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第203节(3 / 4)
……
“是时候了。”
福帝元年,江南旱灾仍不停歇,但是其饥荒在江北百万顷良田产粮的支持供应下已经缓解,江南流民之乱遂消。
而在抗旱稻种的强势压迫下,江南各地豪族不得不放出自己无力经营的荒地归公,以换取抗旱稻种,江北政权在江南的统治步入稳健。
六月一日,百家学宫收齐两千一百五十二名文士,开始为《拼音字典》的两千一百五十二个简体字做注。
这些文士每人只负责为一字做注,但是陆瑶的要求不仅是要写尽每一个字在诸子经典中的字义,更要其写尽每一个字在日常生活运用中的字义,更要起到化繁为简,意义通达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这就比文士们想象中的为字做注要难得多了。
毕竟如果只是写某字在经典中的意义,他们只用举着书卷一一翻过,可要写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义,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间去了。
文士们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不够优美”“贱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但是这样的质问被传达到陆瑶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为不懂的人写的,不是为懂的人写的。”
这话戳中了部分文士们的自尊,让某些文士们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愿地跑到百姓中去记录问讯各种字的用法了。
即使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不被陆瑶刷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深入民间采风,寻求字词的用法。
但是陆瑶要的各字词的用法并不仅限于青州一隅,而是要众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记录全国百姓的字词用法,等到收集完毕,再一一挑选最通用的用法。
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语言和语句,大量文士们不得不背上包袱,从青州出发,前往各地。
对这些或自愿或不自愿出发前往全国的文士,陆瑶也有礼相送,每个人出发前当然要先送一份《拼音字典》的三个月培训大礼包。
如果不会简体字,不懂拼音,那你还为字典做什么注?有什么资格做注?看在这个理由的份上,文士们对学习拼音.简体字以及《拼音字典》使用方法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在最初纠正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是到底都是有基础的文人,简体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做出的简化,拼音也不算难,文士们一旦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关,学起来就很快了。
等学完三个月的简体字.拼音和《拼音字典》的用法,这些文士就带着自己的踌躇满志,和陆瑶打包给他们的一车《拼音字典》行李,踏上了前往全国采风的路。
他们不知道,这会是一条艰苦无比的路,也会是一条写满了收获和功德的路。
他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会见识很多前所未有的风景,如果要给它起一个总结的名字,它的名字叫人民。
后世记载,福帝元年九月一日,文曲星落,有两千文士入我九州,行十万里功德路,扬我文化,天下文兴。
第22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阿古霸先在他阿爹的屋前踌躇好久,最后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进去见阿爹一面。
毕竟他阿爹那砂锅大的铁拳在他们这附近几条街都是远近闻名,他觉得无论是自己这颗聪明的脑袋还是自己没几两肉的屁.股,都受不起阿爹两下揍的。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
阿古霸先在他爹的屋前磕了两个响头,出门前去厨房顺了几个阿娘刚烤好的饼,就背着一个行囊出了门。
阿古霸先是平城里一个普通的小青年,爹爹曾在大司马席献手下做事,后来年纪大了,旧伤发作,才带着大司马赏下的金银回了家,在平城置办下几间大屋,家里也有一群奴隶丫鬟伺候,甚至不缺识字的汉人奴仆。
阿古霸先的阿爹已经退休快七年了,但是他仍然不忘当年随大司马进京平叛的膺荣,一心想要儿子勇武成才,以后好走他的路子进军中,一进入就至少能是个十夫长。
但是阿古霸先不喜欢舞刀弄棒,反而在北帝陛下开始在朝中推广汉学.汉字之后,看到汉人的文字文章就一眼荡魂,心向往之,平日里也不知道被阿爹抓住揍了多少次,但是他仍然经常和家里那几个汉人奴隶混在一起,让他们教自己汉人的文化。
阿古霸先比他阿爹更早学会认汉人的简体字,等到官府的公文发下来的时候,他阿爹尚要眯着眼睛认半天,他已经能大声念诵出来了。 ↑返回顶部↑
