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使她当学霸 第84节(2 / 4)
被“骗”算什么?大家都是朋友,平日里彼此坑一坑是常事,“上了年龄就会稳重”这种言论只是晚辈对长辈的错误认知,毕竟七八十岁的人了哪里还好意思和二十来岁的小孩耍怪,要耍肯定和同龄的朋友们耍啊。
重点是,竟然这篇论文其实没有漏洞,而“周氏猜测”也是真的被证明了!!!
*
国内外有时差,张教授收到回复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他早就闭上眼,进入梦乡。
突然,“叮咚——”一声有消息的提示音,大声又清脆,瞬间将上了年纪后睡眠质量一直不怎么好的张教授夫妻从睡梦中吵醒。
“你手机怎么回事,没开静音就算了,声音还调得这么大,又不是聋了!”凌晨被吵醒,张教授的妻子气得不行,忍不住狠狠给了丈夫背上一下,又是在太困,便翻过身继续睡。
可她还没重新进入梦乡,身边的人突然整个人鲤鱼打挺般从床上坐了起来,开口,声音甚至是有些哽咽的:“周氏猜测!周氏猜测真的被证明了!《数学年刊》回我了!说是审核通过,调到下期就刊印发行!”
说话时,张教授拿着手机的手都在抖。
“周氏猜测”的证明,其实张教授早就放弃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注定平庸的“妥协”,不再如年少时那般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是心甘情愿服老的呢?
能看到自己曾以为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的遥不可及的梦终于实现,恍惚中,那个曾经偷偷收集别人的草稿纸执着着自己科研路的少年模样好像又浮现在眼前,激动之余,他甚至有点想哭。
尽管只是“通讯作者”,但白芍芍也说过,能想出这个新的思路离不开他提供的草稿纸,修改的几十个版本稿子更是完全在他的督促之下,而论文发行后也会有他的署名在上面,以后被人提起这篇证明论文,多少也会顺带提一嘴他这个“发现了千里马的伯乐”。
只是在脑海中对那个画面稍作想象,张教授就兴奋得合不拢嘴。
搞学术的人,不能排除其中的一小部分极品,但大部分人其实很单纯。就像张教授,他们热爱搞研究,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此,就算自己没有搞出什么特别大的成果,即使最欣赏的后辈并不是自己的学生,也乐意将辛苦收集的资料欣然送出,只期待她可以走出另一条自己没走过的道路。
事实证明,他所欣赏的那个孩子,不仅走出了他没有走过的道路,在imo中获得了世界第一,甚至还走到了即使是如今作为数学界有一定权威的教授,也没有走到过的“猜测证明者”的高度。
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收到的邮件回复,张教授脑中杂七杂八想了许多,早已干涩的眼眶不自觉微微湿润。
作为与张教授携手相伴多年的妻子,张夫人很能理解丈夫现在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配的激动,更是清楚如今他的表现已经是多番克制的结果。
他应该恨不得立刻截图发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好消息,更是想要就在凌晨三点的现在打电话告诉给朋友们,分享自己此时的快乐……
但他忍住了,只是与她第一时间分享了这几乎是亲眼看到别人帮自己实现了梦想的快乐。
原本氤氲在心中的起床气骤然消散,缓缓舒出一口气,张教授的妻子眨眨眼,将即将溢出来的泪珠眨掉,露出一个欣慰的笑。
真好,能在闭眼前实现梦想,这个臭老头一定很开心。
*
尽管看起来前段时间那个“大家一起来找茬”游戏有点傻憨憨的感觉,但gilbert和cecilia等人的确是数学界的权威人士,也是《数学年刊》负责论文审核的学术编辑。因此,当他们都给出审稿通过的回复后,期刊就会立刻通知被匿名了的投稿人,ta的论文已经通过审核,将会被《数学年刊》录用,等待排期。
和按顺序来的审稿不一样,排期是比较玄学的事,短的一个月左右,长的甚至可能一、两年,具体情况要根据期刊来分析。《数学年刊》是季刊,一年四期,今年九月,也就是下下个月,就会出第三期,稿子其实已经定差不多了,本来说是下周再复核确定一下,然后就可以下厂刊印。
正常来说,按照审核通过的顺序,这篇《周氏猜测的证明》排期最早也得在年末的第四期才能刊登,但是因为这篇论文是数学界久所未见的关于猜测的证明,而且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周氏猜测”,显然一定会引起一波热浪狂潮。因此,内部一致讨论后,便将之插队刊登在了第三期。
同样是为了销量和影响力更换稿子,但像这种学术期刊和八卦娱乐类杂志的不同,根本出发点、目的和作用都是积极的。
与此同时,《数学年刊》官网第一次提前发了预告宣传,就不上线的运营仿佛突然有人在这个岗位,表示即将上市的9月刊有一篇关于“周氏猜测”的证明论文,目前本刊各学术编辑皆认为该论文没有漏洞,但仍期待大家共同研究,为数学领域做出贡献。
其实,gilbert他们给出的说法都是这篇论文是完美的,没有任何错漏之处,希望早日刊登出去让大家都好好看看,但考虑到作为sci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万一被其他与cecilia他们并不相熟的数学家发现了其中的错漏之处后期刊以及编辑的连带责任,便在宣传时稍微注意了下“说话的艺术”。
毕竟不怕一万,也怕万一,这样比较安全,也免了一些无谓的喷子。
作为sci期刊,《数学年刊》在数学类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已经算得上很高,自然是许多学术圈人士以及数学爱好者的重点关注。
上个世纪,数学界有许多惊才绝艳的天才数学家,无论是证明猜测还是提出开辟新天地的理论,都仿佛烟花般接连在学术爱好者们的心中炸开,可到了21世纪却仿佛是陷入僵局,阴云蔽日,数学界久未体验新鲜理论的突破。 ↑返回顶部↑
重点是,竟然这篇论文其实没有漏洞,而“周氏猜测”也是真的被证明了!!!
