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梅姑姑快给她看看,脑门红了一块。”
  说着,先一步落荒而逃。
  被秦昶这么一闹,虞莜一直到用完膳才想起冯成,坐在椅上捧着茶盏略作思忖,干脆也不叫人进来,交待竹青去跟他说一声:
  此去八十里的易县有座兵囤,今秋运抵的军粮应当还未动,冯郡守可去向守将程峰借调一批过来,先应急再说。
  前世庆州雪灾发生时,她刚被皇兄封为长公主,政务尚不熟稔,朝堂两派扯皮推捼,赈灾事宜迟迟定不下来。
  待到临近年关,传来南安郡遭暴民冲击府衙,郡守冯成劝阻未成,被当街乱棍殴死的消息,她这才第一次在朝会上发了火。
  接下来各部齐唰唰响应,杜启茂很利索地拨下款项,遣专员前往陈、庆二州就近筹粮,另一面丰承毅带兵火速赶来,平息□□、抓捕流民中蓄意煽动、带头闹事者,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冯成是弘盛十二年的三甲同进士,地方官吏中颇有仁名,父皇在世时曾点评此人,是个嘴碎心软的老好人。
  他不该是这样的下场。
  虞莜有意拖慢行程,等的便是流民在南安郡酝酿乱相,她无心济世救民,只想拉冯成一把。
  按她的想法,是要让冯郡守召集地方团练严防流民暴动,提前找出挑头之人惩处,将一场□□泯于萌芽。
  被秦昶一打岔,她按捺住激进的心思,深觉重生一回,自己有些过于偏激,既便不再心怀家国,也没必要与天下为敌。
  因此才给冯成指了条借粮救济的路子,既然不是官府作恶才使灾民愤而暴起,还该以安抚为要,以冯成的仁慈和多年为官的经验,解决了缺粮的燃眉之急,该当可以有个善了。
  那边冯成得熙沅公主支招,连夜亲自赶往易县,起初程峰不肯,道无上峰命令,擅挪军粮是死罪。
  最后冯郡守把随身携带的官印都押给程峰,道赈灾粮一到就归还,最晚年底,不行就拿今年一郡的田税来抵,再不行,他冯成甘愿变卖家产,总之不让军囤为难就是。
  程峰对他这般行径颇为感动,点了三百民兵押送粮草,连人带粮,都借给冯郡守使。
  冯成两日一夜未阖眼,赶回南安已是转天下午,恰好遇见绕城而过的送亲队,上前求见熙沅公主,汇报了进展后连声称谢。
  马车缓缓行进,虞莜隔窗看向顶着一头花白乱发的冯成,他年纪不过四十出头,已颇显老相,面色黝黑、沟壑纵横如田间老农,两眼全是血丝,疲惫不堪却笑容开怀。
  前世她见过南康半数以上地方官员,如冯成这般不修边幅的寥寥无几,不由想起阿耶说过的话:大丈夫活一世,必当轰轰烈烈。
  有人利欲熏心,恃权行利己之举,一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是一种轰烈的活法,却极易昙花一现,身后遭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或许,杜启茂会是这样的结局。
  亦有人如冯成这般,不图钱不为名,一生为民操劳,身后荣享尊名,流芳百代。
  那又如何?
  生前,冯成的家眷享不到半点好处,连口粮都要让给穷苦百姓,被民众乱棍打死之际,他难道未曾感到一丝凄凉和悔意?
  朝廷的追封嘉奖,与他一个死人有何关系?
  前世她命人将冯成的家眷接到金陵安顿,孤儿寡母虽得以安稳度日,可到底失去的丈夫、阿耶再也回不来了,顶着亡父英名长大的孩子,是否还愿继承父志,为民不辞辛劳?
  迎面过来一群灾民,拖儿带女约摸二三十人,皆是面黄肌瘦,枯黄的脸上神情麻木,这时正避到道路侧旁。
  眼见大队人马威风凛凛,金帷朱盖的马车奢华非凡,这些人纷纷跪倒在地,口中哀声祈求,“贵人行行好,救救我们吧。”
  竹青、丹朱几个小宫女凑在窗边向外打量,个个一脸不忍,小声嘀咕:
  “好可怜啊,你看那些孩子都瘦得皮包骨头了,这么冷的天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