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节(2 / 4)
朱沆都难以想象洞荆之祸在建邺重演,会是何等的灾难?
到时候王番、顾藩、周鹤等人,可以在精锐扈卫的保护下出城,去跟牛首山义军会合,但建邺城里变成修罗地狱,绍隆帝不想背下弃京而逃、纵匪肆虐的罪名,大概也只能咬死他离京是被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胁迫、劫持了吧?
至于派人去请陛下回京,且不说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有没有这个胆子,且不说周鹤等人会不会极力反对,朱沆打死都不相信京襄没有后手。
说白了,汪伯潜、罗望、晋庄成他们彻底中计,往润州一路绝尘而去,京襄的后手就会始终隐而不露,让一切看上去就像是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劫持陛下出京而走。
倘若汪伯潜、罗望、晋庄成他们半途回过味来,想要簇拥绍隆帝重返建邺,压根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正人心惶惶的禁卫武卒及建邺府军,突然间听到军令说要掉头回京,在半道上会乱成什么样子?
也许京襄仅需要在宝华山或哪个地方暗中部署一两千嫡系精锐,就足以将乱糟糟两万护驾兵马击溃了吧?
又或者京襄部署的后手,只要稍稍露点头虚张声势,就足以令汪伯潜他们吓得不敢回头了吧?
朱沆也能理解都堂之上诸大臣为何如此迫切要钱择瑞发函调牛首山义军进城,他们妻妾子嗣、健仆美婢都在城里,他们敢,或者他们愿意去承担数十万流民涌进建邺城的后果吗?
朱沆之前就预料到绍隆帝只要踏出建邺城,就将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但从次子朱桐现身,到此刻看到都堂之上诸大臣的反应,才真正意识到,有些错是真没有办法挽回了。
见众人意见一致,钱择瑞也再无犹豫,很快就亲笔拟好征调军令,代表枢密院加盖佥书院事印。
周鹤、顾藩、王番除了他们亲笔在上面副署,也要求兵部、御营使司的相关官员在上面副署,之后就安排使者携令纵马出城,往牛首山义军设于当涂县的统制行辕而去。
午后驻扎于秦淮河以西的第一批义军将卒两千余人马,就在徐忻的率领下,奉征召令从西城丽景门进城,先接手诸城门防务,控制人员进出。
义军将卒多为军眷子弟,对大越及宗室还是有感情的,轻易不会参与动乱,更不要说谋反了,但现在陛下为奸贼劫持离京,他们奉政事堂及枢密院的征召令进城接管防务、维持京中治安,思想上也就不存在什么不能接受的,奉令行事就是。
午后更多的义军将卒进城,不仅接管皇宫及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建邺府衙、江宁县衙等要害之地的守卫之事,城里各处骚乱就迅速平息下来;上万涌进来滋事的流民也都先统统驱赶出去,以免制造不必要的混乱。
……
……
不平静的一天很快过去,夜幕降临,建邺城重新恢复宵禁。
除了一队队兵卒,还在不熟悉的街巷里提着灯笼巡视,街头巷尾悄寂无声,看不到什么行人。即便家里有急病的,一时间也不敢出来,只能在宅子里苦熬。
政事堂的都堂大院里灯烛通明。
院中甲卒林立,王峻身穿铠甲,亲自带队在政事堂值守,但也谨守规矩,不干涉诸大臣在都堂之中议事。
都堂之上也是亮如白昼,周鹤作为左相(正相),端坐堂中,武威郡王赵翼、右相顾藩、参知政事兼御史副使、枢密院佥书院事钱择瑞、鸿胪寺卿朱沆列坐左右;荣乐郡主作为硕果仅存的宗室成员之一,也坐于朱沆之侧共议对策;诸寺监、部院少卿、郎中以上官员五十余众皆列坐长案后,将原本还算宽敞的都堂挤得满满当当。
建邺相距润州丹阳县陆路仅一百一十里,最近的消息是黄昏前罗望等人率领禁卫武卒“劫持”皇帝及诸妃嫔车驾已经越过句容县境,抵达丹阳县西三十里处的鹤华亭,推算下来,此时很可能已经进入润州治丹阳城中。
此外,另有消息确证驻守扬州的葛钰已遣前锋数千兵马渡江,进入润州治丹阳城。
“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汪伯潜、高纯年、晋庄成、罗望等逆贼与润州知州罗楠光、扬州知府葛钰串谋劫持陛下;葛伯奕、魏楚钧以及韩时良等人有无参与其中,尚待观察,却也不可不防,”
周鹤看向堂下众人,说道,
“诸逆劫持陛下不说,还将皇帝玺印等信物一并掠走,料来他们抵达润州之后就会草拟伪诏传往各地,说不定还会强迫陛下御笔签书。不想诸路监司产生不必要的惊扰,我们的动作就不能慢了啊,不能因为担心陛下的安危,就不敢将这些逆贼的真面相揭露给世人知道啊!诸公以为如何啊?”
众臣一个个腹诽不已,暗想明明午时就可以直接以政事堂、枢密院的名义草拟政令传告天下,并征召平凉公率部讨逆,周鹤、王番他们却偏偏等到罗楠光、葛钰等人都彻底入彀了,才讨论函告之事,还要说慢不得,他们又能说什么?
此时能入都堂议事者,都可以说是朝堂之上的中坚大臣了,他们对内情不可能全无所知、猜测,但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他们能说什么?
昨夜之前京中是流传京襄意图举兵清君侧,但这样传言并非此时就有,甚至在宿卫禁军北城哗变之时就有流传,绍隆帝甚至为此专门下诏予以澄清、禁止民间传议。
至于汪伯潜等人是不是奸侫,甚至在其去除枢密使一职之后,依旧不断有奏章弹劾、要求诛之而后快。 ↑返回顶部↑
到时候王番、顾藩、周鹤等人,可以在精锐扈卫的保护下出城,去跟牛首山义军会合,但建邺城里变成修罗地狱,绍隆帝不想背下弃京而逃、纵匪肆虐的罪名,大概也只能咬死他离京是被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胁迫、劫持了吧?