“是时候了。”
福帝元年,江南旱灾仍不停歇,但是其饥荒在江北百万顷良田产粮的支持供应下已经缓解,江南流民之乱遂消。
而在抗旱稻种的强势压迫下,江南各地豪族不得不放出自己无力经营的荒地归公,以换取抗旱稻种,江北政权在江南的统治步入稳健。
六月一日,百家学宫收齐两千一百五十二名文士,开始为《拼音字典》的两千一百五十二个简体字做注。
这些文士每人只负责为一字做注,但是陆瑶的要求不仅是要写尽每一个字在诸子经典中的字义,更要其写尽每一个字在日常生活运用中的字义,更要起到化繁为简,意义通达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这就比文士们想象中的为字做注要难得多了。
毕竟如果只是写某字在经典中的意义,他们只用举着书卷一一翻过,可要写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义,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间去了。
文士们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不够优美”“贱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但是这样的质问被传达到陆瑶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为不懂的人写的,不是为懂的人写的。”
这话戳中了部分文士们的自尊,让某些文士们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愿地跑到百姓中去记录问讯各种字的用法了。
即使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不被陆瑶刷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深入民间采风,寻求字词的用法。
但是陆瑶要的各字词的用法并不仅限于青州一隅,而是要众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记录全国百姓的字词用法,等到收集完毕,再一一挑选最通用的用法。
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语言和语句,大量文士们不得不背上包袱,从青州出发,前往各地。
对这些或自愿或不自愿出发前往全国的文士,陆瑶也有礼相送,每个人出发前当然要先送一份《拼音字典》的三个月培训大礼包。
如果不会简体字,不懂拼音,那你还为字典做什么注?有什么资格做注?看在这个理由的份上,文士们对学习拼音.简体字以及《拼音字典》使用方法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在最初纠正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是到底都是有基础的文人,简体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做出的简化,拼音也不算难,文士们一旦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关,学起来就很快了。
等学完三个月的简体字.拼音和《拼音字典》的用法,这些文士就带着自己的踌躇满志,和陆瑶打包给他们的一车《拼音字典》行李,踏上了前往全国采风的路。
他们不知道,这会是一条艰苦无比的路,也会是一条写满了收获和功德的路。
他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会见识很多前所未有的风景,如果要给它起一个总结的名字,它的名字叫人民。
后世记载,福帝元年九月一日,文曲星落,有两千文士入我九州,行十万里功德路,扬我文化,天下文兴。
第22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阿古霸先在他阿爹的屋前踌躇好久,最后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进去见阿爹一面。
毕竟他阿爹那砂锅大的铁拳在他们这附近几条街都是远近闻名,他觉得无论是自己这颗聪明的脑袋还是自己没几两肉的屁.股,都受不起阿爹两下揍的。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
阿古霸先在他爹的屋前磕了两个响头,出门前去厨房顺了几个阿娘刚烤好的饼,就背着一个行囊出了门。
阿古霸先是平城里一个普通的小青年,爹爹曾在大司马席献手下做事,后来年纪大了,旧伤发作,才带着大司马赏下的金银回了家,在平城置办下几间大屋,家里也有一群奴隶丫鬟伺候,甚至不缺识字的汉人奴仆。
阿古霸先的阿爹已经退休快七年了,但是他仍然不忘当年随大司马进京平叛的膺荣,一心想要儿子勇武成才,以后好走他的路子进军中,一进入就至少能是个十夫长。
但是阿古霸先不喜欢舞刀弄棒,反而在北帝陛下开始在朝中推广汉学.汉字之后,看到汉人的文字文章就一眼荡魂,心向往之,平日里也不知道被阿爹抓住揍了多少次,但是他仍然经常和家里那几个汉人奴隶混在一起,让他们教自己汉人的文化。
阿古霸先比他阿爹更早学会认汉人的简体字,等到官府的公文发下来的时候,他阿爹尚要眯着眼睛认半天,他已经能大声念诵出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