*
国内外有时差,张教授收到回复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他早就闭上眼,进入梦乡。
突然,“叮咚——”一声有消息的提示音,大声又清脆,瞬间将上了年纪后睡眠质量一直不怎么好的张教授夫妻从睡梦中吵醒。
“你手机怎么回事,没开静音就算了,声音还调得这么大,又不是聋了!”凌晨被吵醒,张教授的妻子气得不行,忍不住狠狠给了丈夫背上一下,又是在太困,便翻过身继续睡。
可她还没重新进入梦乡,身边的人突然整个人鲤鱼打挺般从床上坐了起来,开口,声音甚至是有些哽咽的:“周氏猜测!周氏猜测真的被证明了!《数学年刊》回我了!说是审核通过,调到下期就刊印发行!”
说话时,张教授拿着手机的手都在抖。
“周氏猜测”的证明,其实张教授早就放弃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注定平庸的“妥协”,不再如年少时那般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是心甘情愿服老的呢?
能看到自己曾以为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的遥不可及的梦终于实现,恍惚中,那个曾经偷偷收集别人的草稿纸执着着自己科研路的少年模样好像又浮现在眼前,激动之余,他甚至有点想哭。
尽管只是“通讯作者”,但白芍芍也说过,能想出这个新的思路离不开他提供的草稿纸,修改的几十个版本稿子更是完全在他的督促之下,而论文发行后也会有他的署名在上面,以后被人提起这篇证明论文,多少也会顺带提一嘴他这个“发现了千里马的伯乐”。
只是在脑海中对那个画面稍作想象,张教授就兴奋得合不拢嘴。
搞学术的人,不能排除其中的一小部分极品,但大部分人其实很单纯。就像张教授,他们热爱搞研究,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此,就算自己没有搞出什么特别大的成果,即使最欣赏的后辈并不是自己的学生,也乐意将辛苦收集的资料欣然送出,只期待她可以走出另一条自己没走过的道路。
事实证明,他所欣赏的那个孩子,不仅走出了他没有走过的道路,在imo中获得了世界第一,甚至还走到了即使是如今作为数学界有一定权威的教授,也没有走到过的“猜测证明者”的高度。
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收到的邮件回复,张教授脑中杂七杂八想了许多,早已干涩的眼眶不自觉微微湿润。
作为与张教授携手相伴多年的妻子,张夫人很能理解丈夫现在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配的激动,更是清楚如今他的表现已经是多番克制的结果。
他应该恨不得立刻截图发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好消息,更是想要就在凌晨三点的现在打电话告诉给朋友们,分享自己此时的快乐……
但他忍住了,只是与她第一时间分享了这几乎是亲眼看到别人帮自己实现了梦想的快乐。
原本氤氲在心中的起床气骤然消散,缓缓舒出一口气,张教授的妻子眨眨眼,将即将溢出来的泪珠眨掉,露出一个欣慰的笑。
真好,能在闭眼前实现梦想,这个臭老头一定很开心。
*
尽管看起来前段时间那个“大家一起来找茬”游戏有点傻憨憨的感觉,但gilbert和cecilia等人的确是数学界的权威人士,也是《数学年刊》负责论文审核的学术编辑。因此,当他们都给出审稿通过的回复后,期刊就会立刻通知被匿名了的投稿人,ta的论文已经通过审核,将会被《数学年刊》录用,等待排期。
和按顺序来的审稿不一样,排期是比较玄学的事,短的一个月左右,长的甚至可能一、两年,具体情况要根据期刊来分析。《数学年刊》是季刊,一年四期,今年九月,也就是下下个月,就会出第三期,稿子其实已经定差不多了,本来说是下周再复核确定一下,然后就可以下厂刊印。
正常来说,按照审核通过的顺序,这篇《周氏猜测的证明》排期最早也得在年末的第四期才能刊登,但是因为这篇论文是数学界久所未见的关于猜测的证明,而且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周氏猜测”,显然一定会引起一波热浪狂潮。因此,内部一致讨论后,便将之插队刊登在了第三期。
同样是为了销量和影响力更换稿子,但像这种学术期刊和八卦娱乐类杂志的不同,根本出发点、目的和作用都是积极的。
与此同时,《数学年刊》官网第一次提前发了预告宣传,就不上线的运营仿佛突然有人在这个岗位,表示即将上市的9月刊有一篇关于“周氏猜测”的证明论文,目前本刊各学术编辑皆认为该论文没有漏洞,但仍期待大家共同研究,为数学领域做出贡献。
其实,gilbert他们给出的说法都是这篇论文是完美的,没有任何错漏之处,希望早日刊登出去让大家都好好看看,但考虑到作为sci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万一被其他与cecilia他们并不相熟的数学家发现了其中的错漏之处后期刊以及编辑的连带责任,便在宣传时稍微注意了下“说话的艺术”。
毕竟不怕一万,也怕万一,这样比较安全,也免了一些无谓的喷子。
作为sci期刊,《数学年刊》在数学类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已经算得上很高,自然是许多学术圈人士以及数学爱好者的重点关注。
上个世纪,数学界有许多惊才绝艳的天才数学家,无论是证明猜测还是提出开辟新天地的理论,都仿佛烟花般接连在学术爱好者们的心中炸开,可到了21世纪却仿佛是陷入僵局,阴云蔽日,数学界久未体验新鲜理论的突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