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节(3 / 4)
远在浙江的贞筠听闻消息后,都不由摔碎手中的茶盏。婢女蕙心忙替她擦裙子,问道:“夫人,您这是怎么了?”
宋巧姣道:“看来,心学是要真正成为官声,这是好事,可也是难事。”
贞筠道:“是啊。”
时间拉回到三年前,她和谢丕、谢云一路逃亡至广东。处在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已经成为了她理想中的乐土。
这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同伴,有正在蓬勃发展的丝织业。她本该留在这里,在自立和救人中实现自我。刚开始,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她的脚伤恢复后,就开始参与女婴收容,女医的培养,时不时还去丝织场帮忙。每天晨曦初现时,她就出门,直到夜幕降临后方回家,每天虽然辛劳,可是心里却是充实的。
闲暇时,她还会和时春一块出海。明媚的阳光下,海水瑰丽如玛瑙。她们仰头躺在甲板上,旁边的炉火上就烤着刚捞上来的海鲜。她早就脱下了繁复的衣裙,也和时春一样一身短打,一面吃着肥美的虾贝望潮,一面喝着新酿的荔枝酒。
这时的她,唯一的遗憾就是,要是月池能在这里,能和她们一起过这样的日子,那该有多好。可这样宁谧美好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
那是她到广东第二年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织场里的女工却显得很焦躁。随着开关,涌入的海外商贩越来越多,需要丝绸量也越来越大。有水的地方,都建起了水转丝纺车。织造局对女工的管束和催逼越发严厉,叫她们昼夜不息地劳作。
贞筠几次有意去和织造局交涉,可时春把这事揽了过去。她道:“还是让我去。我和他们更好说。”
贞筠明白她的意思,以前她是诰命夫人,去哪里别人都让三分,可现在,她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妇人。她并不后悔救谢丕两兄弟,也不会因此再觉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可这种眼看悲剧发现,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太糟糕了。她必须得做些什么。她去织场去得更勤,可正因去得勤了,隐藏在水面下的真相,便再也瞒不过她的眼睛。
有一天,一个十岁的姑娘躲在暗处垂泪。她忙上前去询问,那姑娘却始终不肯说,问得急了,她哭得更厉害:“她们说了,不能跟您说。说了就完了!”
贞筠疑窦更深,拉扯间,她误触了这个女孩的腿,她疼得惨叫一声。贞筠一愣,她立即挽起她的裤腿,触目所及的是狰狞鞭痕。
她心头惊怒交织:“怎么回事,是谁打的?”
没人回答她。她拉着哭哭啼啼的女孩走进织场,想要问明究竟发生了何事,可所有女工却都避开她的视线,如避蛇蝎。
贞筠或许曾经是个莽撞的姑娘,可到了今日,她的所有天真、冲动,都早在日复一日的厄难中磨灭。
她靠近身旁的女工,作势要掀起她的裤腿。那女工吓了一跳,她竟然从小凳子上摔下来,连滚带爬地躲开她。
贞筠的手在微微发颤,她环顾四周:“你们,你们身上也都有吗?”
每个人的眼中都浮现泪光,可每个人都不敢作声。
只有面无人色的管事嬷嬷凑上前来:“夫人,这也怪不得我们。这是公公们的意思啊。我们,我们也是实在没法子……”
她们表面上絮絮叨叨地哭诉,可肚里却早就把贞筠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知道是哪里来得死丫头,仗着有几分权势,在这儿充个屁的菩萨。装什么腔,做什么势,有本事去找太监闹啊。”
她们正在心里骂得正欢,却没曾想贞筠竟真个拂袖而去。一个老虔婆望着她的背影,期期艾艾道:“这……她是往哪儿去?”
名叫兰花的女工道:“还能去哪儿,指定去市舶司了。时将军三令五申,让我们别多口,您老非不听。我看您怎么交代!”
管事嬷嬷急了:“这怎么能怪我呢?还不都是这死丫头惹的祸!”
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找个出气筒吧。织场内,哭声又一次响起,满怀凄楚。
贞筠到了市舶司,却吃了结结实实一个闭门羹。她并未鲁莽行事。她知道时春瞒着她的原因是为什么,无非就是怕她大吵大闹,反而把事情闹得更糟。她明白今非昔比,她不能长留于此,争一时意气固然痛快,可她也要为这里的女工做长远打算。于是,她耐着性子等着、等着,等到双腿发麻时,却等到了时春和市舶司太监一块出来。
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把时春和世故二字联系起来。可这样的情形,就真真切切出现在她面前。
时春曾经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在遭到压迫时,许多男人都选择认命,他们或是被折磨而死,或是自尽而死,可时春不一样。她选择举刀来反抗。不管身在何境,她的腰杆始终是挺直的。在宣府战场上,她和敌人殊死搏斗,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肯投降。在鞑靼流亡时,她对那些所谓的草原领主,也始终维持尊严。可现在,她却在这个太监面前陪笑!
