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 第83节(1 / 4)
温昭明瞪他:“不喜欢现在的我么?”
宋也川垂下浓密的眼睫,过了一会,小声说:“你怎么样,我都喜欢。”
*
入主禁中之后,温兖很快便大刀阔斧地改元,舍弃了废帝遗留的年号,改这一年为武定元年。
温兖派人给宋也川送来了新的官服,而到了这时温昭明才知道,温兖擢升宋也川为都察院的御史中丞,秩正三品,位列七卿之一。绯色的官服上,绣着一只昂首孤傲的孔雀。
他对于这个官服淡淡的,谢了皇恩之后叫人挂了起来。
温昭明倒是很喜欢,她觉得孔雀的模样和宋也川极衬。
宋也川坐在温昭明的案前写字,听闻此言抬起头来:“不过是金玉其外的枷锁,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好听。”
“是赏赉,也是锁枷。这份辛苦也不是谁都能受的。”温昭明拿着一只火斗亲自替他熨平补子与衣料间的褶皱。
“你们在朝中的日子,比过去好些吧?”
温兖和温襄不同,他本就是打着清除奸佞的旗号才能有如今的立锥之力,他对于阉党的憎恶是显而易见的。
“嗯。”宋也川笑了笑,话说得并不多。
温昭明并没有从他的身上看到轻松,反而只有愈演愈烈的疲惫。
六月初一,宋也川由都察院去了一趟刑部,从刑部回来的路上途径文华殿,恰好看到有人拿着平车正在从文渊阁中推着什么东西出来。
江尘述掖着手站在一旁,好似在指挥着什么。
宋也川本不愿与他再起纷争,只是那平车上推着的东西看着十分眼熟。
是用红与黄交替的绸缎包裹着的楸木书盒,数量上大约有六十个,宫人们的动作很粗暴,有几册书卷从绸缎和书盒中掉落出来,露出里面封装着的明黄色云纹纸。
宋也川的脸色铁青,他将自己手中的几卷书交给旁边的张淮序:“你先回去,我去去就来。”张淮序的伤早就养得差不多,重新回都察院后,亦步亦趋地跟随宋也川,俨然唯宋也川马首是瞻。
张淮序顺着宋也川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那些推车的宫人,他如今对宋也川颇为信任,推心置腹道:“宋大人,眼下这位江大人颇对陛下的心思,是御前风头无两的人,宋大人如今也算是一朝新贵,和他起争执,实在是犯不上。”
宋也川明白张淮序的意思,他唇角抿平:“我省得,你放心。”
自张淮序离开,宋也川走到了平车旁。几卷书掉落在地上,几个宫人正在弯腰去捡。
宋也川将其中一册捡起,掀开扉页,上头赫然写着“大梁史”三个字。
自国史修纂完成之后,宋也川从来没有看过全本。哪怕如今他再次入仕,他有意将自己和过去的那些岁月划开界限,不愿重读这些旧时写完的文字。
掉落的这一册,刚好是第五十七卷 ,是他建业四年入仕翰林院后,写完的第一卷国史。
那时他十五岁,孤傲、清高也沉默。
修国史时那几年,有专门负责誊抄的翰林重新编纂成册,上头的字迹是规整的馆阁体,并非是他的亲笔手书。只是上头的每一个字,还分外谙熟,只需要一眼,就能让宋也川回想起那些荒芜又单调的年月。
恍如昨日。
“你们要将国史拿去哪里?”宋也川问。
那宫人瞥见宋也川的官服,知他官身不低,慌忙看向江尘述,用目光向他求助。
江尘述缓步上前来:“新君入朝,自是要重修国史。” ↑返回顶部↑
宋也川垂下浓密的眼睫,过了一会,小声说:“你怎么样,我都喜欢。”
*
入主禁中之后,温兖很快便大刀阔斧地改元,舍弃了废帝遗留的年号,改这一年为武定元年。
温兖派人给宋也川送来了新的官服,而到了这时温昭明才知道,温兖擢升宋也川为都察院的御史中丞,秩正三品,位列七卿之一。绯色的官服上,绣着一只昂首孤傲的孔雀。
他对于这个官服淡淡的,谢了皇恩之后叫人挂了起来。
温昭明倒是很喜欢,她觉得孔雀的模样和宋也川极衬。
宋也川坐在温昭明的案前写字,听闻此言抬起头来:“不过是金玉其外的枷锁,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好听。”
“是赏赉,也是锁枷。这份辛苦也不是谁都能受的。”温昭明拿着一只火斗亲自替他熨平补子与衣料间的褶皱。
“你们在朝中的日子,比过去好些吧?”
温兖和温襄不同,他本就是打着清除奸佞的旗号才能有如今的立锥之力,他对于阉党的憎恶是显而易见的。
“嗯。”宋也川笑了笑,话说得并不多。
温昭明并没有从他的身上看到轻松,反而只有愈演愈烈的疲惫。
六月初一,宋也川由都察院去了一趟刑部,从刑部回来的路上途径文华殿,恰好看到有人拿着平车正在从文渊阁中推着什么东西出来。
江尘述掖着手站在一旁,好似在指挥着什么。
宋也川本不愿与他再起纷争,只是那平车上推着的东西看着十分眼熟。
是用红与黄交替的绸缎包裹着的楸木书盒,数量上大约有六十个,宫人们的动作很粗暴,有几册书卷从绸缎和书盒中掉落出来,露出里面封装着的明黄色云纹纸。
宋也川的脸色铁青,他将自己手中的几卷书交给旁边的张淮序:“你先回去,我去去就来。”张淮序的伤早就养得差不多,重新回都察院后,亦步亦趋地跟随宋也川,俨然唯宋也川马首是瞻。
张淮序顺着宋也川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那些推车的宫人,他如今对宋也川颇为信任,推心置腹道:“宋大人,眼下这位江大人颇对陛下的心思,是御前风头无两的人,宋大人如今也算是一朝新贵,和他起争执,实在是犯不上。”
宋也川明白张淮序的意思,他唇角抿平:“我省得,你放心。”
自张淮序离开,宋也川走到了平车旁。几卷书掉落在地上,几个宫人正在弯腰去捡。
宋也川将其中一册捡起,掀开扉页,上头赫然写着“大梁史”三个字。
自国史修纂完成之后,宋也川从来没有看过全本。哪怕如今他再次入仕,他有意将自己和过去的那些岁月划开界限,不愿重读这些旧时写完的文字。
掉落的这一册,刚好是第五十七卷 ,是他建业四年入仕翰林院后,写完的第一卷国史。
那时他十五岁,孤傲、清高也沉默。
修国史时那几年,有专门负责誊抄的翰林重新编纂成册,上头的字迹是规整的馆阁体,并非是他的亲笔手书。只是上头的每一个字,还分外谙熟,只需要一眼,就能让宋也川回想起那些荒芜又单调的年月。
恍如昨日。
“你们要将国史拿去哪里?”宋也川问。
那宫人瞥见宋也川的官服,知他官身不低,慌忙看向江尘述,用目光向他求助。
江尘述缓步上前来:“新君入朝,自是要重修国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