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107节(3 / 4)
这回却是胡大福应的:“能行。不过,夫人,那黄桃它不甜,别说京城里的贵人了,咱们乡下人吃都觉得一般啊,还有那山楂,咱们都叫它酸楂,真个不好吃,难不成要卖给沾糖葫芦的小贩子吗?那可用不了许多。奶牛倒是能养的,盖上两间棚子便是,山上有的是草,也好喂。”
“能办就行,我开作坊加工,不妨事,你只管盯着种好就是。明年能结果吗?”许杏尽量心平气和,但是神色间却有了几分焦灼。
胡大福低着头没看见,他老婆却察觉了,连忙道:“夫人,这树不比鸡鸭,今年栽了,明年便是能结些果子,却也不会太多,总要到后年才能旺相起来。”
许杏知道她说得有理,深吸口气,道:“你说得是,先去办吧。对了,山后那一片,可是还荒着?种棉花可行?”
胡大福夫妻对视一眼,都觉得许杏今日有些不同。胡大福的头垂得更低了:“夫人,种棉花可行,只是如今天冷了,小人已经做主,种了五六十亩地的红薯,想着那东西耐寒耐旱,能收多少是多少,不如等明年春上收了红薯再种棉花,到明年秋里也能收一茬。”
“如此也好。”许杏同意了,“另外也可以在村里收购鸡蛋鸭蛋,只要新鲜,都按村里的价钱就好,我需要多出货。实在不行就再买两架骡车,雇两个人专门送货也使得。”
胡大福就有些拿不准:“夫人,正阳街那里怕是放不下那许多。”
许杏摆手:“你们先去准备就是,我打算再开间酒楼,到时候送到酒楼就是。”
胡大福恍然大悟:“那,那是自然的。”
回去的路上,胡大福还在纠结:“你说夫人要开酒楼,要这些鸡鸭是应当的,怎么还要棉花呢?”
“你管这些做甚?夫人让种就种呗,棉花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他老婆却不甚在意,“你不是成日觉得来回衙门怵得慌,就愿意种地吗?好好种就是了。夫人抬举咱们儿女,咱们就得把那山弄好喽!今儿我瞧着夫人像是遇上事儿了,很着急用银子似的。”
很着急用银子的许杏很快就拿到了她想要的信息。
郑氏一族自前朝发迹,经营数代,已然是个中等规模的世家了。郑淑妃这一支是主支嫡脉,先郑太后那一支虽也是嫡系,却略远了一层,还是出了郑太后之后才被族里重视的。郑大人是郑太后的亲侄子,和淑妃却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妹关系,当然,朝堂和内宫中,他们是郑氏一族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兄妹之情”也就因为共同的家族利益而亲密起来。
除去祖籍那里的祖产,郑府在京城的产业十分繁杂。他们名下的商铺有三间酒楼、一家药铺、一间书局、两处布庄、两家粮铺和一家银楼、一家钱庄。除了占去半条街的府邸之外,他们还有二十余处房产、铺面放出去收租。城外又有温泉庄子一个,田庄五处,田产八百亩。这些也仅仅是府里公中和郑夫人陪嫁的产业,她的几个儿媳的陪嫁没算在内。
袁管家道:“他们这些铺子里头,除了书局似乎利润不大,其余的都十分兴隆,日进斗金。但是这些都是挖一挖就能查出来的,若是他们私底下有什么旁的营生,兴许做得隐秘,就没有查出来。淑妃在宫里,是没有陪嫁产业的,不过郑大人夫妇应该是在定期给她送银子。九皇子还年幼,也没有产业。”
“这些也不少了,确实家底丰厚。”许杏看完了清单,叹了口气,“不好对付啊。”
同贵和袁管家面面相觑。
同贵便问:“夫人怎的想起来查他们家了?”
“哦,我想夺他家的产业啊。”许杏随口答着,脑子里却在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先做什么。
同喜见他们二人都一头雾水,便好心解释了一句:“郑家骄横霸道的,欺负到咱们府上了,夫人这才要想办法。”
“我是没能耐罢了他们的官,可我能让他们没有饭吃。”许杏神色发冷,“我准备再开两个作坊,一家酒楼,你去找地方。另外,这个,找京城最好的木匠和铁匠来打制,记住了,要让他们保密。”
她把手里的图纸递给同贵,这是她回忆了许久才画好的,想来没有问题了。
同贵接过来看了一眼,有些不确定的问:“这……这是纺纱机吧?又有些奇怪,似乎和从前见的有些不同。”
“不错,正是纺纱机。”许杏颔首,“我给它改了改,应该是能用的。后边的织布机也是,略改了一点,这个不大好做,若不好弄,你便多找几家铁匠试试。”
这个大越朝之前并没有出现过许杏记忆中的古代水力大纺车,而是只有最传统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大有提升的空间。
许杏的专业是农产品深加工,但对纺织业也略有涉猎,熟悉各项工序,对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这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自然也是用心研究过的。她一开始没想过改变历史,只想小富即安,可是现在,她决定把这些都拿出来,大干一场。
同贵把图纸小心收好,郑重答应了。
“还有,去跟胡大福说,在山下平地处挖个地窖,要大,最少有一亩地大小,找人买冰存进去。”许杏继续吩咐。
“这个倒容易,现在农闲,在村里多雇些人干活就是,很快的。正是结冰的时候,买冰也不贵。”同贵应了。
“再一个,找好瓷器作坊,要烧这样的坛子和这种瓶子。”许杏把最后一张图纸递给她,“瓶子用来装酒,果子酒,要细长的,雅致好看,瓶口的塞子要能绝对密封的。坛子装水果糖水,也是要瓶口密封好,另外要能承受住急热急冻,开水里煮不裂,从开水里拿出来放进冰水里,也要保证不裂,就行了。这两样贵些也无妨,一定要保证东西好。” ↑返回顶部↑
“能办就行,我开作坊加工,不妨事,你只管盯着种好就是。明年能结果吗?”许杏尽量心平气和,但是神色间却有了几分焦灼。
胡大福低着头没看见,他老婆却察觉了,连忙道:“夫人,这树不比鸡鸭,今年栽了,明年便是能结些果子,却也不会太多,总要到后年才能旺相起来。”
许杏知道她说得有理,深吸口气,道:“你说得是,先去办吧。对了,山后那一片,可是还荒着?种棉花可行?”
