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 第127节(3 / 4)
此言一出,陈氏首先想的并非感动,而是惶恐于自己议论夫君被他听了去,又想起宫女的一番话,不知会否令夫君误会。要晓得他可是极重礼数的人,万一觉得自己僭越可如何是好?
陈氏白了脸,又不敢告罪,索性顺着赵仲平的话说,“万万不可,鞋袜最为要紧,您每日政务繁忙,岂能因这点微末小事影响了您?
再者说,我是您的妻子,照顾您的起居不过是本分。”
闻言,赵仲平脸上的笑意淡了些。
他仍旧耐下性子和陈氏聊了些家常,又听她说些无趣教条的话。
因为赵仲平的刻意忍耐,使得二人之间的气氛十分好,陈氏也终于得以壮着胆子说点话。她想起阿娘的交代,又觉得此事也算的常理,于是脱口而出,“妾身的弟弟及冠成人,过不了多久便是他的昏礼,不知您到时可有空暇?”
陈氏说的小心,掂量着赵仲平的神色连忙补了句,“若是您政务在身,不去也是极好的,万不可因妾身弟弟的小事耽搁了您的大事。”
其实陈氏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赵仲平之所以神色陡然平淡,是因为他想起了陈氏的弟弟所娶的妻族也不过是区区御史的女儿,且两家都没什么根基。
也就是因此,才需要他这个太子前去坐镇,能为两家挣来不少脸面。
可自古门当户对,妻族该给他添助力才是,要是一味朝他索取救济,便是拖后腿的东西罢了。
一时的温柔小意与一世的富贵权势,赵仲平还是分得清楚的。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有了决定。
真有了念头后,赵仲平的神色反而愈发温柔,对陈氏彻底变了态度,他道:“陈家是我的岳家,弟弟娶妻,我这个做姐夫的自然要去。”
陈氏见状,总算送了口气,对赵仲平愈发尽心。
于是,接下来的时日,并州的贵夫人们都察觉到不对,往日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子妃进来似乎特别受太子宠爱?
还有人觉得稀奇,是否是因为太子妃学到了什么御夫之术,种种奇异的法子一时在并州的贵夫人们间悄然流传。若是赵平娘在,定然要嗤之以鼻,并向崔舒若吐槽一二。
可惜,她如今在南边。
也不算可惜,至少在南边的赵平娘是大放光彩的,而不是困囿在并州,听些后宅长短。
得益于主帅是自己的亲弟弟,赵平娘得到了很大自由,她不但能上阵,还可以在沿途收拢其他势力,为南征立下不小功劳。
消息传回并州时,皇帝夸她,崔舒若也真心为赵平娘感觉到高兴。
做个女将军,在沙场征战,护百姓安稳,是赵平娘一生中最大的志向。
赵平娘曾告诉崔舒若,当年幼时的她头一回被阿耶带着踏进军营,看见打了胜战的将领坐在高头大马上,旗帜被风吹得高高昂起时,她心里就定了这个志向。
后来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没有一日松懈。
但也没有一日后悔。
崔舒若知道这一切,因而更加为赵平娘高兴,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而赵巍衡统领的军队,打起南边,可谓是势如破竹。
南边的人偏安一隅,后来爆发动乱,勉强算打了几场,可比起跟胡人较量磨炼出来的将士,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手握大权的南边世家们,大多惜命,很少会主动拼命,主动献城的倒是不少。
种种原因,造就了赵巍衡几个月就打下南边半壁江山的神话。
至于剩下的……便都是难啃的骨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要么依据天险,要么真有几分本事,要么就是旁人也难以征服的氏族。
比这些更糟糕的是打下来的地盘该如何守住。 ↑返回顶部↑
陈氏白了脸,又不敢告罪,索性顺着赵仲平的话说,“万万不可,鞋袜最为要紧,您每日政务繁忙,岂能因这点微末小事影响了您?
再者说,我是您的妻子,照顾您的起居不过是本分。”
闻言,赵仲平脸上的笑意淡了些。
他仍旧耐下性子和陈氏聊了些家常,又听她说些无趣教条的话。
因为赵仲平的刻意忍耐,使得二人之间的气氛十分好,陈氏也终于得以壮着胆子说点话。她想起阿娘的交代,又觉得此事也算的常理,于是脱口而出,“妾身的弟弟及冠成人,过不了多久便是他的昏礼,不知您到时可有空暇?”
陈氏说的小心,掂量着赵仲平的神色连忙补了句,“若是您政务在身,不去也是极好的,万不可因妾身弟弟的小事耽搁了您的大事。”
其实陈氏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赵仲平之所以神色陡然平淡,是因为他想起了陈氏的弟弟所娶的妻族也不过是区区御史的女儿,且两家都没什么根基。
也就是因此,才需要他这个太子前去坐镇,能为两家挣来不少脸面。
可自古门当户对,妻族该给他添助力才是,要是一味朝他索取救济,便是拖后腿的东西罢了。
一时的温柔小意与一世的富贵权势,赵仲平还是分得清楚的。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有了决定。
真有了念头后,赵仲平的神色反而愈发温柔,对陈氏彻底变了态度,他道:“陈家是我的岳家,弟弟娶妻,我这个做姐夫的自然要去。”
陈氏见状,总算送了口气,对赵仲平愈发尽心。
于是,接下来的时日,并州的贵夫人们都察觉到不对,往日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子妃进来似乎特别受太子宠爱?
还有人觉得稀奇,是否是因为太子妃学到了什么御夫之术,种种奇异的法子一时在并州的贵夫人们间悄然流传。若是赵平娘在,定然要嗤之以鼻,并向崔舒若吐槽一二。
可惜,她如今在南边。
也不算可惜,至少在南边的赵平娘是大放光彩的,而不是困囿在并州,听些后宅长短。
得益于主帅是自己的亲弟弟,赵平娘得到了很大自由,她不但能上阵,还可以在沿途收拢其他势力,为南征立下不小功劳。
消息传回并州时,皇帝夸她,崔舒若也真心为赵平娘感觉到高兴。
做个女将军,在沙场征战,护百姓安稳,是赵平娘一生中最大的志向。
赵平娘曾告诉崔舒若,当年幼时的她头一回被阿耶带着踏进军营,看见打了胜战的将领坐在高头大马上,旗帜被风吹得高高昂起时,她心里就定了这个志向。
后来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没有一日松懈。
但也没有一日后悔。
崔舒若知道这一切,因而更加为赵平娘高兴,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而赵巍衡统领的军队,打起南边,可谓是势如破竹。
南边的人偏安一隅,后来爆发动乱,勉强算打了几场,可比起跟胡人较量磨炼出来的将士,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手握大权的南边世家们,大多惜命,很少会主动拼命,主动献城的倒是不少。
种种原因,造就了赵巍衡几个月就打下南边半壁江山的神话。
至于剩下的……便都是难啃的骨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要么依据天险,要么真有几分本事,要么就是旁人也难以征服的氏族。
比这些更糟糕的是打下来的地盘该如何守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