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741节(3 / 4)
“还真不是。”
郑和诚实道:“后来我们仔细调查了,满者伯夷帝国现在是内忧外患,不仅内部出乱子了,而且外部也有敌人,现在根本无暇西顾。”
“仔细说说看。”
“外部就是东爪哇王国在崛起,满者伯夷帝国统治了以爪哇岛为核心的广大群岛地区,以前甚至击败了蒙古人的跨海远征,但帝国建立日久,奢靡之风盛行,武备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了,而东爪哇人更比他们更野蛮也更善战,已经击败了数次满者伯夷帝国派来平叛的军队,招募了很多其他部族,通过招降纳叛,军队规模反而越打越大了。”
姜星火点点头倒也不意外,所有老大帝国到了末期都这个德行,无非就是女真故事罢了。
“满者伯夷帝国的内忧呢?”
“这得从头说。”郑和无奈道。
“不急,一边看阅舰演习一边说。”
姜星火示意郑和看长江江面,在两人对话的时候,阅舰式已经开始了,现在兜了一圈排列好阵型后,开始了演习。
各艘不同型号的战船依次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功能进行展示,有的战船搭载着中小口径火炮,炮口昂首向天,仿佛随时准备向敌人发射致命的一击;有的战船则载着精锐的跳荡队,他们身着轻甲,手持短刀,身法矫健如同猛虎下山,随时准备夺取敌船。
随着一声令下,火炮操演开始了,战船上火炮齐鸣,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天际,虽然只是训练用的空包弹,但在长江南岸的百姓看来,每一次炮击都仿佛能撕裂空气,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模拟跳荡夺船演习,堪称是惊心动魄,这些勇士他们如同猿猴般敏捷地通过钩锁或搭板跃上敌船,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次挥刀、每一次冲锋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让人热血沸腾。
显然,这场江上阅舰式和水战演习不仅展示了大明远洋舰队的强大实力,更激发了南直隶百姓们的爱国热情。
正如那句话所说——
“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一想到英国的财富和工业,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大明注定会成为全球帝国,注定会吃到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所以作为全球帝国的这种精神特质,肯定要从一开始就刻意进行培养和引导,让他们为有这样一支威武之师而自豪,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强盛的帝国而骄傲。
一个很显然的反面例子就是,在姜星火前世明廷决定停止下西洋,烧毁所有资料的时候,大明的普通百姓对于这件事根本无感。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方面是郑和舰队做的是官方垄断贸易,赚的钱都用来给朱棣的宏图伟业花销了,别说百姓分不到半毛好处,就是勋臣和文官也无利可图,所以既然自己得不到利益,甚至会影响私下的走私贸易,那毁了也就毁了。
第二个方面是缺乏宣传,郑和下西洋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事业,但明廷官方却对此没有太多宣传,这主要是因为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相悖,所以只能从朝贡方面变相给下西洋提供理由,相当于又当又立,自然不好开口宣传,而不宣传的结果就是百姓根本不知道下西洋究竟有什么意义。
而姜星火的变法则不同,郑和远洋舰队在姜星火的规划下,实际上起到的角色是探路者和维护者,而在利益上,则是“我赚钱也让别人赚钱”。
郑和的远洋舰队负责以武力和外交等方式,开拓航路,给大明的海贸商人打开市场,随后大明国内的商人就可以蜂拥而至,而因为现在商人们即便是巨富也没有太大的能量运输大量货物,再加上郑和舰队拥有一系列的专营商品独家销售权,所以民间商人的分润其实基本不会影响郑和舰队给当初出资的勋贵宗室和皇室这些“股东”带来利益。
恰恰相反,越多的商人参与进大明开辟和维护的航路中,就意味着整体贸易规模和国内制造业需求的扩大,同时,大明也能通过市舶司收取更多的关税。
要知道,大明可不仅仅是在本土进出口的几个市舶司收关税,而是在诸如新港、马尼拉等宣慰使司,也就是南洋重要的商贸节点上,都设置了相应的市舶司。
现在的船只,只要过了满剌加海峡,第一,你不可能一点都不补给跑一个来回,而你只要补给,除了毫无安全性可言的满者伯夷帝国的港口,就只选择在大明控制下的三佛齐王国、吕宋王国、安南王国、占城王国等地的港口进行补给,进港那就得交税;第二,你不可能不卖货买货,而同样的道理,除非伱去日本或者朝鲜,不然你去哪都得给大明交税。
这就是海权的霸道之处,过海峡要交税,进港补给要交税,买卖货物还要交税。
而这也是郑和舰队建立大明海权的必要性。
把这些东西宣传好,而且百姓从中受益不一定是要百姓去从事海洋贸易,甚至不一定需要他从事相关商品的制造,只需要他能廉价地获得外国商品,改善生活条件,那百姓就是受益的,就是支持海洋贸易和海权的。
这种百姓受益的局面,已经随着南洋的商品大量涌入,让南直隶的百姓感受到了。
别的或许还需要点经济实力,但有一点普通百姓感受的是最明显的,那就是市面上售卖的水果.南洋的特产水果一船队一船队的运过来,不仅好吃而且还便宜。 ↑返回顶部↑
郑和诚实道:“后来我们仔细调查了,满者伯夷帝国现在是内忧外患,不仅内部出乱子了,而且外部也有敌人,现在根本无暇西顾。”
“仔细说说看。”
“外部就是东爪哇王国在崛起,满者伯夷帝国统治了以爪哇岛为核心的广大群岛地区,以前甚至击败了蒙古人的跨海远征,但帝国建立日久,奢靡之风盛行,武备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了,而东爪哇人更比他们更野蛮也更善战,已经击败了数次满者伯夷帝国派来平叛的军队,招募了很多其他部族,通过招降纳叛,军队规模反而越打越大了。”
姜星火点点头倒也不意外,所有老大帝国到了末期都这个德行,无非就是女真故事罢了。
“满者伯夷帝国的内忧呢?”