胡大福夫妻对视一眼,都觉得许杏今日有些不同。胡大福的头垂得更低了:“夫人,种棉花可行,只是如今天冷了,小人已经做主,种了五六十亩地的红薯,想着那东西耐寒耐旱,能收多少是多少,不如等明年春上收了红薯再种棉花,到明年秋里也能收一茬。”
“如此也好。”许杏同意了,“另外也可以在村里收购鸡蛋鸭蛋,只要新鲜,都按村里的价钱就好,我需要多出货。实在不行就再买两架骡车,雇两个人专门送货也使得。”
胡大福就有些拿不准:“夫人,正阳街那里怕是放不下那许多。”
许杏摆手:“你们先去准备就是,我打算再开间酒楼,到时候送到酒楼就是。”
胡大福恍然大悟:“那,那是自然的。”
回去的路上,胡大福还在纠结:“你说夫人要开酒楼,要这些鸡鸭是应当的,怎么还要棉花呢?”
“你管这些做甚?夫人让种就种呗,棉花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他老婆却不甚在意,“你不是成日觉得来回衙门怵得慌,就愿意种地吗?好好种就是了。夫人抬举咱们儿女,咱们就得把那山弄好喽!今儿我瞧着夫人像是遇上事儿了,很着急用银子似的。”
很着急用银子的许杏很快就拿到了她想要的信息。
郑氏一族自前朝发迹,经营数代,已然是个中等规模的世家了。郑淑妃这一支是主支嫡脉,先郑太后那一支虽也是嫡系,却略远了一层,还是出了郑太后之后才被族里重视的。郑大人是郑太后的亲侄子,和淑妃却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妹关系,当然,朝堂和内宫中,他们是郑氏一族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兄妹之情”也就因为共同的家族利益而亲密起来。
除去祖籍那里的祖产,郑府在京城的产业十分繁杂。他们名下的商铺有三间酒楼、一家药铺、一间书局、两处布庄、两家粮铺和一家银楼、一家钱庄。除了占去半条街的府邸之外,他们还有二十余处房产、铺面放出去收租。城外又有温泉庄子一个,田庄五处,田产八百亩。这些也仅仅是府里公中和郑夫人陪嫁的产业,她的几个儿媳的陪嫁没算在内。
袁管家道:“他们这些铺子里头,除了书局似乎利润不大,其余的都十分兴隆,日进斗金。但是这些都是挖一挖就能查出来的,若是他们私底下有什么旁的营生,兴许做得隐秘,就没有查出来。淑妃在宫里,是没有陪嫁产业的,不过郑大人夫妇应该是在定期给她送银子。九皇子还年幼,也没有产业。”
“这些也不少了,确实家底丰厚。”许杏看完了清单,叹了口气,“不好对付啊。”
同贵和袁管家面面相觑。
同贵便问:“夫人怎的想起来查他们家了?”
“哦,我想夺他家的产业啊。”许杏随口答着,脑子里却在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先做什么。
同喜见他们二人都一头雾水,便好心解释了一句:“郑家骄横霸道的,欺负到咱们府上了,夫人这才要想办法。”
“我是没能耐罢了他们的官,可我能让他们没有饭吃。”许杏神色发冷,“我准备再开两个作坊,一家酒楼,你去找地方。另外,这个,找京城最好的木匠和铁匠来打制,记住了,要让他们保密。”
她把手里的图纸递给同贵,这是她回忆了许久才画好的,想来没有问题了。
同贵接过来看了一眼,有些不确定的问:“这……这是纺纱机吧?又有些奇怪,似乎和从前见的有些不同。”
“不错,正是纺纱机。”许杏颔首,“我给它改了改,应该是能用的。后边的织布机也是,略改了一点,这个不大好做,若不好弄,你便多找几家铁匠试试。”
这个大越朝之前并没有出现过许杏记忆中的古代水力大纺车,而是只有最传统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大有提升的空间。
许杏的专业是农产品深加工,但对纺织业也略有涉猎,熟悉各项工序,对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这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自然也是用心研究过的。她一开始没想过改变历史,只想小富即安,可是现在,她决定把这些都拿出来,大干一场。
同贵把图纸小心收好,郑重答应了。
“还有,去跟胡大福说,在山下平地处挖个地窖,要大,最少有一亩地大小,找人买冰存进去。”许杏继续吩咐。
“这个倒容易,现在农闲,在村里多雇些人干活就是,很快的。正是结冰的时候,买冰也不贵。”同贵应了。
“再一个,找好瓷器作坊,要烧这样的坛子和这种瓶子。”许杏把最后一张图纸递给她,“瓶子用来装酒,果子酒,要细长的,雅致好看,瓶口的塞子要能绝对密封的。坛子装水果糖水,也是要瓶口密封好,另外要能承受住急热急冻,开水里煮不裂,从开水里拿出来放进冰水里,也要保证不裂,就行了。这两样贵些也无妨,一定要保证东西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