺人,因此很多时候都挺吃亏的。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人,但又很熟悉欧洲各国,语言优势也很强,英法德语都很流利,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使用4种语言,他会其中3种语言,去年还开始学习俄语,想必也要不了几年就能熟练掌握。
他们的交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大概因为不能经常见面,每次他来巴黎她都很高兴。他是个细心的人,也非常谨慎、自觉,没有因为她有自己的别墅便厚着脸皮想要住进去。
今年复活节假期他们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回来的时候途径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很小,一天就逛完了。
假期结束,罗克狄也没有飞回美国,而是租了一间公寓,到教科文组织实习去了。他们现在周末可以见面,康妙玟周五下午从研究所回到巴黎,下周一早上从巴黎出发去比尔镇。
一周见面两天的节奏也刚刚好,不太多也不太少,他们周五晚上去看电影或是去听音乐会,周六上午睡个懒觉,他会过来给她做好早午餐,然后他们会去附近俱乐部打两小时室内网球,洗个澡,出来逛街,晚上吃过晚餐后回家。罗克狄晚上10点之前告辞,开她的车回酒店,周日早上再开过来。
稳定的恋爱很有意思,渐渐似乎成为习惯了。
到了5月初,罗克狄这才依依不舍的飞回美国,他写完了论文,该回校答辩了。
*
康妙玟在高等科学研究所的研修也进行到尾声。
研修班没有考试,但会要求论文,8名研修生都是一时之选,对论文没在怕的啦。康妙玟写了一篇辛几何的论文,提前3周交给了格罗莫夫教授。
这个学期看了很多数学专著,跟诸位教授、访问学者学习,大有裨益。光靠看书可以吗?可以,但还是需要有名师才好,不然人人都自学好了,要大学干什么?大学是系统学习的场所,能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才会有提前毕业的学生。
研究所每年约有200名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平时也是要跟研究所的教授们开研讨会的,大家激情碰撞灵感,没准就会有进展。这些访问学者来访问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两周,长的可以有4个月,平均算下来,每位访问学者在研究所待两个月。
访问学者也会做讲座或是跟研究生们一起讨论,研究所的氛围极好,到了春天,教授、访问学者、研究生们会在草坪上便开展讲学和讨论,当然地点不局限在草坪上,只是草坪讨论特别有意思,研究生会把移动黑板拖到草坪上,教授和学者们现场激情讲题、列算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非常棒。
吴宝珠从隔壁第十一大学过来看望她。他没有申请研修班,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朗兰兹纲领跟研究所的所有教授的方向都不搭。
“你最近学的怎么样?”吴宝珠也挺有意思的,他时常表示对她的关心,但又不太愿意她觉得他很关心她。
“学的很好,对很多问题都有了一点想法。你呢?朗兰兹纲领那么难,你不想改变方向吗?”