至于派人去请陛下回京,且不说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有没有这个胆子,且不说周鹤等人会不会极力反对,朱沆打死都不相信京襄没有后手。
说白了,汪伯潜、罗望、晋庄成他们彻底中计,往润州一路绝尘而去,京襄的后手就会始终隐而不露,让一切看上去就像是汪伯潜、罗望、晋庄成等人劫持陛下出京而走。
倘若汪伯潜、罗望、晋庄成他们半途回过味来,想要簇拥绍隆帝重返建邺,压根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正人心惶惶的禁卫武卒及建邺府军,突然间听到军令说要掉头回京,在半道上会乱成什么样子?
也许京襄仅需要在宝华山或哪个地方暗中部署一两千嫡系精锐,就足以将乱糟糟两万护驾兵马击溃了吧?
又或者京襄部署的后手,只要稍稍露点头虚张声势,就足以令汪伯潜他们吓得不敢回头了吧?
朱沆也能理解都堂之上诸大臣为何如此迫切要钱择瑞发函调牛首山义军进城,他们妻妾子嗣、健仆美婢都在城里,他们敢,或者他们愿意去承担数十万流民涌进建邺城的后果吗?
朱沆之前就预料到绍隆帝只要踏出建邺城,就将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但从次子朱桐现身,到此刻看到都堂之上诸大臣的反应,才真正意识到,有些错是真没有办法挽回了。
见众人意见一致,钱择瑞也再无犹豫,很快就亲笔拟好征调军令,代表枢密院加盖佥书院事印。
周鹤、顾藩、王番除了他们亲笔在上面副署,也要求兵部、御营使司的相关官员在上面副署,之后就安排使者携令纵马出城,往牛首山义军设于当涂县的统制行辕而去。
午后驻扎于秦淮河以西的第一批义军将卒两千余人马,就在徐忻的率领下,奉征召令从西城丽景门进城,先接手诸城门防务,控制人员进出。
义军将卒多为军眷子弟,对大越及宗室还是有感情的,轻易不会参与动乱,更不要说谋反了,但现在陛下为奸贼劫持离京,他们奉政事堂及枢密院的征召令进城接管防务、维持京中治安,思想上也就不存在什么不能接受的,奉令行事就是。
午后更多的义军将卒进城,不仅接管皇宫及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建邺府衙、江宁县衙等要害之地的守卫之事,城里各处骚乱就迅速平息下来;上万涌进来滋事的流民也都先统统驱赶出去,以免制造不必要的混乱。
……
……
不平静的一天很快过去,夜幕降临,建邺城重新恢复宵禁。
除了一队队兵卒,还在不熟悉的街巷里提着灯笼巡视,街头巷尾悄寂无声,看不到什么行人。即便家里有急病的,一时间也不敢出来,只能在宅子里苦熬。
政事堂的都堂大院里灯烛通明。
院中甲卒林立,王峻身穿铠甲,亲自带队在政事堂值守,但也谨守规矩,不干涉诸大臣在都堂之中议事。
都堂之上也是亮如白昼,周鹤作为左相(正相),端坐堂中,武威郡王赵翼、右相顾藩、参知政事兼御史副使、枢密院佥书院事钱择瑞、鸿胪寺卿朱沆列坐左右;荣乐郡主作为硕果仅存的宗室成员之一,也坐于朱沆之侧共议对策;诸寺监、部院少卿、郎中以上官员五十余众皆列坐长案后,将原本还算宽敞的都堂挤得满满当当。
建邺相距润州丹阳县陆路仅一百一十里,最近的消息是黄昏前罗望等人率领禁卫武卒“劫持”皇帝及诸妃嫔车驾已经越过句容县境,抵达丹阳县西三十里处的鹤华亭,推算下来,此时很可能已经进入润州治丹阳城中。
此外,另有消息确证驻守扬州的葛钰已遣前锋数千兵马渡江,进入润州治丹阳城。
“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汪伯潜、高纯年、晋庄成、罗望等逆贼与润州知州罗楠光、扬州知府葛钰串谋劫持陛下;葛伯奕、魏楚钧以及韩时良等人有无参与其中,尚待观察,却也不可不防,”
周鹤看向堂下众人,说道,
“诸逆劫持陛下不说,还将皇帝玺印等信物一并掠走,料来他们抵达润州之后就会草拟伪诏传往各地,说不定还会强迫陛下御笔签书。不想诸路监司产生不必要的惊扰,我们的动作就不能慢了啊,不能因为担心陛下的安危,就不敢将这些逆贼的真面相揭露给世人知道啊!诸公以为如何啊?”
众臣一个个腹诽不已,暗想明明午时就可以直接以政事堂、枢密院的名义草拟政令传告天下,并征召平凉公率部讨逆,周鹤、王番他们却偏偏等到罗楠光、葛钰等人都彻底入彀了,才讨论函告之事,还要说慢不得,他们又能说什么?
此时能入都堂议事者,都可以说是朝堂之上的中坚大臣了,他们对内情不可能全无所知、猜测,但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他们能说什么?
昨夜之前京中是流传京襄意图举兵清君侧,但这样传言并非此时就有,甚至在宿卫禁军北城哗变之时就有流传,绍隆帝甚至为此专门下诏予以澄清、禁止民间传议。
至于汪伯潜等人是不是奸侫,甚至在其去除枢密使一职之后,依旧不断有奏章弹劾、要求诛之而后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