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璧》作者:九月流火 第144节(2 / 4)
一个孩子养在乡下能花多少钱,镇国公竟然要用四分之一的田庄产业去谢,他疯了吗?
明老夫人缓缓开口道:“苏家养大雨霁,确实该好好道谢。但感谢有其他方式,用钱来偿还,太俗了。”
镇国公大手一挥将大房的产业送给外人,最着急的莫过于明三夫人。她也附和道:“是啊,大伯春秋鼎盛,现在就分家产太早了。二娘和雨霁年纪小,不识事,贸然拿这么大一笔钱,容易招灾。”
镇国公平淡但坚决,道:“我就是一个俗人,不会说好听话,不用钱总觉得不够表达我的心意。孩子们不愿意收是他们的孝心,但我这个做长辈的,却要把水端正。我已经想通了,我这一生碌碌无为,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雍王养大,不负章怀太子所托,以及两个女儿能回到身边,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如今这两个心愿都已经实现,我再无所求,镇国公府的爵位能传承就传承,若朝廷不给恩典,没了就没了,来日九泉之下我去给父亲请罪。”
明二夫人听到这里眼皮子一跳,不动声色扫向老夫人和三房,心道原来在这里等着呢。镇国公前面说了那么多,真正要说的无非就这一句,他宁愿让明家的爵位失传,也不会过继其他人的儿子。
明二夫人险些笑出声来,得努力憋着,才能在众人面前保持体面。明老夫人和明三夫人的脸色非常难看,她们都意识到,这是镇国公故意说给她们的,今日她们在香房的谈话被人听到了。
镇国公像是没注意到怪异的氛围一样,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儿子想向母亲请示,我想把苏嬷嬷的牌位供到明家祖祠里。”
明老夫人眉头一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镇国公认真道:“苏嬷嬷照顾瑜兰长大,后来又带大了雨霁,对明家恩重如山,和自家长辈无异,明家理当供奉她的香火。牌位就放在瑜兰旁边吧,这样瑜兰寂寞时,还能和苏嬷嬷说说话。”
镇国公说着满满倒了一盏茶,看向苏行止,道:“多谢这些年你们照顾雨霁,我以茶代酒,敬你和苏嬷嬷一杯。”
苏行止连忙举杯应和,李华章视线不动声色扫过其他人,面如平湖倒了盏茶,笑道:“镇国公说的是。国公拳拳之心,我却之不恭,那我就腆颜收下国公的馈赠了。”
李华章收下大房四分之一的私产后,明老夫人就算不同意也无法说出口了。这样一来就是默认了这种分法,其实二房、三房并没有少分什么,但和三夫人预想的比起来,那就少了太多了。
这顿饭可谓不欢而散,明老夫人没心思再在大昭国寺礼佛了,拉着脸打道回府。她们出门时,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正好听到李华章和明华裳说话:“裳裳,我不擅长打理产业,但又不好糟蹋镇国公的一片心意,我那份能不能交给你,你来帮我管?”
苏行止听到后,也道:“雨霁,我不是明家人,没有道理收镇国公的私产。我那一份,也归还给你吧。”
苏雨霁扫了他一眼,道:“你连账都没记过,想也知道管不了。那我来吧,每个月我会把分红给你送去。”
明华裳一听,低声说:“其实我也不会记账。以前我只负责花钱,从来不操心挣钱的。”
李华章听到笑了,故作苦恼说:“那要怎么办,我也不会管。”
明华裳一双眼睛天真无辜,道:“雨霁姐,能不能麻烦你把我们的也一起管了?你给苏兄送多少分红,就给我们多少。如果你嫌麻烦,我自己去取?”
苏雨霁听着就皱起眉心,苏行止不会收在她的预料之中,他们两人的钱一直都是放在一起花的,苏行止把东西交给她管,苏雨霁习以为常。但明华裳和李华章把自己的那份也交给她,是不是太心大了?
苏雨霁隐晦道:“关系到钱财,丝丝缕缕牵扯很多,我们又不住在一起,可能不方便。”
明华裳一脸认真,道:“那你搬回国公府不就方便了?”
苏雨霁微怔,恍然大悟,原来明华裳装傻充愣这么久,就是为了这句话。身后的李华章浅笑不语,显然在明华裳开口那一瞬间就料到了。苏雨霁扫过看似说者无心的明华裳,愤怒不甘的三房夫人,意味不明的明家奴仆,和不远处明明期待却故意表现出不在意的镇国公,忽然觉得人生苦短,纠结那些有的没的实在浪费时间。
苏雨霁淡淡点头,也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道:“好。”
明华裳愣了下,霎间眼睛发亮,像是天光乍破,雨后初霁,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毫不吝啬挥洒着快乐和欢欣:“太好了。我们这就走,搬家要收拾很久呢,趁天没黑,赶紧搬!”
