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 第123节(2 / 4)
她也不去白费力气了,索性调整好状态, 面带浅笑,完全看不出任何不虞不快的迹象。
等到崔舒若金殿后, 才行礼喊了阿耶,皇帝就立即命内侍给崔舒若送去了东西。崔舒若接过内侍捧的木托盘之上的东西,是一纸书信,旁边还有装信的圆筒,看痕迹被拆开前被密封得严严实实,而且还有漆印等等能证明其真实性的东西。
信被取出来,且被开了封,显然是皇帝干的。
崔舒若只需要拿出雪白的信纸阅览就成,用词虽晦涩一些,但不难理解,是一封投诚信,而且写的十分好,平铺直叙,字字泣血,几乎将齐国皇帝比作唯一能让他们在乱世里脱离苦海的救世主了。
崔舒若心中给这封信下了批语,嗯,文采不算绝顶,但感情真挚,值得学习。
上首的皇帝耐心等崔舒若看完,她的目光一从信纸移开,他就迫不及待道:“衡阳你如何看?”
还未等崔舒若开口,皇帝就继续自顾自道:“你与她同为女子,又都是参与政事之人,不知你是作何想?她的投诚,可信否?”
崔舒若是知道这位罗良郡主诸明月的,那可是在后世都芳名流传的奇女子。她有魄力、有眼光,不但能收拢罗良百族,还能找对真正的赢家,即便天下几度易主,也不妨她带着罗良人平安渡过战乱。
既然这位罗良郡主能写信来投诚,怕也是看准了局势。
崔舒若神色严肃了几分,认真道:“衡阳以为,其是真心投靠。否则北地与罗良相隔甚远,我齐国的铁骑尚未踏入南边沃土,何以送信来?
怕是罗良郡主看出了齐国之势锐不可当,阿耶您又是仁德的君王,有横扫天下之势,这才早早去信。”
这一番话说的皇帝连连点头,有谁不喜欢被人吹捧呢?
尤其是崔舒若每回说这些,都说的义正言辞,且夹杂政事见解,并非一味溜须拍马,使得她的话更具可信度,也叫皇帝听得更是心花怒放。
但实际上,崔舒若说的虽没有错,但也漏掉了一点故意没提出来。那就是今日的所谓投诚,不过是送来了一封信,并不能证明什么,人家想反水易如反掌。说是看中了齐国的势没错,但更多的恐怕是想多条后路,提前做点铺垫。
不过这些话就没必要说了。
何必惹皇帝不快呢,齐国公、齐王,还有皇帝,三种身份是需要用不同态度去对待的。
若是有人分不清其中差别,仍旧用旧日态度去对待如今的皇帝,怕是往后有得哭了。
皇帝心情舒畅,说话自然也和颜悦色起来。
他命内侍将信收起来,还叫人给崔舒若赐座,接下来便如寻常的老阿耶一般和崔舒若话家常。虽说寻常人家的老阿耶不大可能自己高高坐在上首,隔着好一段距离,让儿女不得不抬脖子仰望他回话。
但这一点也不损坏父女俩的和睦气氛。
“衡阳啊,过完年,你如今已经十八。大业要紧,可也不在朝夕间,传出去该说我这个做阿耶的苛刻了。”皇帝笑得和睦,仿佛只是在调侃。
崔舒若也如一般人家的女儿般不大好意思的垂眉一笑,但她毕竟是能管得了上千人的女子,故而很快恢复常态,“阿耶说笑了,您的仁德天下皆知,臣民闻您的名字,多是称赞,又怎可能因此等小事便说三道四。再说了,并非女儿不想嫁,实在是没有看得过眼之人。”
皇帝失笑摇头,好似真的拿这个女儿没办法一般,“罢了罢了,我不催你,但你自己也多看看,莫整日里对着案牍劳形,否则怎能遇见喜爱的好儿郎?
女儿家到底还是要嫁人的,你长姐双十年华出嫁,依旧得了好归宿,可见姻缘急不得,但万不可无。似方才谈论的罗良郡主,她同你一般擅长谋略,甚至能力压一众男子,可也嫁过人。
而今我们家不同过往,你若有看上的儿郎,家世差些都无妨,只需得人品贵重,家世品级什么,阿耶帮着封赏。”
皇帝能推心置腹的说这些话,对崔舒若不说如赵仲平他们一样,但也有几分真心疼爱了。
可崔舒若的心上人,只怕一说出来就要引人深思,毕竟是魏成淮是幽州的世子,实在不宜在太子与明王相争的关口与她走得太近,一个不慎,甚至会引起皇帝猜忌。
幽州军的厉害,直到如今依旧北地有名。
故而崔舒若也只能温婉微笑,“多谢阿耶关怀,可女儿如今暂无心思,手中事务冗杂,还是等捋清楚以后再细细思虑此事。毕竟是女儿的终身大事。”
最后一句话倒是引起皇帝共鸣,点头道:“终生大事的确不得马虎,那便再等上一等。也罢,民间不是有俗语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也不必担忧,有何事阿耶托着呢。” ↑返回顶部↑
等到崔舒若金殿后, 才行礼喊了阿耶,皇帝就立即命内侍给崔舒若送去了东西。崔舒若接过内侍捧的木托盘之上的东西,是一纸书信,旁边还有装信的圆筒,看痕迹被拆开前被密封得严严实实,而且还有漆印等等能证明其真实性的东西。
信被取出来,且被开了封,显然是皇帝干的。
崔舒若只需要拿出雪白的信纸阅览就成,用词虽晦涩一些,但不难理解,是一封投诚信,而且写的十分好,平铺直叙,字字泣血,几乎将齐国皇帝比作唯一能让他们在乱世里脱离苦海的救世主了。
崔舒若心中给这封信下了批语,嗯,文采不算绝顶,但感情真挚,值得学习。
上首的皇帝耐心等崔舒若看完,她的目光一从信纸移开,他就迫不及待道:“衡阳你如何看?”