那样浓烈的笑意,就像是被糨糊粘在她的脸上一样。她弯着腰,亲切地拉着那个太监的手,轻声细语道:“不必远送了。您太客气了。”
那个太监掐着兰花指:“礼数是要有的。只是,时将军,咱家还是那句话,下不为例。”
时春的眉心一跳,可下一刻她却笑得更加温和:“公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您就看看我的面子,真就不能再通融通融吗?” ↑返回顶部↑
宋巧姣道:“看来,心学是要真正成为官声,这是好事,可也是难事。”
贞筠道:“是啊。”
时间拉回到三年前,她和谢丕、谢云一路逃亡至广东。处在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已经成为了她理想中的乐土。
这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同伴,有正在蓬勃发展的丝织业。她本该留在这里,在自立和救人中实现自我。刚开始,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她的脚伤恢复后,就开始参与女婴收容,女医的培养,时不时还去丝织场帮忙。每天晨曦初现时,她就出门,直到夜幕降临后方回家,每天虽然辛劳,可是心里却是充实的。
闲暇时,她还会和时春一块出海。明媚的阳光下,海水瑰丽如玛瑙。她们仰头躺在甲板上,旁边的炉火上就烤着刚捞上来的海鲜。她早就脱下了繁复的衣裙,也和时春一样一身短打,一面吃着肥美的虾贝望潮,一面喝着新酿的荔枝酒。
这时的她,唯一的遗憾就是,要是月池能在这里,能和她们一起过这样的日子,那该有多好。可这样宁谧美好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
那是她到广东第二年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织场里的女工却显得很焦躁。随着开关,涌入的海外商贩越来越多,需要丝绸量也越来越大。有水的地方,都建起了水转丝纺车。织造局对女工的管束和催逼越发严厉,叫她们昼夜不息地劳作。
贞筠几次有意去和织造局交涉,可时春把这事揽了过去。她道:“还是让我去。我和他们更好说。”
贞筠明白她的意思,以前她是诰命夫人,去哪里别人都让三分,可现在,她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妇人。她并不后悔救谢丕两兄弟,也不会因此再觉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可这种眼看悲剧发现,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太糟糕了。她必须得做些什么。她去织场去得更勤,可正因去得勤了,隐藏在水面下的真相,便再也瞒不过她的眼睛。
有一天,一个十岁的姑娘躲在暗处垂泪。她忙上前去询问,那姑娘却始终不肯说,问得急了,她哭得更厉害:“她们说了,不能跟您说。说了就完了!”
贞筠疑窦更深,拉扯间,她误触了这个女孩的腿,她疼得惨叫一声。贞筠一愣,她立即挽起她的裤腿,触目所及的是狰狞鞭痕。
她心头惊怒交织:“怎么回事,是谁打的?”
没人回答她。她拉着哭哭啼啼的女孩走进织场,想要问明究竟发生了何事,可所有女工却都避开她的视线,如避蛇蝎。
贞筠或许曾经是个莽撞的姑娘,可到了今日,她的所有天真、冲动,都早在日复一日的厄难中磨灭。
她靠近身旁的女工,作势要掀起她的裤腿。那女工吓了一跳,她竟然从小凳子上摔下来,连滚带爬地躲开她。
贞筠的手在微微发颤,她环顾四周:“你们,你们身上也都有吗?”
每个人的眼中都浮现泪光,可每个人都不敢作声。
只有面无人色的管事嬷嬷凑上前来:“夫人,这也怪不得我们。这是公公们的意思啊。我们,我们也是实在没法子……”
她们表面上絮絮叨叨地哭诉,可肚里却早就把贞筠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知道是哪里来得死丫头,仗着有几分权势,在这儿充个屁的菩萨。装什么腔,做什么势,有本事去找太监闹啊。”
她们正在心里骂得正欢,却没曾想贞筠竟真个拂袖而去。一个老虔婆望着她的背影,期期艾艾道:“这……她是往哪儿去?”
名叫兰花的女工道:“还能去哪儿,指定去市舶司了。时将军三令五申,让我们别多口,您老非不听。我看您怎么交代!”
管事嬷嬷急了:“这怎么能怪我呢?还不都是这死丫头惹的祸!”
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找个出气筒吧。织场内,哭声又一次响起,满怀凄楚。
贞筠到了市舶司,却吃了结结实实一个闭门羹。她并未鲁莽行事。她知道时春瞒着她的原因是为什么,无非就是怕她大吵大闹,反而把事情闹得更糟。她明白今非昔比,她不能长留于此,争一时意气固然痛快,可她也要为这里的女工做长远打算。于是,她耐着性子等着、等着,等到双腿发麻时,却等到了时春和市舶司太监一块出来。
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把时春和世故二字联系起来。可这样的情形,就真真切切出现在她面前。
时春曾经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在遭到压迫时,许多男人都选择认命,他们或是被折磨而死,或是自尽而死,可时春不一样。她选择举刀来反抗。不管身在何境,她的腰杆始终是挺直的。在宣府战场上,她和敌人殊死搏斗,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肯投降。在鞑靼流亡时,她对那些所谓的草原领主,也始终维持尊严。可现在,她却在这个太监面前陪笑!
那样浓烈的笑意,就像是被糨糊粘在她的脸上一样。她弯着腰,亲切地拉着那个太监的手,轻声细语道:“不必远送了。您太客气了。”
那个太监掐着兰花指:“礼数是要有的。只是,时将军,咱家还是那句话,下不为例。”
时春的眉心一跳,可下一刻她却笑得更加温和:“公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您就看看我的面子,真就不能再通融通融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