镇国公听到这里喜不自胜,赶紧过来说:“裳裳,你们只管回府就是,我去雨霁的院子里搬东西。”
“不用。”明华裳嫌弃道,“女孩子的东西多精细,你们哪知道怎么搬,都给人家弄坏了。快走开,我去雨霁姐家帮忙。正好我今天带了进宝她们来,一个收拾,一个押车,一个对单子,刚刚好。”
说起这个,几个丫鬟立刻商量起怎么收拾,声音叽叽喳喳的,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李华章最开始还试图参与话题,后面他就放弃了,只听,不发表意见,安心当一个会搬东西的工具人。
苏雨霁在众人的簇拥中走远了,苏行止落在后面,看着在人群中渐渐展露笑颜的苏雨霁,眼中既欣慰,又落寞。
她会逐渐融入新的环境,最多只需要半年,就会和天生长在长安的娘子们别无二致。少时那个小姑娘,不再需要他来帮她扎头发了。 ↑返回顶部↑
明老夫人缓缓开口道:“苏家养大雨霁,确实该好好道谢。但感谢有其他方式,用钱来偿还,太俗了。”
镇国公大手一挥将大房的产业送给外人,最着急的莫过于明三夫人。她也附和道:“是啊,大伯春秋鼎盛,现在就分家产太早了。二娘和雨霁年纪小,不识事,贸然拿这么大一笔钱,容易招灾。”
镇国公平淡但坚决,道:“我就是一个俗人,不会说好听话,不用钱总觉得不够表达我的心意。孩子们不愿意收是他们的孝心,但我这个做长辈的,却要把水端正。我已经想通了,我这一生碌碌无为,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雍王养大,不负章怀太子所托,以及两个女儿能回到身边,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如今这两个心愿都已经实现,我再无所求,镇国公府的爵位能传承就传承,若朝廷不给恩典,没了就没了,来日九泉之下我去给父亲请罪。”
明二夫人听到这里眼皮子一跳,不动声色扫向老夫人和三房,心道原来在这里等着呢。镇国公前面说了那么多,真正要说的无非就这一句,他宁愿让明家的爵位失传,也不会过继其他人的儿子。
明二夫人险些笑出声来,得努力憋着,才能在众人面前保持体面。明老夫人和明三夫人的脸色非常难看,她们都意识到,这是镇国公故意说给她们的,今日她们在香房的谈话被人听到了。
镇国公像是没注意到怪异的氛围一样,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儿子想向母亲请示,我想把苏嬷嬷的牌位供到明家祖祠里。”
明老夫人眉头一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镇国公认真道:“苏嬷嬷照顾瑜兰长大,后来又带大了雨霁,对明家恩重如山,和自家长辈无异,明家理当供奉她的香火。牌位就放在瑜兰旁边吧,这样瑜兰寂寞时,还能和苏嬷嬷说说话。”
镇国公说着满满倒了一盏茶,看向苏行止,道:“多谢这些年你们照顾雨霁,我以茶代酒,敬你和苏嬷嬷一杯。”
苏行止连忙举杯应和,李华章视线不动声色扫过其他人,面如平湖倒了盏茶,笑道:“镇国公说的是。国公拳拳之心,我却之不恭,那我就腆颜收下国公的馈赠了。”
李华章收下大房四分之一的私产后,明老夫人就算不同意也无法说出口了。这样一来就是默认了这种分法,其实二房、三房并没有少分什么,但和三夫人预想的比起来,那就少了太多了。
这顿饭可谓不欢而散,明老夫人没心思再在大昭国寺礼佛了,拉着脸打道回府。她们出门时,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正好听到李华章和明华裳说话:“裳裳,我不擅长打理产业,但又不好糟蹋镇国公的一片心意,我那份能不能交给你,你来帮我管?”
苏行止听到后,也道:“雨霁,我不是明家人,没有道理收镇国公的私产。我那一份,也归还给你吧。”
苏雨霁扫了他一眼,道:“你连账都没记过,想也知道管不了。那我来吧,每个月我会把分红给你送去。”
明华裳一听,低声说:“其实我也不会记账。以前我只负责花钱,从来不操心挣钱的。”
李华章听到笑了,故作苦恼说:“那要怎么办,我也不会管。”
明华裳一双眼睛天真无辜,道:“雨霁姐,能不能麻烦你把我们的也一起管了?你给苏兄送多少分红,就给我们多少。如果你嫌麻烦,我自己去取?”
苏雨霁听着就皱起眉心,苏行止不会收在她的预料之中,他们两人的钱一直都是放在一起花的,苏行止把东西交给她管,苏雨霁习以为常。但明华裳和李华章把自己的那份也交给她,是不是太心大了?
苏雨霁隐晦道:“关系到钱财,丝丝缕缕牵扯很多,我们又不住在一起,可能不方便。”
明华裳一脸认真,道:“那你搬回国公府不就方便了?”
苏雨霁微怔,恍然大悟,原来明华裳装傻充愣这么久,就是为了这句话。身后的李华章浅笑不语,显然在明华裳开口那一瞬间就料到了。苏雨霁扫过看似说者无心的明华裳,愤怒不甘的三房夫人,意味不明的明家奴仆,和不远处明明期待却故意表现出不在意的镇国公,忽然觉得人生苦短,纠结那些有的没的实在浪费时间。
苏雨霁淡淡点头,也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道:“好。”
明华裳愣了下,霎间眼睛发亮,像是天光乍破,雨后初霁,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毫不吝啬挥洒着快乐和欢欣:“太好了。我们这就走,搬家要收拾很久呢,趁天没黑,赶紧搬!”
镇国公听到这里喜不自胜,赶紧过来说:“裳裳,你们只管回府就是,我去雨霁的院子里搬东西。”
“不用。”明华裳嫌弃道,“女孩子的东西多精细,你们哪知道怎么搬,都给人家弄坏了。快走开,我去雨霁姐家帮忙。正好我今天带了进宝她们来,一个收拾,一个押车,一个对单子,刚刚好。”
说起这个,几个丫鬟立刻商量起怎么收拾,声音叽叽喳喳的,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李华章最开始还试图参与话题,后面他就放弃了,只听,不发表意见,安心当一个会搬东西的工具人。
苏雨霁在众人的簇拥中走远了,苏行止落在后面,看着在人群中渐渐展露笑颜的苏雨霁,眼中既欣慰,又落寞。
她会逐渐融入新的环境,最多只需要半年,就会和天生长在长安的娘子们别无二致。少时那个小姑娘,不再需要他来帮她扎头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