他低头笑,“那句话怎么说的?已经上了这艘船,想要改变方向,我这3年就白费了。”
康妙玟耸肩,“那好吧。你大概什么时候能毕业?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
他叹气,“不知道,我对论文完全没有想法,觉得有很多可以写的,但你知道博士论文没那么好写。光是开题就让我头疼。”
朗兰兹纲领让人头秃,就在于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前辈的肩头可以踩。
这么看来,吴宝珠还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呢。 ↑返回顶部↑
中国目前在欧洲人心中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格罗莫夫想说服她留在法国。确实,法国的研究氛围比美国更好,之所以美国单看科技能力更强大,还是因为有人口优势,法国只有5千9百万多人,而美国现在有2亿6千多万人,法国人口还不如美国的零头呢。
于是便更显得有12亿人口的中国愈发的势弱了。
罗克狄复活节假期过来了,也跟她分析过欧美现况,在欧洲来说,法国是个小霸王,在很多产业上都做到了研究、设计、制造一条龙,高科技产业也如此,可以说是全产业国家,欧洲一霸。英国因为几乎独立于欧洲之外,而且人口也比法国少很多,经济体量没有法国大,因此在发达国家里,除了美国就要数法国了。
俄罗斯跟英国一样,独立于欧洲之外,欧盟北约啥的都不带苏联/俄罗斯玩,俄罗斯自己跟自己玩。
要想毕业后留在法国也不是很难,说到底,当你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几乎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打开。
这话她爱听。
*
罗克狄上学期在联合国找了个实习职位,混的相当不错,有望拿到正式合同。他正在考虑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正式职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就在巴黎第七区,距离高师也不是很远。
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中国目前在各种国际机构和组织里都缺人,因此很多时候都挺吃亏的。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人,但又很熟悉欧洲各国,语言优势也很强,英法德语都很流利,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使用4种语言,他会其中3种语言,去年还开始学习俄语,想必也要不了几年就能熟练掌握。
他们的交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大概因为不能经常见面,每次他来巴黎她都很高兴。他是个细心的人,也非常谨慎、自觉,没有因为她有自己的别墅便厚着脸皮想要住进去。
今年复活节假期他们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回来的时候途径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很小,一天就逛完了。
假期结束,罗克狄也没有飞回美国,而是租了一间公寓,到教科文组织实习去了。他们现在周末可以见面,康妙玟周五下午从研究所回到巴黎,下周一早上从巴黎出发去比尔镇。
一周见面两天的节奏也刚刚好,不太多也不太少,他们周五晚上去看电影或是去听音乐会,周六上午睡个懒觉,他会过来给她做好早午餐,然后他们会去附近俱乐部打两小时室内网球,洗个澡,出来逛街,晚上吃过晚餐后回家。罗克狄晚上10点之前告辞,开她的车回酒店,周日早上再开过来。
稳定的恋爱很有意思,渐渐似乎成为习惯了。
到了5月初,罗克狄这才依依不舍的飞回美国,他写完了论文,该回校答辩了。
*
康妙玟在高等科学研究所的研修也进行到尾声。
研修班没有考试,但会要求论文,8名研修生都是一时之选,对论文没在怕的啦。康妙玟写了一篇辛几何的论文,提前3周交给了格罗莫夫教授。
这个学期看了很多数学专著,跟诸位教授、访问学者学习,大有裨益。光靠看书可以吗?可以,但还是需要有名师才好,不然人人都自学好了,要大学干什么?大学是系统学习的场所,能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才会有提前毕业的学生。
研究所每年约有200名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平时也是要跟研究所的教授们开研讨会的,大家激情碰撞灵感,没准就会有进展。这些访问学者来访问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两周,长的可以有4个月,平均算下来,每位访问学者在研究所待两个月。
访问学者也会做讲座或是跟研究生们一起讨论,研究所的氛围极好,到了春天,教授、访问学者、研究生们会在草坪上便开展讲学和讨论,当然地点不局限在草坪上,只是草坪讨论特别有意思,研究生会把移动黑板拖到草坪上,教授和学者们现场激情讲题、列算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非常棒。
吴宝珠从隔壁第十一大学过来看望她。他没有申请研修班,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朗兰兹纲领跟研究所的所有教授的方向都不搭。
“你最近学的怎么样?”吴宝珠也挺有意思的,他时常表示对她的关心,但又不太愿意她觉得他很关心她。
“学的很好,对很多问题都有了一点想法。你呢?朗兰兹纲领那么难,你不想改变方向吗?”
他低头笑,“那句话怎么说的?已经上了这艘船,想要改变方向,我这3年就白费了。”
康妙玟耸肩,“那好吧。你大概什么时候能毕业?你的论文开始写了吗?”
他叹气,“不知道,我对论文完全没有想法,觉得有很多可以写的,但你知道博士论文没那么好写。光是开题就让我头疼。”
朗兰兹纲领让人头秃,就在于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前辈的肩头可以踩。
这么看来,吴宝珠还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