还未等崔舒若开口,皇帝就继续自顾自道:“你与她同为女子,又都是参与政事之人,不知你是作何想?她的投诚,可信否?”
崔舒若是知道这位罗良郡主诸明月的,那可是在后世都芳名流传的奇女子。她有魄力、有眼光,不但能收拢罗良百族,还能找对真正的赢家,即便天下几度易主,也不妨她带着罗良人平安渡过战乱。
既然这位罗良郡主能写信来投诚,怕也是看准了局势。
崔舒若神色严肃了几分,认真道:“衡阳以为,其是真心投靠。否则北地与罗良相隔甚远,我齐国的铁骑尚未踏入南边沃土,何以送信来?
怕是罗良郡主看出了齐国之势锐不可当,阿耶您又是仁德的君王,有横扫天下之势,这才早早去信。”
这一番话说的皇帝连连点头,有谁不喜欢被人吹捧呢?
尤其是崔舒若每回说这些,都说的义正言辞,且夹杂政事见解,并非一味溜须拍马,使得她的话更具可信度,也叫皇帝听得更是心花怒放。
但实际上,崔舒若说的虽没有错,但也漏掉了一点故意没提出来。那就是今日的所谓投诚,不过是送来了一封信,并不能证明什么,人家想反水易如反掌。说是看中了齐国的势没错,但更多的恐怕是想多条后路,提前做点铺垫。
不过这些话就没必要说了。
何必惹皇帝不快呢,齐国公、齐王,还有皇帝,三种身份是需要用不同态度去对待的。
若是有人分不清其中差别,仍旧用旧日态度去对待如今的皇帝,怕是往后有得哭了。
皇帝心情舒畅,说话自然也和颜悦色起来。
他命内侍将信收起来,还叫人给崔舒若赐座,接下来便如寻常的老阿耶一般和崔舒若话家常。虽说寻常人家的老阿耶不大可能自己高高坐在上首,隔着好一段距离,让儿女不得不抬脖子仰望他回话。
但这一点也不损坏父女俩的和睦气氛。
“衡阳啊,过完年,你如今已经十八。大业要紧,可也不在朝夕间,传出去该说我这个做阿耶的苛刻了。”皇帝笑得和睦,仿佛只是在调侃。
崔舒若也如一般人家的女儿般不大好意思的垂眉一笑,但她毕竟是能管得了上千人的女子,故而很快恢复常态,“阿耶说笑了,您的仁德天下皆知,臣民闻您的名字,多是称赞,又怎可能因此等小事便说三道四。再说了,并非女儿不想嫁,实在是没有看得过眼之人。”
皇帝失笑摇头,好似真的拿这个女儿没办法一般,“罢了罢了,我不催你,但你自己也多看看,莫整日里对着案牍劳形,否则怎能遇见喜爱的好儿郎?
女儿家到底还是要嫁人的,你长姐双十年华出嫁,依旧得了好归宿,可见姻缘急不得,但万不可无。似方才谈论的罗良郡主,她同你一般擅长谋略,甚至能力压一众男子,可也嫁过人。
而今我们家不同过往,你若有看上的儿郎,家世差些都无妨,只需得人品贵重,家世品级什么,阿耶帮着封赏。”
皇帝能推心置腹的说这些话,对崔舒若不说如赵仲平他们一样,但也有几分真心疼爱了。
可崔舒若的心上人,只怕一说出来就要引人深思,毕竟是魏成淮是幽州的世子,实在不宜在太子与明王相争的关口与她走得太近,一个不慎,甚至会引起皇帝猜忌。
幽州军的厉害,直到如今依旧北地有名。
故而崔舒若也只能温婉微笑,“多谢阿耶关怀,可女儿如今暂无心思,手中事务冗杂,还是等捋清楚以后再细细思虑此事。毕竟是女儿的终身大事。”
最后一句话倒是引起皇帝共鸣,点头道:“终生大事的确不得马虎,那便再等上一等。也罢,民间不是有俗语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也不必担忧,有何事阿耶托着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