“这得从头说。”郑和无奈道。
“不急,一边看阅舰演习一边说。”
姜星火示意郑和看长江江面,在两人对话的时候,阅舰式已经开始了,现在兜了一圈排列好阵型后,开始了演习。
各艘不同型号的战船依次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功能进行展示,有的战船搭载着中小口径火炮,炮口昂首向天,仿佛随时准备向敌人发射致命的一击;有的战船则载着精锐的跳荡队,他们身着轻甲,手持短刀,身法矫健如同猛虎下山,随时准备夺取敌船。
随着一声令下,火炮操演开始了,战船上火炮齐鸣,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天际,虽然只是训练用的空包弹,但在长江南岸的百姓看来,每一次炮击都仿佛能撕裂空气,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模拟跳荡夺船演习,堪称是惊心动魄,这些勇士他们如同猿猴般敏捷地通过钩锁或搭板跃上敌船,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次挥刀、每一次冲锋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让人热血沸腾。
显然,这场江上阅舰式和水战演习不仅展示了大明远洋舰队的强大实力,更激发了南直隶百姓们的爱国热情。
正如那句话所说——
“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一想到英国的财富和工业,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大明注定会成为全球帝国,注定会吃到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所以作为全球帝国的这种精神特质,肯定要从一开始就刻意进行培养和引导,让他们为有这样一支威武之师而自豪,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强盛的帝国而骄傲。
一个很显然的反面例子就是,在姜星火前世明廷决定停止下西洋,烧毁所有资料的时候,大明的普通百姓对于这件事根本无感。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方面是郑和舰队做的是官方垄断贸易,赚的钱都用来给朱棣的宏图伟业花销了,别说百姓分不到半毛好处,就是勋臣和文官也无利可图,所以既然自己得不到利益,甚至会影响私下的走私贸易,那毁了也就毁了。
第二个方面是缺乏宣传,郑和下西洋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事业,但明廷官方却对此没有太多宣传,这主要是因为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相悖,所以只能从朝贡方面变相给下西洋提供理由,相当于又当又立,自然不好开口宣传,而不宣传的结果就是百姓根本不知道下西洋究竟有什么意义。
而姜星火的变法则不同,郑和远洋舰队在姜星火的规划下,实际上起到的角色是探路者和维护者,而在利益上,则是“我赚钱也让别人赚钱”。
郑和的远洋舰队负责以武力和外交等方式,开拓航路,给大明的海贸商人打开市场,随后大明国内的商人就可以蜂拥而至,而因为现在商人们即便是巨富也没有太大的能量运输大量货物,再加上郑和舰队拥有一系列的专营商品独家销售权,所以民间商人的分润其实基本不会影响郑和舰队给当初出资的勋贵宗室和皇室这些“股东”带来利益。
恰恰相反,越多的商人参与进大明开辟和维护的航路中,就意味着整体贸易规模和国内制造业需求的扩大,同时,大明也能通过市舶司收取更多的关税。
要知道,大明可不仅仅是在本土进出口的几个市舶司收关税,而是在诸如新港、马尼拉等宣慰使司,也就是南洋重要的商贸节点上,都设置了相应的市舶司。
现在的船只,只要过了满剌加海峡,第一,你不可能一点都不补给跑一个来回,而你只要补给,除了毫无安全性可言的满者伯夷帝国的港口,就只选择在大明控制下的三佛齐王国、吕宋王国、安南王国、占城王国等地的港口进行补给,进港那就得交税;第二,你不可能不卖货买货,而同样的道理,除非伱去日本或者朝鲜,不然你去哪都得给大明交税。
这就是海权的霸道之处,过海峡要交税,进港补给要交税,买卖货物还要交税。
而这也是郑和舰队建立大明海权的必要性。
把这些东西宣传好,而且百姓从中受益不一定是要百姓去从事海洋贸易,甚至不一定需要他从事相关商品的制造,只需要他能廉价地获得外国商品,改善生活条件,那百姓就是受益的,就是支持海洋贸易和海权的。
这种百姓受益的局面,已经随着南洋的商品大量涌入,让南直隶的百姓感受到了。
别的或许还需要点经济实力,但有一点普通百姓感受的是最明显的,那就是市面上售卖的水果.南洋的特产水果一船队一船队的运过来,不仅好吃而且还便宜。 ↑返回顶部↑