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116节(3 / 4)
又是一番艰难辛苦的凑银子旅程,不知道费了多大力气,被压了多少价格,总算是把银子凑齐,买下了外地商人的棉丝,同时开放自己的仓库,试探性的买棉丝。
他们价格当然不敢定到二百五十文,那就不是成心卖的价格!试探性的降到二百文,零零星星还是有人买的。
虽然没有门庭若市,但这个趋势还算不错,也够他们赚钱翻本了。小商人心头稍定,盘算着该怎么滕一腾库房,先把陈货先拿着卖掉。
面前有个客人正在挑选棉丝,左挑右算的就是不结账,唉声叹气的说价格贵。小商人正要劝一劝让她赶紧决定时,客人遇到了同伴。
“哎呀,你还买这种棉丝呐!别买别买,冤大头嘛你是?”同伴拦住了客人,“这种货色还卖二百文,亏到姥姥家,别买别买!”
小商人哪儿听得这些,争辩道:“我们这些可都是上好的棉丝,从江南一路运过来的!”
“然后搁库房里放了许久,就等着涨价是吧?颜色看着都不对。”同伴立刻抢白,“我又不瞎!当然认的出来!这些可都是陈货!”她故意说着:“我跟你讲,赚点钱不容易,花钱比水还快,当然要省。郊外的码头上,刚刚来一辆官船,载的可是满满一船的棉丝啊!”同伴随手比划了一个大船的样子:“那么满,那么多!而且我找人打听了,那搬货的伙计说这是官府的棉丝,只卖一百文十卷!”
一百文,那可比现在便宜一半呐!都能买二十卷了!客人放下手里挑了半天的棉丝,二话不说就撒丫子要跑去码头看官船。
同伴还热心招呼了两声,“走啊,大伙儿一起去看看呐!啧啧啧,官府就是大气,大老远送来的棉丝,才一百文!”
“一百文咧!”
声音传的老远,附近的人都听到了,好奇心起,都想去码头看热闹。
小商人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耳朵一阵轰鸣,只有“满满一船”“一百文”等等关键词汇在耳朵里回荡,荡的他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
而码头边,正有船靠近卸货,伙计们一箱箱搬动着船上的货物,放进临时库房里,等着马车再一箱箱把东西送到各个商铺。
围观的百姓数了数数量,乖乖,够用多久啊!完全不用担心涨价了。
负责点算的管事还笑眯眯的,对着每个跃跃欲试的百姓都说:“不急不急哈,咱们的棉丝数量够大家用上好几个月了,而且这还只是头一批,后面陆陆续续还有船来,肯定让大家都能买得到。”
“各位大哥大姐,要是再有亲戚朋友买高价棉丝,可千万记得提醒他们一声,赚钱不容易,别买贵了啊!”
他嗓门嘹亮,一嗓子喊的附近人都能听到,大伙儿一阵哄笑,纷纷表示一定会记得转告亲戚好友的。
搬动棉丝的过程,一直有人来看,也一直有人来问,管事都很耐心的解释着,让大伙儿安心,不出两天,棉丝就能整理好,放进铺子里。
百姓们看见实在的棉丝,放下心来,回家耐心的等着棉丝上货架。
而官府的动作比他们想的还快,不过一天铺子就整理好了,棉丝上架售卖,不过要限购,凭着户籍一户人家只能购置十卷。
有人觉得太少了,伙计就笑眯眯的解释:“一家子织布,哪儿用的上那么多棉丝呐!您自己合计合计,十卷至少也能用半个月吧?买那么多不过是放在家里白放着,说不定还放的发潮褪色呢!需要了再来铺子里买,每次都是新鲜的。”
“而且呐,在江南大片大片的棉花地,一眼都望不到头喔!那里的棉花可是够够的!怎么造都造不完!多的没法收拾。所以不用担心会缺货。但是话又说出来,路上运送过来需要时间,您也得点时间,让我们运输,让那些棉户们有时间纺成线不是?只是稍微等一等而已,不用担心的。”
他说着说着又逗起乐来,“您是没见过那样子,纺纱机都要磨出火星子了!一家子没日没夜的干!机器歇人不歇呢!但是也真不错,拿的工钱也高!”他巴拉巴拉一通说,把江南的风景描述的秀丽优美,引人入胜,听的百姓们津津有味,浑忘了刚才提出的话题,买完了棉丝也不肯走,还留在原地听人聊天说话。
他们也越说越起劲,干脆转移到旁边去,专心的听人聊江南见闻。
*
隔壁的茶楼上,肖大人听得饶有兴趣,打趣着:“从哪儿找来这么个妙人,讲了一口好评书?比那酒楼里的说书人,口齿还伶俐。我都听入神了。”
“那肖大人就猜对了,他啊,专业对口,本来就是个说书的。”宋朗旭盯着楼下铺子的动静:“我专门从市井里寻来的人物。”
生了一张巧嘴,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因为混迹市井,非常了解百姓们心中所思所想,对于安抚百姓情绪,自有一把刷子。
俗话说,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的宝物,这小伙子也是一块人才,宋朗旭打算把这人也收纳过来,以后有些事情可以帮着办。 ↑返回顶部↑
他们价格当然不敢定到二百五十文,那就不是成心卖的价格!试探性的降到二百文,零零星星还是有人买的。
虽然没有门庭若市,但这个趋势还算不错,也够他们赚钱翻本了。小商人心头稍定,盘算着该怎么滕一腾库房,先把陈货先拿着卖掉。
面前有个客人正在挑选棉丝,左挑右算的就是不结账,唉声叹气的说价格贵。小商人正要劝一劝让她赶紧决定时,客人遇到了同伴。
“哎呀,你还买这种棉丝呐!别买别买,冤大头嘛你是?”同伴拦住了客人,“这种货色还卖二百文,亏到姥姥家,别买别买!”
