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7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卓敬摇了摇头:“不够。我们需要的是更实质性的让步,如果你们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那么我很抱歉,我们无法提供你们所需的武器和粮食援助。”
  谈判再次陷入了僵局。
  但被安排好的傅安却轻轻地走到卓敬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卓敬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卓敬对帖木儿使团说道:“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们一些时间,但无论如何,如果不能满足大明的条件,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大明在帖木儿汗国内战中的立场。”
  这就是你跟我谈不拢,那我就去找沙哈鲁等反对者的意思了。
  在大明巨大的压力下,阿尔都沙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了,他别无他法。
  大明基本达成了事先姜星火设计好的谈判要求,能谈下来的都谈下来,包括设立天使馆、开放口岸等等,甚至还有些诸如内陆通商的条件,帖木儿汗国竟然也做出了让步,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想借着内乱的借口来个人货通吃的念头,就不晓得了。
  有些条件,大明现在不一定能够用的上,但既然谈下来了,以后就说不准了。
  而随着朱棣回到南京,礼部谈好的内容,正式被呈了上去,只要朱棣点头用印,那这份《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友好通商航海契约》就算是正式生效了,因为阿尔都萨那边有哈里勒的全权授权。
  毕竟阿尔都沙不太可能谈着谈着派人回去给哈里勒送信,问问“这条能不能同意”之类的,要真是这样,以现在的通讯条件,永乐二十年能不能谈完都是个问题。
  阿尔都沙一行人被庄重地引领进入南京皇宫。
  皇宫的巍峨,尽显大明的威严。
  穿越一道道门槛高高的宫门,他们终于来到了皇宫接见外国使臣的大殿。
  奉天殿内,朱棣已经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阿尔都沙等人按照礼部教给他们的礼仪,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然后递交了哈里勒大汗的亲笔国书。
  这一刻,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息。
  阿尔都沙向朱棣转达了哈里勒大汗的问候与诚意,并详细阐述了帖木儿汗国希望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因为有事先准备,帖木儿方面也有会写汉语奏表的高手,所以算是言辞真诚恳切,赢得了在场众臣的一丝好感。
  不过上次帖木儿汗国翻脸之前也是这么舔的,所以有了前车之鉴,朱棣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微微点头。
  如果用现代的外交辞令来写,那就是“皇帝陛下向阿尔都沙等人表达了大明对帖木儿汗国内政的尊重,基于两国间一贯的友好态度,表示愿意与帖木儿汗国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接见在友好而庄重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努力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最终这次接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而这次历史性接触不仅为帖木儿汗国与大明之间的友好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带来了新的希望。”
  永乐四年四月,帖木儿汗国宰相阿尔都沙与大明签订了《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友好通商航海契约》,至此,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和解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而这一契约签署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除了一些市面上的东西,大明不仅获得了在南天竺用兵帖木儿汗国不得干涉的保障,而且还基本确保了远洋舰队可以一路航行到非洲畅通无阻并能沿途获得补给。
  这对于大明建立全球霸权战略的实行,给予了极大的助推。
  而且大明还实现了对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插手,有了大明的援助,哈里勒虽然不能马上打败他的四叔和大哥,但起码不至于被人家一路平推了而对于哈里勒来说,大明的粮食和武器援助虽然很贵,这条输血线是拿真金白银换来的,可有就比没有强太多,东征大军归国后,很多领主和贵族他根本无力控制,都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到封地了,这也导致了哈里勒力量的极度削弱,大明的援助对他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只不过在救命稻草送到他手里之前,哈里勒还得自己坚持一下。
  哈里勒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是比较争气的,很快就彻底控制了河中地区以及南方的出海口,就这样,在大明的干预下,从永乐四年开始,帖木儿汗国的内战陷入了僵局,三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帖木儿一手创建的这个庞大帝国在他死后事实上和名义上的分裂就都形成了。
  ——————
  黄昏的余晖洒在南京皇宫的金瓦红墙上,为这座雄伟的皇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棣端坐在书房中,他的神情有些复杂,看得出相当纠结。
  对于朱棣来说,完成了与帖木儿汗国的和解,却并没有能让他高兴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