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213节(2 / 4)
这梁太后本就得位不正,从一开始就有人反对,倘若梁太后能够带领西夏走出困境,那还说得过去,可是在她的领导下,这国家变得更加穷困潦倒,相比起来,那些归降宋朝的商人,个个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包括普通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夏国内的有识之士,全都揭竿而起。
而且是从四面八方,后方肃州、西凉府也全都反了。
当然,宋军也是对他们提供全面支持,包括财政,以及武器。
而在西夏大起义之前,王韶已经及时将情报汇报给朝廷,赵顼那是欣喜若狂,西夏已经是唾手可得,而王安石、文彦博他们也立刻拟定出一个进攻辽国的战略计划。
在西夏农奴大起义前夕,宋朝突然大规模增兵雄州、霸州,准备进攻幽州。
辽国也收到情报,开始往幽州增兵。
双方在白沟河两岸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仿佛大战是一触即发。
但是辽国万万没有想到,这不过是宋朝的虚晃一枪。
就在辽国集中注意力防守幽州之时,西夏突然暴乱,然后西军部分主力顺势从西夏境内撤出,与太原合兵,十五万大军沿着朔州、应州,一路攻向云州。
辽国万万没有想到,西夏会突然爆发大起义,导致西军主力可以西夏境内撤出。
之前辽国支援梁太后,不就是为了西夏能够牵制住西军主力么。
等到辽国回过神来,已经是为时已晚。
西军在种谔、折继世等一干将领的带领下,是一路势如破竹。
因为西军在西夏打了这么多年,不但获取大量的牧场、战马,同时士兵们也得充分的历练,关键这两年打得都是防守战,耗损不大,是武力充沛,同时还有火炮的支持,而相比起来,辽国在河东附近的士兵,已经好些年没有打过大战。
回过神来的辽国,发现宋朝只是在重复雍熙北伐的路线,而萧太后已经给出教科书一般的解法,最初辽国上下也不慌。
根据这路线来看,宋朝一定先用河北军,吸引辽军主力在幽州,然后趁着西面空虚,调动西军突破云州的防线,直接绕道幽州来,与河北军两面夹击。
目的肯定还是幽州。
然而,西军攻克云州后,便立刻停止进攻,加紧部署防线,河北主力也从进攻阵型,转变为防守阵型。
哎!就是逗你玩。
原来这个战略计划,目标根本不是幽州,而是云州,因为河北地区没有多少战马,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可一旦拿下西夏,再拿下云州,那么辽国就在宋朝的包围之下。
幽州随时面临腹背受敌。
宋朝也是为求避免,重蹈雍熙北伐的失败,这回选择一步步去蚕食,而不是想着一口气拿下,因为时间始终是在宋朝这一边,宋朝也没有必要冒风险去进攻辽国。
此番大举进攻,其实就是改善一下对辽的战术位置而已,而主要精力还是先平定西夏。
河东。
大黄平。
但见两三千百姓,激动的站在校场内。
只听一人高喊道:“陈旭。” ↑返回顶部↑
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夏国内的有识之士,全都揭竿而起。
而且是从四面八方,后方肃州、西凉府也全都反了。
当然,宋军也是对他们提供全面支持,包括财政,以及武器。
而在西夏大起义之前,王韶已经及时将情报汇报给朝廷,赵顼那是欣喜若狂,西夏已经是唾手可得,而王安石、文彦博他们也立刻拟定出一个进攻辽国的战略计划。
在西夏农奴大起义前夕,宋朝突然大规模增兵雄州、霸州,准备进攻幽州。
辽国也收到情报,开始往幽州增兵。
双方在白沟河两岸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仿佛大战是一触即发。
但是辽国万万没有想到,这不过是宋朝的虚晃一枪。
就在辽国集中注意力防守幽州之时,西夏突然暴乱,然后西军部分主力顺势从西夏境内撤出,与太原合兵,十五万大军沿着朔州、应州,一路攻向云州。
辽国万万没有想到,西夏会突然爆发大起义,导致西军主力可以西夏境内撤出。
之前辽国支援梁太后,不就是为了西夏能够牵制住西军主力么。
等到辽国回过神来,已经是为时已晚。
西军在种谔、折继世等一干将领的带领下,是一路势如破竹。
因为西军在西夏打了这么多年,不但获取大量的牧场、战马,同时士兵们也得充分的历练,关键这两年打得都是防守战,耗损不大,是武力充沛,同时还有火炮的支持,而相比起来,辽国在河东附近的士兵,已经好些年没有打过大战。
回过神来的辽国,发现宋朝只是在重复雍熙北伐的路线,而萧太后已经给出教科书一般的解法,最初辽国上下也不慌。
根据这路线来看,宋朝一定先用河北军,吸引辽军主力在幽州,然后趁着西面空虚,调动西军突破云州的防线,直接绕道幽州来,与河北军两面夹击。
目的肯定还是幽州。
然而,西军攻克云州后,便立刻停止进攻,加紧部署防线,河北主力也从进攻阵型,转变为防守阵型。
哎!就是逗你玩。
原来这个战略计划,目标根本不是幽州,而是云州,因为河北地区没有多少战马,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可一旦拿下西夏,再拿下云州,那么辽国就在宋朝的包围之下。
幽州随时面临腹背受敌。
宋朝也是为求避免,重蹈雍熙北伐的失败,这回选择一步步去蚕食,而不是想着一口气拿下,因为时间始终是在宋朝这一边,宋朝也没有必要冒风险去进攻辽国。
此番大举进攻,其实就是改善一下对辽的战术位置而已,而主要精力还是先平定西夏。
河东。
大黄平。
但见两三千百姓,激动的站在校场内。
只听一人高喊道:“陈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