小商人哪儿听得这些,争辩道:“我们这些可都是上好的棉丝,从江南一路运过来的!”
“然后搁库房里放了许久,就等着涨价是吧?颜色看着都不对。”同伴立刻抢白,“我又不瞎!当然认的出来!这些可都是陈货!”她故意说着:“我跟你讲,赚点钱不容易,花钱比水还快,当然要省。郊外的码头上,刚刚来一辆官船,载的可是满满一船的棉丝啊!”同伴随手比划了一个大船的样子:“那么满,那么多!而且我找人打听了,那搬货的伙计说这是官府的棉丝,只卖一百文十卷!”
一百文,那可比现在便宜一半呐!都能买二十卷了!客人放下手里挑了半天的棉丝,二话不说就撒丫子要跑去码头看官船。
同伴还热心招呼了两声,“走啊,大伙儿一起去看看呐!啧啧啧,官府就是大气,大老远送来的棉丝,才一百文!”
“一百文咧!”
声音传的老远,附近的人都听到了,好奇心起,都想去码头看热闹。
小商人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耳朵一阵轰鸣,只有“满满一船”“一百文”等等关键词汇在耳朵里回荡,荡的他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
而码头边,正有船靠近卸货,伙计们一箱箱搬动着船上的货物,放进临时库房里,等着马车再一箱箱把东西送到各个商铺。
围观的百姓数了数数量,乖乖,够用多久啊!完全不用担心涨价了。
负责点算的管事还笑眯眯的,对着每个跃跃欲试的百姓都说:“不急不急哈,咱们的棉丝数量够大家用上好几个月了,而且这还只是头一批,后面陆陆续续还有船来,肯定让大家都能买得到。”
“各位大哥大姐,要是再有亲戚朋友买高价棉丝,可千万记得提醒他们一声,赚钱不容易,别买贵了啊!”
他嗓门嘹亮,一嗓子喊的附近人都能听到,大伙儿一阵哄笑,纷纷表示一定会记得转告亲戚好友的。
搬动棉丝的过程,一直有人来看,也一直有人来问,管事都很耐心的解释着,让大伙儿安心,不出两天,棉丝就能整理好,放进铺子里。
百姓们看见实在的棉丝,放下心来,回家耐心的等着棉丝上货架。
而官府的动作比他们想的还快,不过一天铺子就整理好了,棉丝上架售卖,不过要限购,凭着户籍一户人家只能购置十卷。
有人觉得太少了,伙计就笑眯眯的解释:“一家子织布,哪儿用的上那么多棉丝呐!您自己合计合计,十卷至少也能用半个月吧?买那么多不过是放在家里白放着,说不定还放的发潮褪色呢!需要了再来铺子里买,每次都是新鲜的。”
“而且呐,在江南大片大片的棉花地,一眼都望不到头喔!那里的棉花可是够够的!怎么造都造不完!多的没法收拾。所以不用担心会缺货。但是话又说出来,路上运送过来需要时间,您也得点时间,让我们运输,让那些棉户们有时间纺成线不是?只是稍微等一等而已,不用担心的。”
他说着说着又逗起乐来,“您是没见过那样子,纺纱机都要磨出火星子了!一家子没日没夜的干!机器歇人不歇呢!但是也真不错,拿的工钱也高!”他巴拉巴拉一通说,把江南的风景描述的秀丽优美,引人入胜,听的百姓们津津有味,浑忘了刚才提出的话题,买完了棉丝也不肯走,还留在原地听人聊天说话。
他们也越说越起劲,干脆转移到旁边去,专心的听人聊江南见闻。
*
隔壁的茶楼上,肖大人听得饶有兴趣,打趣着:“从哪儿找来这么个妙人,讲了一口好评书?比那酒楼里的说书人,口齿还伶俐。我都听入神了。”
“那肖大人就猜对了,他啊,专业对口,本来就是个说书的。”宋朗旭盯着楼下铺子的动静:“我专门从市井里寻来的人物。”
生了一张巧嘴,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因为混迹市井,非常了解百姓们心中所思所想,对于安抚百姓情绪,自有一把刷子。
俗话说,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的宝物,这小伙子也是一块人才,宋朗旭打算把这人也收纳过来,以后有些事情可以帮着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